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人對健康意識的提高,愈來愈多人會定期進行身體檢查,以預防未發現的疾病。市場上各式各樣的身體檢查計劃應運而生,但亦有權威性受質疑的公司以不正當手法作體檢服務推銷。今天「專科醫療中心」騙案及cold call電話騷擾已成為值得關注的問題,Blue資訊團隊為大家詳細解釋這種推銷手法,並提供選擇合適體檢計劃的建議。
什麼是「專科醫療中心cold call電話」?
平日經常收到,由自稱「專科醫療中心」或其他名稱的醫療機構或醫學相關之非牟利組織打來的電話,而這些所謂的「專科醫療中心cold call電話」,向接聽者推銷身體檢查計劃,但這些自稱醫療或體檢中心的機構,不論在推銷手法、收款方式以至提供的服務水平都或許存有問題。為方便說明,以下我們統一以「專科醫療中心」稱呼這類電話推銷者。
不斷收到推銷電話?專科醫療中心電話騷擾已成常態
先從推銷手法說起。多年來專科醫療中心電話都被視為電話騷擾的一種,不少人表示每天都會收到電話,而因這些醫療中心經常換新的手機號碼(多數為「3」字頭)打出,不論人手設定攔截還是以手機應用程式自動攔截,都未必可以百分百阻擋到,對於廣大的手機用戶構成極大困擾。
不正當收款手法與服務上欠缺:了解專科醫療中心騙案
專科醫療中心電話亦不只是騷擾,亦可能讓我們有金錢上的損失。例如曾有情況是接聽者決定購買體檢計劃,但這些公司卻不斷增加體檢次數,並要求為額外的體檢次數再次付款,並聲稱若拒絕每月以信用卡供款,則會即時於信用卡收取整筆款項。另一種較為惡劣的手法,是先要求接聽者提供信用卡資料,並聲稱可以藉此先開立戶口以保留所謂的優惠價錢,但最後卻在未經接聽者的正式同意之下,就對信用卡進行扣款,這已經可以視為專科醫療中心騙案。
至於實際提供的服務方面,曾有該類專科醫療中心在收款後未能提供最初承諾的檢查項目,或是需要消費者繳交額外費用,才提供坊間一般體檢計劃的基本項目(例如檢測高密度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等指數);亦有可能是這些專科醫療中心電話誤導接聽者會附帶醫生講解報告服務,但實際上卻不提供。以上的手法雖然或未屬專科醫療中心騙案,但提供的服務亦可能與購買者的期望有落差,構成不滿,因此亦應當注意。
避免成為受害者 選擇適合自己的體檢計劃
為免誤墮騙案,在收到專科醫療中心的cold call電話時應更為謹慎。這類cold call常聲稱接聽者為特選幸運兒,或優惠價格屬限時,以促請大家於通話中即時購買體檢計劃。Blue提醒大家即使剛好有需要檢查身體,又或者對專科醫療中心的cold call電話介紹的體檢計劃有興趣,亦應保持理性冷靜,建議可先禮貌地掛上電話而不必急於決定。
購買前做足準備:
搜集該機構的背景資料,了解其信譽及評價
比較坊間不同的體檢計劃內容及收費
避免直接回撥打來的電話,應透過官方提供的電話號碼等渠道溝通
避免簽下一次買入多次體檢計劃的合約,萬一體檢服務水平低於預期,可能因合約條款而不獲退款
若中心要求簽署合約或以信用卡直接付款授權書,而非直接為一次性的體檢服務付款,則必須詢問清楚合約與授權書的作用與必要性,並仔細閱讀合約上的條款有否對自己不利,或是直接選擇其他毋需簽署合約的醫療機構
撇除詐騙或誤導推銷的可能性,體檢計劃的推銷人員亦始終並非專業的醫護人員,因此對於每個人的實際需要未必有足夠的了解以作判斷。在選擇體檢服務之前,最好先與相熟的家庭醫生或專業的醫護人員討論,以助你根據自己的年齡、性別、健康狀況及家族病史,選擇最合適自己的體檢計劃。
聯絡Blue了解更多保險方案
專科醫療中心cold call電話騷擾的確煩人,不過定期身體檢查無疑是篩查隱性疾病、預防重症惡化的最佳手段,只要大家慎防專科醫療中心騙案,即可同時保障好自己的健康及財產。
我們深知健康是每個人都希望追求的無價財富,Blue提供儲蓄、人壽、意外、危疾、門診醫療及藥劑等多種保險產品,全方位保護你。如欲了解更多,歡迎電郵([email protected])或直接WhatsApp +852 9559 5665查詢。
免責聲明﹕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不應被視作為任何形式之要約或推薦購買保險產品。 本文刊載的資料及健康資訊只供參考,並不屬及不應被視作為醫療建議。Blue不保證資訊的完整性和準確性。若你有任何醫療相關疑問,應諮詢醫生或其他醫護專業人員。對於你因本文刊載的任何資訊而可能招致的損失、損害賠償、訟費或其他開支及責任,Blue概不負責。
家庭醫生在醫療體系中擔當重要角色,一般指的是家庭醫學科專科醫生。隨著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持續,本港逼切需要更全面的醫療服務。Blue資訊團隊為你解讀家庭醫生的醫療資訊,講述普通科醫生與家庭醫生之間的分別,並列出家庭醫生收費及其他相關資訊。
家庭醫生是什麼?家庭醫生及普通科醫生的分別
一般人會稱自己一家都慣常會看、彼此關係較好的醫生為「家庭醫生」,不過在醫學領域中,「家庭醫生」另指「家庭科醫生」,正式名稱為「家庭科專科醫生」。「家庭科專科醫生」屬於專科醫生的一種,相比普通科醫生有著更高的資歷。在香港,醫科生需先完成 5 年醫科學士課程,經過 1 年駐院實習訓練後,才能成為全科醫生,即普通科醫生。而家庭醫生作為專科醫生,須在獲得普通科醫生資格後,再額外進行長達 6 年的家庭醫學專科培訓及專科考試評核,才能註冊其家庭醫學專科資歷。
普通科醫生是醫療體系中的前線醫生,他們處理多種常見疾病和健康問題,提供初步的診斷、治療和健康管理服務,並在需要時將患者轉介到專科醫生。家庭科專科醫生同樣於診所執業而於前線面對病人,但同時更擔當醫療體系之中守護市民衛生健康的第一道防線,職責包括:專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全面而持續的診療及護理服務;專注照護個人和家庭的健康;對於預防疾病傳播及協調專科治療亦扮演著關鍵的角色。總括而言,家庭科專科醫生主要工作範疇涵蓋範圍比普通科醫生更廣泛,除多種疾病的診斷及治療外,亦包括傳染病爆發的預防,以至維護社區的衛生及健康。
成為家庭醫生的要求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是專注於社區健康和常見疾病的醫生,他們的目標是為社區提供全面的健康照護,並協助預防疾病和促進健康。他們需要深入了解許多疾病,其中包括約 167 種不同的常見疾病,亦需要在成為普通科醫生之後的 6 年於不同的專科崗位(包括外科、內科、兒科等)上實踐過,以掌握不同專科的知識,並融匯貫通。另外,家庭醫學專科醫生的角色不僅在於治療疾病,還要關注社區的整體衛生和健康問題。
家庭醫生的職責
家庭醫生作為主要的健康照護提供者,他們對病患的整體健康狀況有深入的了解。以下是他們的主要角色和責任:
初級照護:家庭醫生作為首個接觸病人的醫療系統,他們能處理各種健康問題,並提供全面的健康評估和照護。
連續性照護:家庭醫生與病患建立長期的醫患關係,他們可跟進病患的健康狀況,並提供持續的醫療服務。
協調照護:家庭醫生協調病患與各類醫療專家的聯繫,並確保病患在整個醫療系統中獲得必要的照護。
預防醫學:家庭醫生提供健康教育和預防醫學服務,包括疫苗接種、健康檢查和疾病篩檢。
全人照護:家庭醫生考慮到病患的生理、心理和社會因素,以全人觀點提供照護。
家庭醫生的角色
家庭醫生的培訓重點是要與患者建立長期的醫療關係,包括關注其生理和心理健康。家庭醫生通常是患者和其家庭的首要醫療聯絡人,可以處理各種不同類型的健康問題,包括一般健康檢查、疾病管理、慢性病治療、預防保健和其他專科醫生。 與其他專科醫生相比,家庭醫生的優勢在於他們能夠提供全面的醫療服務,同時建立長遠的醫患關係,方便更準確地了解患者的健康歷史和需求,並提供以病人為本及個人化的護理方案。這種連續和全面的醫療關懷有助於提高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
家庭醫生收費
至於家庭醫生的收費,個別醫生會因應地區、提供具體服務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收費標準。因此,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醫療情況來選擇合適的家庭醫生。
收費而言,醫院管理局旗下之18間家庭醫學專科門診診所的首次診症費為HK$135,其後每次診症為HK$80、每種藥物收費HK$15,如其他專科門診一樣;而私家醫院如港怡醫院的家庭醫學診所,一次診金則為HK$420。
以下是一些可能影響私營家庭醫生收費的因素:
服務類型:某些特殊的醫療服務,例如手術、專業的健康評估或治療,可能需要額外收費。如遇上複雜病例,家庭醫生則會轉介病人予其他專科醫生。
地理位置:在某些地區,由於營運成本、競爭力或其他因素,家庭醫生收費可能較高。香港私家診所林林總總,所以建議在選擇前應先問清楚收費。
保險覆蓋:在有醫療保險覆蓋的情況下,病患可能只需要支付部分費用,其餘則由保險公司支付。
目前,雖然香港政府確實有為市民提供價格低廉甚至免費醫療服務,不過香港公立醫療系統輪候時間極長及醫療服務不夠全面一直為人所詬病,不少人為了享有更優質的醫療服務,會轉向選擇收費較高的私營醫療服務。
向家庭醫學專科診所求診前的考慮
假如選擇到私家的家庭醫學專科門診診所求醫, 應先考慮:
診所能否提供家庭所需的所有醫療服務? 如果診所或醫療集團可提供多元化醫療服務,由兒科、內外科、心臟科、泌尿科、到物理治療、職業治療、足病治療甚至營養學等,照顧到家中每一位成員的需要,同時清楚掌握病人和家人的病歷,會是較好的選擇。
現有醫保能否覆蓋這間診所服務的收費? 應先留意醫療保險條款能否覆蓋所需的服務收費,如果診所或醫療集團和保險公司已簽訂完整的直接結算協議,便可令病人享有流暢和便利就診體驗,同時又可令病人省下一大筆醫療開支。
看過以上資訊,知道家庭醫生是什麼後,相信可以有助你在家庭醫生普通科醫生之間作出區分。最後,提提大家在選擇家庭醫生時,應先清楚了解其收費政策和服務內容,並考慮自己的健康需求和家庭醫生收費是否符合預算後而定。
Blue門診保障計劃,專享門診服務劃一收費
投保Blue門診醫療計劃「WeMedi 門診保」,憑電子醫療卡就可以全年無限次以優惠價使用指定8大門診醫療服務*,超過800間指定診所低至3折任你睇 ,包括:普通科(連3天基本藥物)、專科(連4天基本藥物)、中醫、物理治療、跌打、針灸治療、脊醫及牙科服務,由出生後15天至80歲都受保,仲可以為配偶、子女及父母投保,幫你減輕全家醫療開支。
* 每個類別的門診服務於每日只可應診1次。折扣優惠會因應個別網絡醫生及每個類別的門診服務而有不同。 以上計劃受條款及細則約束,詳情請參閱相關產品概要及保單條款。
參考資料: 1. 領康醫療 - 全家健康第一步!如何找個合適的家庭醫生? 2. General International Agency - 家庭科專科與普通科醫生的分別?醫生在疫情下的特別經歷?醫生如何看待遙距醫療發展?
中西藥合併治療越來越流行,患者既可以得到西藥治療的即時效果,又可以透過中藥調理身體累積的問題。要注意的是,中西藥合併治療最好先徵詢醫生意見,保留好中醫及西醫處方的藥單,主動向醫生交待清楚另一方的服藥指示,按照醫生指定的相隔時間及順序服食中西藥,避免引起中藥西藥交互作用及相沖。
中西藥相隔幾耐食最好?有甚麼中藥西藥可以一起吃?吃中藥西藥有順序嗎?常見中藥西藥交互作用有甚麼?Blue資訊團隊為你解答以上問題。
中西藥相隔幾耐食最好?
有關「中西藥該相隔多久吃?」的問題眾說紛紛。不論是中藥或西藥,藥物經消化系列吸收,進入血液,再經代謝排出體外需要一段頗長的時間。而且不同藥物被消化代謝的速度會跟據物理形態(如顆粒大小、固體或流質等)有所變化。雖然坊間不少資料建議服用中藥西藥應該相隔最少2小時,但這個說法仍只是個大約的法則。由於各種中藥西藥被消化代謝速度變化大,因此即使中西藥不在消化系統中碰面,其藥性也有機會在血液中遇上,並產生交互作用,所以亦有西醫保守地建議中西藥最好分隔1-2日服用。
吃中藥西藥有順序嗎?
西藥重視的是精準即時的藥效,中醫則重慢性調理,這亦是很多人會中藥西藥合併服用的理由。有醫師建議可以西藥服用時間為先,再相隔一段時間後再服用中藥。
在臨床醫學角度上,雖然中西藥相隔2小時服用的不適個案較少,但不是完全不存在。因此如果要中藥西藥合併治療,還是應該向醫生查詢藥物會否有交互作用。
中藥西藥同時吃可以嗎?中藥西藥交互作用有甚麼?
中藥西藥的交互作用大致可分為以下3種:
1. 互相加強藥效 – 中藥西藥發生交互作用,加強其中一方或雙方的藥效,有機會因為藥效過強而引起副作用。
2. 互相減弱藥效 - 中藥西藥發生交互作用,抑制其中一方或雙方的吸收,減弱甚至抵銷原本應有的藥效。
3. 互相作用引起其他不良反應 - 中藥西藥發生交互作用,雙方藥性在體內產生衝突或其他化學作用,有機會引起敏感、出血、或其他併發症。
常見中西藥交互作用
四環素與牛黃解毒片
四環素主治暗瘡,而中成藥牛黃解藥片則有清熱解毒作用,不少人認為兩者合併治療有助治療暗瘡。但牛黃解毒片中的牛黃成份含有鈣質,會影響身體對四環素的吸收,減弱四環素的藥效。
降血壓藥與人参
人參具有補氣及提升新陳代謝等功效,不少人都有服用人參湯水或人參粉末補身的習慣。但如果需要服用降血壓藥,人參的藥效有機會與降血壓藥相沖而減弱降血壓藥功效,令血壓難以受控。
阿斯匹靈與當歸
西藥阿斯匹靈有抗凝血功能,能防心腦血管栓塞;而當歸則有行氣活血功效。如一併服用,加上阿斯匹靈有抗凝血藥效,有機會引致異常出血。
延伸閱讀:突然心口痛、呼吸困難怎樣辦?從心口痛位置初步檢查原因
買中西成藥、保健品都有得Claim保險?Blue全港首創藥劑保險^
各類年齡的都市人也開始養成食中西補健品進補調理身體的習慣,Blue幫你分擔保健品開支,推出全港首創藥劑保險「WeGuard藥劑EASY保」!白鳳丸、人參、蟲草、雞精都claim到,只要是購自超過5000間指定銷售商+,客戶都可以將單據上載到Blue網上索償平台,可索償金額經FPS最快1小時直接轉賬到你的銀行戶口,全程網上追蹤索償進度,Claim足HK$300藥劑保障#!
^ 有關「全港首創」的描述是根據截至2020年10月9日就本港主要人壽保險公司公開發售予個人客戶的其他人壽計劃所作之比較。 + 指定銷售商包括列載於衞生署藥物辦公室的持牌藥商;及我們訂明並會適時更新的指定商戶名單之實體及網上銷售商。 以上產品及優惠受條款及細則約束,詳情請參閱Blue網站。
資料來源:
家天使居家照護 - 中藥西藥一起吃,如何遠離交互作用 Heho健康 - 中藥、西藥混吃有什麼禁忌? 明報 - 體內相遇 影響藥效 中西藥隔8小時食 一樣相冲 Hami書城。快讀 - 免交互作用超劑量,中西藥併用怎麼吃? 中西藥互相作用網 Yahoo 早安健康 - 人參5食療降血脂補元氣!4種人不宜食用 健康2.0 - 吃阿斯匹靈防血管栓塞小心「3好兩壞」 醫師呼籲服用者要注意
選擇
主題標籤
日期範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