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成保險服務數碼化催化劑

刊登日期 :
2021年03月01日
更新日期 :
2025年09月22日

這篇文章有多有用?

按一下星星來評分!

Average rating 0 / 5. Vote count: 0

目前沒有投票!成為第一個為這篇文章評分的人。

分享

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來勢洶洶,幾乎癱瘓全球商業活動,嚴重打擊經濟,同時亦改變了市民的生活、社交習慣及消費模式,由實體轉移至網上。這種轉變令傳統行業生態面臨一次全面的「大洗牌」,是次疫症正促進各行各業數碼化的步伐。

驅使消費者嘗試網上服務

回顧過去短短幾個月時間,我們的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消費者的期望亦有所轉變。根據麥肯錫(Mckinsey)一項有關中國消費者的調查顯示,在社交隔離下,更多消費者傾向網上瀏覽及購物,在一系列消費品中,網購的增長率達15至30%;而許多品牌為了配合這股新趨勢,更加大了對社交媒體、電子商務及O2O的相關投資。

與此同時,顧問公司安永的EY Future Consumer Index亦指消費者更為重視個人的消費選擇是否物有所值,以及對社會的影響,這意味著將帶動市場對透明度和供應鏈可追溯性的需求。

以客為本體現自主權

無可否認,疫情打撃多個行業,但同時亦產生新的機遇,猶如催化劑般加快行業數碼轉型。對保險業而言,面前既是艱辛挑戰亦伴隨新的機遇,同時亦顯露未來的三大發展方向。

一是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揭示了市民的生活習慣、保障需要以至財務狀況,能夠在短時間內急速改變,這反映保險服務與產品的靈活性十分重要,而未來人工智能科技的發展將可推動產品個人化及自動化。其二,隨著更多人願意嘗試及適應網上服務,簡單易用及更人性化的投保平台及產品,有助爭取更多潛在客戶。三是客戶對產品的比較及分析能力已大幅提升,保險銷售模式由逐漸變成由客戶主導,因此保險公司也要應作出配合,透過全天候的網上服務平台讓客戶可以「主動出擊」,藉此體現自主權。

有些保險公司雖然已推出網上平台,可是仍然涉及大量複雜的申請,而傳統保險產品亦有不少限制,使到客戶需花長時間研究細節,降低網上平台交易的效率。要使到網上平台發揮最大優勢,保險公司除了需要設計簡單易用的操作界面,亦必須研發簡單、直接到位的保障。

業界需適應市場新常態

筆者的公司是首家網上人壽保險公司,以一站式網上保險平台,直接透過網上平台及大數據為客戶提供個人化的保險產品,提供多款多元化的保障方案。筆者相信,是次疫情塑造了市場新常態,客戶對數碼化產品和服務需求,以及體驗也隨之起了變化,業界亦應把握機遇,善用InsurTech為客戶提供更稱心的保險服務。

文章刊於《 經濟一週》 FinTech 領袖頻道, 由 Blue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孔德秋先生撰文

以上資料由 Blue保險達人 提供,僅供參考及作教育用途,不應被視作為醫療建議、任何形式之要約或推薦購買保險產品。Blue不保證資訊的完整性和準確性,以上產品及優惠詳情請參閱相關產品文件及網頁。若你有任何醫療相關疑問,應諮詢醫生或其他醫護專業人員。對於閣下因本文刊載的任何資訊而可能招致的損失、損害賠償、訟費或其他開支及責任,Blue概不負責。

分享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