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突然痕癢難耐,指尖或腳底冒出密密麻麻的小水泡,讓人又痛又癢,甚至擔心是不是嚴重的皮膚病?這種情況是濕疹嗎?Blue健康達人將深入探討汗皰疹,從分辨汗皰疹初期症狀開始,一步步帶你了解常見的汗皰疹原因,並提供詳細的治療及日常護理方法,幫助你全面認識這種惱人的皮膚問題,不再為皮膚的異常狀況而擔憂。
甚麼是汗皰疹?會傳染嗎?
汗皰疹(Dyshidrotic Eczema)是一種常見的濕疹類型,主要發生在手掌、腳底及腳趾邊緣,特徵是會出現一顆顆深藏在皮膚下的小水泡。這些水泡會伴隨著劇烈的搔癢感,有時甚至會有灼熱或刺痛感。汗皰疹的水泡是直接出現在皮膚表面層或表皮深處,並且一般是對稱分佈的。所以,如果一隻手掌出現,另一隻手掌或腳底亦可能同時出現。汗皰疹不具有傳染性,它不會透過皮膚接觸傳播給他人,也不會在自己身體的不同部位之間傳染。
汗皰疹的症狀由初期到後期的演變
汗皰疹初期症狀
汗皰疹是一種常見而且令人困擾的皮膚問題,在季節交替或壓力大時特別容易發作,了解汗皰疹初期的徵兆有助控制病情。汗皰疹症狀經常從皮膚深層開始出現,並有明顯的感覺變化:
皮膚下的小水泡與劇烈痕癢感
在汗皰疹初期,最典型的汗皰疹症狀就是皮膚下會出現一些小水泡。這些水泡一般非常細小,摸起來可能像是皮膚下有許多小顆粒,或者感覺皮膚變得粗糙不平。它們經常會成群出現,分佈於手掌、腳底或手指等。這些小水泡雖然初期不明顯,但隨之而來的是非常強烈的痕癢或刺痛感。
皮膚出現紅腫或灼熱感
此外,汗皰疹初期的皮膚表面可能會出現輕微的紅腫或發熱,有時甚至在水泡還沒完全冒出來之前,就能感覺到皮膚底層的異樣。汗皰疹的水泡是固定在皮膚內,並且會引起不適。如果你發現手腳皮膚出現不明原因的群聚小水泡,並覺得皮膚痕癢和灼熱,特別是在濕熱環境或覺得壓力大的時候,就很有可能出現典型的汗皰疹症狀,應及早關注並尋求專業建議。
中期症狀
隨着汗皰疹進入中期,皮膚上的小水泡可能逐漸增多,部分甚至會融合成較大的水泡,或呈串狀排列。痕癢感亦會明顯加劇,部分患者可能出現刺痛或灼熱的感覺。若因搔抓或摩擦導致水泡破裂,皮膚局部可能出現滲液、紅腫,甚至輕微疼痛。若未能妥善處理破裂的水泡,容易引起細菌感染,嚴重時更可能導致蜂窩組織炎。
後期症狀
到了汗皰疹的後期,水泡會逐漸乾涸,患處皮膚開始脫皮、變得乾燥,甚至出現鱗屑狀或龜裂情況,部分患者可能感到刺痛或輕微不適。若病情長期反覆發作,皮膚有機會變得增厚、粗糙,並可能出現色素沉著,甚至影響指甲健康,導致指甲變厚、變色或表面凹凸不平。有些患者在這階段亦會出現新舊病灶同時存在的情況,同時有部位新生水泡,另有部位脫皮或乾裂。
汗皰疹的整體病程一般持續2至4週,部分患者會因反覆發作而進入慢性階段,建議盡早治療及護理,以減少出現復發和併發症。
汗皰疹原因分析:汗皰疹是真菌感染嗎?
許多患者都希望能找出導致汗皰疹的確切原因,以便從根源上進行預防和治療。儘管汗皰疹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確,但醫學界普遍認為它與多種內外因素相互作用有關。了解這些潛在的致病因素,能幫助我們更有效管理汗皰疹問題:
- 遺傳傾向: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濕疹、哮喘或過敏性鼻炎等過敏性疾病,那麼罹患汗皰疹的機率會相對較高。
- 個人體質:汗皰疹與個人體質中的「濕熱」或「脾虛濕困」有關。當體內濕氣重,會較容易引發汗皰疹。
- 情緒壓力:精神壓力、焦慮、憂鬱等負面情緒是常見的汗皰疹誘發原因。當人體長期處於高壓狀態時,免疫系統功能可能會受到影響,進而導致皮膚屏障功能失調,使汗皰疹更容易發作或加劇。許多患者在考試、工作壓力大或情緒波動後,汗皰疹症狀會明顯惡化。
- 多汗症:雖然汗皰疹與汗腺功能異常沒有直接關係,但多汗症患者(特別是手腳容易出汗的人)的皮膚長期處於潮濕環境,可能更容易誘發或加重病情。
- 季節變化:香港春夏的天氣較為濕熱。高溫、高濕度會使皮膚容易出汗,增加汗皰疹發作的機會。然而,也有部分患者會在乾燥的冬季發作,並可能與皮膚乾燥、屏障受損有關。
- 接觸刺激物或過敏原:接觸化學物質或過敏原有機會令到汗皰疹出現。常見的刺激物包括清潔劑、肥皂、洗頭水、橡膠手套、金屬(特別是鎳、鈷、鉻等)以及某些化妝品成分。對於容易敏感的體質來說,即使是微量的接觸也可能引發汗皰疹反應。例如,長時間配戴鎳製首飾或接觸含有鎳的物品,就可能引發接觸性汗皰疹。
- 真菌感染:足癬(香港腳)等真菌感染也可能是手部出現汗皰疹的原因之一。真菌感染可能引發身體對真菌抗原的免疫反應,從而在手部產生水泡。
- 藥物反應:少數情況下,某些藥物,特別是一些抗真菌藥物、免疫抑制劑等,也可能令皮膚出現類似汗皰疹的反應。
其實,汗皰疹原因是由多種內外因素所造成。如果正受汗皰疹困擾,建議尋求皮膚科醫生的專業診斷,找出最主要的誘發因素,並制定個人化的治療與預防方案。
如何消除汗皰疹?汗皰疹治療方法
雖然汗皰疹會反覆發作,但只要掌握正確的治療和護理方法,就能有效控制症狀,減少不適。汗皰疹的治療一般會採取以下的方式,希望達到止癢、消炎、幫助水泡癒合,並預防感染的目的:
類固醇藥膏
皮膚科醫生一般會處方不同強度的外用類固醇藥膏,幫助快速消炎止癢。汗皰疹剛開始發作時,醫生可能會使用較強的藥膏來迅速控制病情,之後再逐漸減弱強度或調整使用頻率,避免長期使用可能引起的皮膚變薄等副作用。切記要遵照醫囑使用,不要自行調整劑量或停藥。
非類固醇藥膏
對於輕微的汗皰疹症狀,或當類固醇藥膏需要間歇使用時,醫生可能會搭配一些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癢藥膏,例如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如普特皮、醫立妥),它們可以幫助減輕發炎反應。
保濕劑
雖然汗皰疹是濕疹的一種,但皮膚屏障功能失調後,仍需加強保濕來修復。使用無香料、低刺激性的潤膚乳霜或凡士林,有助鎖住水分,減少皮膚乾燥和龜裂,也能輔助減輕搔癢感。
口服抗組織胺
當汗皰疹症狀較為嚴重,外用藥膏效果不佳,或痕癢難耐影響生活時,醫生可能會考慮使用口服藥物。口服抗組織胺用於止癢,特別是對於那些癢到影響睡眠的患者,可以選擇在睡前服用。
口服類固醇
在極嚴重或大範圍的汗皰疹發作時,醫生可能會短期使用口服類固醇來快速抑制發炎反應。但口服類固醇的副作用較多,通常只會短期使用,並需在醫生指導下逐漸減量停藥。
抗生素/抗黴菌藥
如果水泡破裂後繼發細菌感染(如出現黃色膿液、紅腫並感到疼痛),或懷疑與黴菌感染有關,醫生可能會處方口服抗生素或抗黴菌藥物。
日常護理與預防 遠離汗皰疹反覆發作
除了配合醫生的汗皰疹治療建議,良好的日常保養習慣有效減低汗皰疹惡化及復發機會。透過減少皮膚刺激、保持清潔與乾爽,以及適當調節壓力,可以有效穩定病情,減少不適。以下是幾個實用的日常護理建議:
- 避免抓癢:儘管汗皰疹會導致患者痕癢,也要盡量忍住不去抓,因抓癢會破壞水泡,增加感染風險,並可能導致症狀惡化。
- 避免刺激物:除了藥物治療,日常的自我護理對於控制汗皰疹來說亦是非常重要的。患者應盡量避免接觸可能誘發或加重汗皰疹的刺激物,例如清潔劑、洗髮精、化學溶劑、橡膠手套等。洗碗或清潔時,可以先戴上純棉手套再套上膠手套,減少直接接觸。
- 保持手腳乾爽:如果容易手腳出汗,應盡量保持乾爽,穿著透氣的鞋襪,避免長時間悶熱潮濕的環境。
- 溫和清潔:使用溫和、無香料的潔膚產品清洗手腳,避免過度清潔和熱水沖洗,以免破壞皮膚天然屏障。
- 減輕壓力:壓力是汗皰疹的常見誘因之一。學習有效管理壓力的方法,如運動、冥想、充足睡眠、培養興趣等,對預防和改善病情有很大幫助。
Blue WeMedi 門診保 為你的皮膚問題提供周全保障
了解汗皰疹初期症狀、原因及治療方法後,相信你對如何處理汗皰疹已經有初步的了解。無論是汗皰疹或其他任何皮膚不適,及早尋求專科醫生檢查及診斷,永遠都是回復健康最重要的一步。Blue「WeMedi門診保」保障你的健康,你可以全年無限次以優惠價*使用指定網絡門診醫療服務,其中包括皮膚科專科門診(連4天基本藥物),讓你無後顧之憂地向皮膚科醫生諮詢,得到專業的診斷與治療,輕鬆解決各種皮膚相關健康問題。別讓皮膚困擾影響你的生活,立即行動,為自己和家人選擇一份安心的保障。

*每個類別的門診服務於每日只可應診1次。折扣優惠會因應個別網絡醫生及每個門診醫療服務類別而有不同。 上述產品只計劃於香港境內出售,產品及優惠受條款及細則約束,詳情請參閱相關產品概要及保單條款。
聯絡Blue了解更多保險方案
Blue提供儲蓄、人壽、意外、危疾、門診醫療及藥劑等多種保險產品。如欲了解更多,歡迎直接WhatsApp +852 9559 5665查詢。
資料來源: 1.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 – 藥問101: 應對濕疹 2. 濕疹醫道 – 新一代藥物要識揀:生物製劑長效控制病情 JAK抑制劑須定期驗血策安全 3. 衞生署藥物辦公室 – 口服抗過敏藥物 4. 領康醫療 – 克霉唑(Clotrimazole)
以上資料由Blue健康達人提供,僅供參考及作教育用途,不應被視作為醫療建議、任何形式之要約或推薦購買保險產品。Blue不保證資訊的完整性和準確性,以上產品及優惠詳情請參閱相關產品文件及網頁。若你有任何醫療相關疑問,應諮詢醫生或其他醫護專業人員。對於閣下因本文刊載的任何資訊而可能招致的損失、損害賠償、訟費或其他開支及責任,Blue概不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