大腸內窺鏡檢查(以下簡稱照腸鏡)是一種常見的醫療檢查,主要用於診斷和預防大腸癌等大腸疾病。然而,照腸鏡算是一項繁複的檢查項目,大家可能會問:「照腸鏡有無需要麻醉?」、「照腸鏡保險包唔包?」。Blue健康達人將解答大家的疑問,講解照腸鏡禁食及麻醉等檢查流程,以及照腸鏡後如何claim保險減輕費用負擔。
誰應該接受照腸鏡檢查?
根據最新統計,大腸癌在香港是第3常見的癌症[1]。飲食習慣不良是會增加患上大腸癌的風險。肉類經高溫燒烤容易產生大腸癌致癌物質雜環胺(Heterocyclic Amines);而食物在高溫油炸下,亦容易引起蛋白質和脂肪高溫變質,可能產生苯並芘(Benzo[a]pyrene)等大腸癌致癌物質,因此大家應該避免進食燒烤及油炸食品。另外,經常攝取高脂高糖食物、缺乏膳食纖維,也可能增加腸道疾病的風險。
若出現大便帶血、腹瀉、便秘、腹脹等症狀,可能是腸道疾病的初期病徵,應及早接受腸鏡檢查。當腸道出現異常時,照腸鏡能幫助醫生及早發現息肉、炎症性腸病(腸炎)或大腸癌,提高治療成功率。
美國癌症協會建議,45歲以上的健康人士,即使沒有病徵,也應每10年接受一次腸鏡檢查,以作預防。對於以下的高風險人士,需更頻密接受照腸鏡檢查[2]:
- 若父母或兄弟姊妹曾患大腸癌,應於45歲前開始篩查
- 大便隱血測試呈陽性者需立即安排照腸鏡,以進一步診斷是否患有腸道疾病
- 曾患炎症性腸病(如克隆氏症、潰瘍性大腸炎),應每1至3年接受腸鏡檢查
- 曾經發現大腸息肉,建議在息肉切除後3年內進行復查
- 曾確診大腸癌,建議手術後1年內再次檢查,並依醫生建議定期跟進
45歲以上或高風險人士定期照腸鏡的必要性
早期的大腸癌大多源自小型良性息肉,一般沒有明顯症狀。一旦大腸出現的良性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演變成惡性腫瘤,並停留在結腸或直腸內層,會進一步惡化成大腸原位癌,如未能及時發現治療,癌細胞則有機會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增加癌症的死亡率。因此,無論你健康與否,只要是45歲以上或高風險人士,定期接受腸鏡檢查尤其重要。在檢查過程一旦發現息肉,醫生可即時切除,從而阻止癌變發生,有效降低患癌風險。

照腸鏡需要麻醉嗎?照腸鏡的檢查流程
目前照腸鏡主要有2種方式,是否需要麻醉視乎採用哪種照腸鏡技術:
傳統大腸內窺鏡(Colonoscopy)
傳統大腸內窺鏡是一種利用柔軟可彎曲的內窺鏡來檢查大腸內部的醫療技術,能夠幫助醫生發現大腸息肉、炎症性腸病、大腸憩室症等健康問題,並即時切除可能發展成惡性的息肉,做到預防性醫療。在照腸鏡檢查流程當中,醫生需要注射適量的麻醉劑,以減少照腸鏡的不適感。整個過程通常需時約20至60分鐘,視乎個別情況而定。
大腸膠囊內窺鏡(Colon Capsule Endoscopy)
大腸膠囊內窺鏡是一種嶄新的內窺鏡檢查技術,檢查時只需吞下一顆藥丸般大小、內置微型攝影機的膠囊。透過連續影像檢視大腸內壁,無需侵入式操作,因此照腸鏡過程不需要麻醉劑,相對傳統大腸鏡的入侵性較低,適合不願接受傳統腸鏡的人士。檢查時間通常在9小時內會完成,膠囊會自然排出體外。
照腸鏡前的禁食準備
為確保腸鏡檢查結果準確,接受檢查前需做好準備:
檢查前會談
在腸鏡檢查前,醫生會詢問檢查人士是否有長期病史及詳細解釋照腸鏡的流程,包括施打麻醉劑、插入內窺鏡等步驟,並且提供詳細檢查前準備,包括照腸鏡前的禁食、服用藥物,進行腸道清理。如有疑問,就應及時提出。
檢查前2至3天
- 進食低渣食物,如白飯、豆腐、魚肉
- 避免高纖維食物,如蔬菜、水果、全穀類,以減少腸道殘渣
檢查前1天
- 只能攝取流質食物,如清湯、稀粥、水
- 依醫生指示服用瀉藥,確保腸道無殘留物
- 照腸鏡前6至8小時禁食
檢查當日
- 穿著輕便衣物,避免佩戴金屬飾物
- 若有配戴隱形眼鏡或假牙,可攜帶存放盒,方便檢查時取下
照腸鏡的術後護理
雖然照腸鏡屬於低風險檢查,但部分人可能在檢查後感到腹脹、輕微腹痛或排氣頻繁,這些現象通常數小時內會自然消失。然而,若出現嚴重腹痛、持續出血、噁心或發燒,應立即求醫。接受照腸鏡麻醉後,當天應避免駕駛或進行高專注度工作。此外,若同時有切除息肉,建議1周內避免劇烈運動及高纖維飲食,以減少術後出血風險。
照腸鏡的費用範圍
私人醫院的照腸鏡基本檢查費用範圍為HK$$8,770至HK$20,388[3],日間治療中心的照腸鏡基本檢查費用大約HK$5,050至HK$13,000[4]。如需切除息肉和化驗活組織等其他服務,則需要附加費用,詳情請聯絡相關醫療機構。
照腸鏡保險包唔包?claim保險注意事項
大家較為關心:照腸鏡保險包唔包?若照腸鏡為預防性檢查,大多數保險不會受理,因為你需要符合醫療需要(Medical Necessity)才可獲得賠償,如身體不適時獲醫生轉介進行的診斷性腸鏡檢查,才可以向保險公司申請索償。
不過賠償的方式和額度,仍然要視乎你本身的保險計劃涵蓋範圍,以及保險公司的安排。例如,有些保險公司會建議受保人到他們的網絡醫療中心進行檢查,由保險公司直接支付檢查費用,可獲得全額賠償。除了檢查之外,腸鏡檢查前的諮詢、腸鏡檢查後的覆診也受保。但若選擇到醫院照腸鏡,則需要自己先行支付檢查費用,然後再辦理索償手續,而且未必能獲得全額賠償。
因此,在安排檢查前,你應先向保險公司查詢照腸鏡包唔包在計劃涵蓋範圍內。
照腸鏡保險申請程序
申請賠償時一般需提交醫生診斷證明及轉介信、照腸鏡報告、病理檢測結果、相關醫療收據及已填妥的保險索償表格,以確保申請順利通過。
延伸閱讀:大腸癌能否自我檢測?隨年齡漸長應該注意大腸癌前兆、症狀及治療
照腸鏡保險claim唔足怎麼辦?
從上可見,照腸鏡算是一項所費不菲的檢查,但一般的醫療保險未必claim得足。因此,若你想照腸鏡費用claim保險獲得更高比例的賠償,可以另外考慮以下的途徑:
自願醫保計劃
政府自2019年推行自願醫保計劃 [5],旨在提升住院保險產品的保障水平,以及鼓勵市民購買更全面的住院保險以使用私營醫療服務,從而減低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自願醫保計劃的保障範圍較廣,除了涵蓋標準計劃的保障外,亦會提供額外保障以切合不同人士的需要。自願醫保計劃保單由市面上的保險公司出售,但產品內容、保障額等都必需符合食物及衛生局對自願醫保計劃的最低要求,保障範圍一般涵蓋日間手術,包括按醫療需要進行的內窺鏡檢查,如有需要建議可向你的保險顧問查詢。[5]
額外醫療保險
若希望獲得更高額度的醫療保障,可考慮額外醫療保險(Supplementary Major Medical,簡稱 SMM)。這類保險能夠補足超出一般醫療保險未涵蓋的費用,SMM 在指定醫療開支超出基本賠償上限時,保險公司一般會賠償超出基本保障額的80%醫療費用,客戶只需支付餘下的20% [6]。
大腸癌篩查計劃
政府推行的大腸癌篩查計劃[7],專為50至75歲、沒有大腸癌徵狀的香港居民提供資助,讓他們每兩年在私營機構接受篩查,以預防大腸癌。參加者首先會進行大便隱血測試,若結果呈陽性,則會被轉介接受政府資助的大腸鏡檢查。資助包括大腸鏡檢查前診症、大腸鏡檢查本身,以及檢查後診症。若需要切除息肉,資助金額最高可達HK$8,500;若無需切除息肉,則為HK$7,800。
Blue一系列危疾保障及癌症計劃
以上Blue健康達人為大家講解了照腸鏡流程、術前禁食準備和術後護理,以及照腸鏡後如何claim 保險以減輕費用負擔。萬一腸鏡檢查後確診大腸原位癌,可以claim賠償嗎?「WeCare 原位癌症保」保障受保人萬一不幸確診原位癌,可獲一筆過保障額的100%現金賠償,用以應付你的生活及醫療開支,大部分器官的原位癌症皆受保。另外,「WeCare 全面癌症保」、「WeCare 109%回贈危疾保」、「WeCare 危疾保障計劃1」保障範圍更廣,為你帶來更周全的危疾保障,詳情如下:
| WeCare 全面癌症保 | WeCare 原位癌症保 | WeCare 109%回贈危疾保 | WeCare 危疾保障計劃1 |
| – 大部分器官的原位癌症皆受保,包括大腸原位癌- 回答簡單健康問題即可,毋需驗身及提供健康證明- 保證續保及可更改保障計劃級別 | – 大部分器官及階段的癌症皆受保,包括原位癌- 回答簡單健康問題即可,毋需驗身及提供健康證明- 保證續保及可更改保障計劃級別 | – 保障期內未曾索償可獲109%保費回贈- 涵蓋癌症、心臟病發作及中風等38種常見危疾,亦包括原位癌等4種受保特別疾病- 回答簡單健康問題即可,毋需驗身及提供健康證明 | – 針對3大主要危疾:癌症、心臟病發作及中風 – 為投保人子女提供免費危疾保障,高達HK$30萬- 回答簡單健康問題即可,毋需驗身及提供健康證明 |
| 了解更多 | 了解更多 | 了解更多 | 了解更多 |
上述產品只計劃於香港境內出售,產品及優惠受條款及細則約束,詳情請參閱相關產品概要及保單條款。
聯絡Blue了解更多保險方案
Blue提供儲蓄、人壽、意外、危疾、門診醫療及藥劑等多種保險產品。如欲了解更多,歡迎直接WhatsApp +852 9559 5665查詢。
參考資料:
1. 衞生防護中心 – 大腸癌
2.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 How Often to Have Screening Tests | Colorectal Cancer Guideline
3. HealthyD – 照腸鏡邊間好| 腸鏡檢查可claim保險?政府資助最高$8500
4. 大銀 – 照顧者講數|大腸癌|大腸鏡公私營價格比較
5. 醫務衞生局 – 自願醫保計劃簡介/自願醫保計劃文件
6. 醫務衞生局 –《附加額外醫療保障(SMM)》
7. 衞生署 – 大腸癌篩查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