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網上人壽保險與傳統保險產品大不同?

刊登日期 :
2021年03月01日
更新日期 :
2025年09月22日

這篇文章有多有用?

按一下星星來評分!

Average rating 0 / 5. Vote count: 0

目前沒有投票!成為第一個為這篇文章評分的人。

分享

很多人認為「網上保險」等於把傳統保險產品放到網上,筆者卻有不同的看法。真正的網上人壽保險公司會就網上渠道的特點及客戶的需要,以設計簡單靈活的產品,並簡化投保體驗,讓客戶可以自己作出選擇,自主其保障。

中介人的考量?

傳統人壽保險公司大多透過中介人為主要渠道銷售,他們在開發產品時往往要把經紀佣金放在考慮範圍內,而一般產品的佣金比例可以相當高昂,例如某些傳統的人壽保障產品,第一年的經紀佣金或可佔首年保費五成或更高的比例。基於這樣的考量,市場上很多相關產品的年期會較長,而且不能更改計劃內容;保障成分亦相對會較低,客戶須繳付較高的保費作為「儲蓄」成分,最後或要等候十年以上才可「回本」。

反觀,網上保險銷售不牽涉中介人,因此產品開發時不會被經紀佣金這個因素「縛死」,可以跳出傳統框框,研發供款年期較短、保障額可隨時靈活更改的純人壽保障方案,滿足市場和客戶在人生不同階段的需要。

產品特點廣泛=創新?

市場上對保險產品開發似乎存有一種誤解,就是產品特點愈多,產品便愈「創新」,因此市面上很多產品也比較複雜,消費者難以理解。以危疾產品為例,很多產品的保障範圍可多達百多種危疾,可是當中卻包含很多可能「聽都未聽過」的疾病,未必是客戶真正需要的保障。

事實上,網上保險產品的創新不單在於「加」,更要懂得「減」,省去多餘的保障成分,提供直接到位的保障。

我們在設計危疾保障計劃時,首要是考慮及了解客戶真正所需。我們發現,根據衛生署數據1,2018年首四種致命疾病中,惡性腫瘤、心臟病及腦血管病佔其中三位;而醫院管理局2015至2016年度統計年報2顯示,癌症是2015年香港人頭號住院之原因;循環系統疾病包括心臟病發作則排名第四。因此,我們設計危疾保障時,重點針對癌症、心臟病發作及中風這三大主要危疾。我們深信消費者與其把保費花在「偽創新」的保障範圍,倒不如將保費集中投保於自己可能較真正需要的保障上。

品牌創新精神

我們在產品開發方面展現的創新,正好印證了Blue的精神。

我們的品牌名為Blue,其實說起來也有個小故事。在建立品牌的時候,我們想了百多個名稱,仍未能找到一個名字可以完全展現我們的精神。有一天筆者在開會,望出窗外看見一片藍天,想起一句「Sky is the Limit 」,於是便想到以Blue作品牌名稱。

「Blue」有三層意義:「創意思維」(Blue Sky Thinking) 、「藍海策略」(Blue Ocean Strategy) 、「保險藍圖」(Insurance Blueprint) 。我們希望不斷創新,開創未來人壽保險的藍海,讓客戶自主其保險藍圖。

有些人或會覺得「Blue」有點憂鬱的意味,就正如有人對保險的印象不甚正面。我們則希望改變大眾對「Blue」的詮釋,透過創新改變市場對保險的看法。

1. 衛生署《二零一八年按主要死因、性別及年齡組別劃分的死亡數目》
2. 醫院管理局《2015至2016年度統計年報》

文章刊於《 經濟一週》 FinTech 領袖頻道, 由 Blue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孔德秋先生撰文

以上資料由 Blue保險達人 提供,僅供參考及作教育用途,不應被視作為醫療建議、任何形式之要約或推薦購買保險產品。Blue不保證資訊的完整性和準確性,以上產品及優惠詳情請參閱相關產品文件及網頁。若你有任何醫療相關疑問,應諮詢醫生或其他醫護專業人員。對於閣下因本文刊載的任何資訊而可能招致的損失、損害賠償、訟費或其他開支及責任,Blue概不負責。

分享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