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有風險及後遺症嗎?全身麻醉的術前準備及恢復時間
全身麻醉廣泛應用於不同種類的大型手術,但仍有許多人對其風險與後遺症抱有疑慮。實際上,全身麻醉的風險和後遺症因個人體質而異,因此術前的準備與醫生的專業評估非常重要。Blue資訊團隊將詳細介紹全身麻醉的過程,助你了解全身麻醉的術前準備及恢復時間。 全身麻醉是什麼? 全身麻醉是使用麻醉藥物,使患者在手術過程中暫時失去痛覺與知覺的一種麻醉方式,以便施行手術。這樣的麻醉方式會抑制中樞神經系統,降低大腦的意識和感知能力,使患者進入深度睡眠狀態,且讓整個身體的痛覺神經暫時失去功能,直到手術結束後藥效消退才會逐漸恢復意識。 全身麻醉主要分為3種: 靜脈注射式全身麻醉:經由靜脈注射鎮靜安眠藥物及麻醉止痛藥,適用於短時間的手術項目,例如門診手術或門診檢查。由於靜脈注射麻醉需要使用的麻醉劑量不大,患者可以較快清醒,也可以在短時間內恢復。 面罩式全身麻醉:患者戴上面罩並自行吸入麻醉氣體至體內,以達到止痛及深度睡眠的效果。面罩式全身麻醉通常給予的麻醉劑量也不高,同樣適用於短時間的手術,如大面積傷口清理手術、植皮手術等。此麻醉方式相對舒適,唯需要注意舌根會否在睡眠狀態下沉,以防導致呼吸道不暢通。 氣道插管全身麻醉:麻醉科醫生會先於靜脈注入麻醉藥劑,當患者失去知覺後再為其插喉,以便輔助患者呼吸及監測呼吸狀態、血氧度等,達到維持呼吸道通暢和持續給予適當麻醉藥劑的功用。插喉全身麻醉通常用於長時間的手術,例如脊椎手術、剖腹分娩等複雜手術[1]。 全身麻醉與半身麻醉、局部麻醉有什麼分別? 全身麻醉與半身或局部麻醉的區別,在於麻醉範圍及病人的意識狀態。 全身麻醉通常會採用數種麻醉藥,讓患者完全失去痛覺和知覺,也藉此減少單一藥品帶來的強烈副作用。而半身或局部麻醉時,會根據情況採用「脊髓麻醉」或「局部注射麻醉」,病人仍保持清醒但不會感到疼痛。由於使用劑量有限,半身或局部麻醉大多適用於中小型手術。 無論是全身麻醉還是半身麻醉都必須由專業的麻醉科醫生操作;而局部麻醉由於相對簡單,一般都可以由外科醫生執行。針對較重大的手術,麻醉科醫生會在術前評估手術長短、病人的病史和健康狀況來決定最適合的麻醉方式。不同的麻醉方式會有不同的風險,清醒過程中的症狀及潛在後遺症也有差異[2]。 全身麻醉風險高嗎? 全身麻醉在現代醫學中被廣泛使用,實際上是非常安全的,導致死亡的機率極低,約為1萬分之1;而論到嚴重後遺症,全身麻醉風險也是非常低的。然而,特定族群仍需特別注意,包括過度肥胖者、睡眠窒息症患者、低齡或高齡患者以及心血管疾患者。這些群體的全身麻醉風險相對較高,因此需要在術前進行更仔細的評估,手術過程中亦需嚴密監察。 全身麻醉後遺症 一般來說,全身麻醉後的短期不適症狀較為常見,具體表現因病人體質和麻醉方式的不同而異。例如,靜脈注射麻醉可能導致病人醒來後感到頭暈、噁心、嘔吐,並可能伴隨肌肉疼痛、疲倦和嗜睡。而由於插管會刺激氣管和喉部,氣道插管全身麻醉可能引發聲音沙啞及喉嚨疼痛等症狀。通常這些症狀會在數天內緩解,屬於短期反應,並非全身麻醉後遺症。 持續性與永久性全身麻醉後遺症 雖然全身麻醉的短期不適症較為常見,但極少數情況下,某些患者可能出現持續較長時間甚至造成永久性影響的全身麻醉後遺症。這些情況通常發生於高危族群,如老年患者或已有健康問題者。 少數可能發生的永久性全身麻醉後遺症包括: 認知功能下降:老年患者可能會出現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術後認知功能障礙。 神經損傷:全身麻醉過程中,如手術姿勢對神經造成壓迫,可能導致術後持續麻木、刺痛或功能減弱[3]。 肝腎功能損害:麻醉藥物可能對肝臟或腎臟造成永久性的器官功能受損,尤其是已有相關疾病的患者。 全身麻醉併發症一覽 麻醉期間或麻醉之後皆可能出現併發症,全身麻醉併發症可分為5個級別:十分常見、常見、不常見、罕見與十分罕見,以下是各級別全身麻醉併發症的發生機率: 十分常見及常見的全身麻醉併發症(發生機率為十分之1與百分之1): 噁心、嘔吐 喉嚨痛 暈眩 痕癢 背部酸痛 短暫失憶 不常見的全身麻醉併發症(發生機率為千分之1): 肺部吸入胃內容物造成哽塞 呼吸不順暢 在手術期間恢復知覺 中風 心臟病發 罕見及十分罕見的全身麻醉併發症(發生機率萬分之1與10萬分之1): 眼睛受損 嚴重藥物敏感 神經受損 死亡(發生機率為1萬分之0.61)[4] 全身麻醉恢復時間多長? 全身麻醉的恢復時間大約需要45至60分鐘,期間不能立即進食。因術後恢復時仍可能會感到頭暈不適,術後24小時內需要有成年人照顧,切勿駕駛、下廚、操作重型機器或飲酒等,亦要避免單獨行動,確保在全身麻醉恢復時間內免生意外。 全身麻醉術前準備與術後注意事項 全身麻醉術前準備有幾個事項需要注意,可以降低全身麻醉風險,避免不必要的意外,保障手術順利完成。請與麻醉科醫生及主診醫生討論你的病史、用藥習慣以及身體狀況,同時做好以下全身麻醉術前準備: 術前禁食:為了防止手術時胃液倒流到氣管內,一般成人患者最少在手術前6小時開始禁食,手術前2小時仍可飲用少量清澈的流質飲品,如水、清茶。 暫停吸煙:全身麻醉時保持呼吸暢通很重要。為了減少痰涎與肺炎的風險,長期吸煙者最好在術前2至4星期停止吸煙習慣,讓肺部呼吸功能好轉,同時降低全身麻醉時呼吸困難的風險。 停用藥物:如你在手術前仍在服用某種西藥或中藥,請諮詢醫生是否應於手術前停藥,避免影響麻醉藥作用。 確認藥物過敏:如你或你的親屬曾對麻醉藥物產生過敏反應,應該提早通知主診醫生及麻醉科醫生。 確認麻醉同意書:手術前應該了解整個全身麻醉程序與風險,確認後簽署同意書。 全身麻醉手術後,患者可能會感到困倦或頭暈,並且手術部位可能出現疼痛。如果疼痛難以忍受,可服用醫生處方的止痛藥物。若疼痛較為嚴重,亦可以考慮注射效力更強的止痛針劑來緩解。手術後應特別注意傷口的清潔,並定期更換敷料,使用紗布或專業敷料覆蓋傷口,促進傷口癒合。全身麻醉手術後的護理非常重要,安排好覆診、定期更換敷料,將有助於加快康復過程[5]。 投保Blue WeCare 危疾保障計劃 以上說明了全身麻醉的風險及潛在後遺症,並分享全身麻醉的術前準備及恢復時間的建議,幫助你更了解全身麻醉手術的完整流程。如果你即將進行全身麻醉,且擔心手術前後需要支付大大小小的醫療費用,Blue「WeCare 危疾保障計劃1」能幫助你減低負擔! Blue危疾保障計畫針對癌症、心臟病發作及中風3大主要危疾,投保時無須驗身,不需任何健康證明文件,只需回答簡單的健康問題即可投保,保障額可高達HK$250萬。保單保障期間內保費固定,無須擔心保費逐年上漲的問題。提前投保,讓Blue成為你和家人應對挑戰的後盾! 參考資料: 1. 衛生福利部花蓮醫院 - 全身麻醉 2.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 麻醉方式 3. Patient Guide - Are there Long Term Side Effects of Anesthesia? 4. 港怡醫院 - 醫療程序資訊 - 全身麻醉 5. 信建微創外科中心 - 外科手術事前、當天及事後須知
驗血報告項目包括癌症指數嗎?了解驗血可檢測的癌症種類
驗血是身體檢查中的基本項目,而越來越多人亦希望透過驗血來檢查癌症指數,以便及早發現癌症的徵兆。究竟驗血報告包含什麼項目?驗血是否能準確診斷癌症指數?可以檢測到多少種癌症?Blue健康達人在本文將深入探討血液檢查是否能檢測癌症、檢查報告中癌症指數的準確性,並介紹驗血費用。 驗血報告包括哪些項目? 驗血報告包含多種檢查項目,以幫助醫生評估你的健康狀況,常見的檢查項目包括: 全血細胞計數(CBC):這個驗血報告項目測量血液樣本中各種類型的血細胞的數量,包括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等。異常的血細胞數量可能與某些癌症,如白血病或淋巴瘤有關。 血液蛋白測試:這項檢查可以測量血液中各種蛋白質的水平,而蛋白質水平異常有可能與多發性骨髓瘤有關。 腫瘤標記測試:驗血可以檢測癌症細胞釋放的特殊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被稱為「腫瘤標記」。腫瘤標記檢查可以顯示某些癌症的存在,但由於正常細胞也可能釋放這些物質,因此測試的準確性有時會受到影響。 HbA1c糖化血色素:主要用來診斷糖尿病,通過測量血液中的糖化血紅蛋白來反映體內過去幾個月的血糖值。 血液酵素(Cardiac Biomarkers):血液酵素可以用來測量心臟酵素,特別是當醫生懷疑患者有心肌梗塞等心臟問題時,有助評估心臟健康。 甲狀腺功能檢查(Thyroid Panel):此驗血報告項目可以檢查甲狀腺的健康狀況,通過測量血液中的甲狀腺激素水平來評估甲狀腺功能。 炎症標記(Inflammatory Markers):這些指標可用來檢測體內是否存在炎症反應。常見的炎症標記物包括C反應蛋白(CRP)和紅血球沉降率(ESR),這些指標有助於評估自體免疫疾病或其他炎症性疾病的風險。 驗血可以驗出癌症嗎? 驗血檢查癌症的原理,是基於腫瘤細胞會將部分的DNA釋放到血液中,化驗師便能透過檢測來尋找癌症的蹤跡。這種檢測不僅能早期檢查癌症細胞的存在,亦可以幫助醫生判斷患者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如影像學檢查或組織活檢。 雖然驗血是身體檢查中的基本項目,而血液檢查確實可以檢測某些癌症指數,但卻無法完全確定受測者是否患有癌症。而且,對於腫瘤較小或屬早期階段的情況,血液中癌細胞釋放的DNA數量可能較少,或會影響檢測的準確程度,甚至無法檢測出癌症跡象,因此單憑驗血是無法確診癌症。當醫生懷疑你可能罹患癌症時,一般會建議進一步檢查來確認診斷。 驗血報告的癌症指數準嗎? 驗血癌症指數的準確度會因不同情況而異。腫瘤標記測試可以檢測血液中的化學物質,這些物質由腫瘤細胞分泌,但它們並不完全專屬於癌細胞,而某些健康細胞亦可能分泌這些物質。因此,即使腫瘤標記測試結果異常,並不代表一定患有癌症。 相反,在某些情況下患者的驗血癌症指數可能一直保持在正常範圍內,但癌症仍然存在,因此單憑驗血無法作為確診的唯一依據。雖然驗血報告中的癌症指數未必能直接診斷癌症,但某些指標的變化仍然能提醒患者進行進一步的檢查。例如,AFP(甲型胎兒蛋白)、PSA(前列腺特異抗原)和血清腫瘤指數。若這些指標數值出現異常波動,可能代表腫瘤在增長或擴散,或者是患者的病情有進一步變化。這時,醫生可能會根據癌症指數的變化,再結合其他檢查結果來進行診斷。 當癌症指數驗血結果異常,醫生會透過其他檢查方法來進行全面評估。影像學檢查(如X光、CT掃描、磁共振成像或PET掃描等)可以幫助醫生觀察身體內部是否有腫瘤或其他異常組織,以判斷腫瘤的大小、位置及擴散程度。 除了影像學檢查外,醫生亦能透過活體組織檢查以診斷癌症。醫生會從患者身體取出組織或細胞樣本,並在顯微鏡下觀察是否有異常。此外,醫生可能會進行內視鏡檢查,通過內視鏡檢查消化道、呼吸道等器官,直接觀察是否有腫瘤或其他異常情況。 延伸閱讀:照腸鏡可claim嗎?保險包唔包?了解照腸鏡禁食及麻醉等流程 驗血可檢測的癌症種類一覽 以下是常見的可以通過癌症驗血檢測到的癌症類型及相應的腫瘤標記: 前列腺癌: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 卵巢癌:癌症抗原125(CA 125) 肝癌:甲胎蛋白(AFP) 結腸癌:癌胚抗原(CEA) 乳腺癌:CA15-3 胰臟癌:CA19-9 肺癌:CYFRA-21 甲狀腺髓樣癌:降鈣素 這些腫瘤標記測試用於確認癌症是否存在,並幫助醫生監測治療過程中的進展。然而,這些指標僅能作為輔助診斷工具,仍需結合進一步檢查來確定診斷。 驗血前的準備事項 進行驗血前,為了確保結果的準確性,要留意以下幾個項目: 保持空腹狀態:有些血液檢查需要空腹進行,通常醫生會要求你在檢查前8小時或以上不要進食 提供完整病史:在進行任何血液檢查之前,應告訴醫生你目前的健康狀況、是否有服用任何藥物、過去的病歷或家族病史 避免劇烈運動:在檢查前的一天,應避免劇烈運動,因為過度運動可能會影響某些測試的結果,特別是與心臟、肌肉或腎臟有關的指標 癌症指數驗血費用 癌症指數驗血的費用根據不同的醫院、診所和檢測項目會有所不同。一般來說,癌症指數的檢測屬於專項血液檢查,價格會比一般的健康檢查項目高。癌症指數驗血的價格大約在數百元至數千港幣不等,具體價格會根據所選的檢測項目和醫院的收費標準而定。 驗血驗出癌症怎麼辦?Blue危疾系列產品為你提供保障 以上了解過驗血報告項目、驗血能否檢查癌症指數以及可檢測的癌症種類。雖然驗血能夠為不少人及早發現癌症的徵兆,但它並不能單憑驗血來直接診斷或排除癌症的可能性,仍需要進一步的檢查確認診斷結果。倘若不幸患癌,Blue可以為你和家人提供財政上的保障。Blue一系列與危疾相關的保障均毋需投保人驗身及提供健康證明,只要回答簡單健康問題即可投保,讓你輕鬆防範於未然: WeCare 全面癌症保WeCare 原位癌症保WeCare 危疾保障計劃1WeCare 109%回贈危疾保- 大部分器官及階段的癌症皆受保- 任何階段均可獲保障額100%賠償- 大部分器官的原位癌症皆受保- 包括多種香港常見的原位癌,如子宮頸原位癌、乳房原位癌及大腸原位癌等- 針對3大主要危疾:癌症、心臟病發作及中風 - 保障額可達HK$250萬,更為子女提供免費危疾保障- 計劃期內未曾索償可獲109%保費回贈- 涵蓋癌症、心臟病發作及中風等38種常見危疾+原位癌等4種特別疾病- 失業可申請延遲繳交保費,紓緩財政壓力了解更多了解更多了解更多了解更多 以上計劃受條款及細則約束,詳情請參閱相關產品概要及保單條款。 參考資料: Mayo Clinic - 癌症血液檢查:用於癌症診斷的化驗 康健 - 抽血檢查的腫瘤指標真的準嗎?醫師提醒:若真罹癌,還要特別注意 3 項數值 免責聲明﹕ 上述產品只計劃於香港境內出售,受條款及細則約束,詳情請參閱相關產品概要及保單條款。
身體檢查邊間好?從不同性別、年齡計劃比較身體檢查套餐項目及價錢
市面上的身體檢查套餐價錢由數百至近萬元不等,到底基本身體檢查計劃通常包括甚麼項目?在挑選女性身體檢查、男士身體檢查、長者身體檢查套餐時又有甚麼需要留意?Blue資訊團隊為你介紹選擇身體檢查套餐時要注意的因素,讓大家能夠從檢查項目與價錢比較身體檢查邊間好! 身體檢查邊間好?身體檢查套餐、計劃的選擇因素 身體檢查對於任何年齡人士都非常重要,可以讓你及早發現疾病,助你了解血壓、心跳、血糖、血脂等指數,以便調整生活習慣,減低患上慢性疾病的風險。 在考慮身體檢查邊間好之前,要先了解自己對於身體檢查的需要。首先年齡是關鍵的因素。坊間的身體檢查計劃一般都按青年、中年與老3個年齡組別劃分,各個套餐都有不同的身體檢查項目及價錢。隨著年齡漸長,身體機能下降,會有較多的健康隱憂及風險因素,因而普遍身體檢查項目較多,價錢亦相對較高。 其次,由於每個人的健康狀態及高危因素都不同,將影響身體檢查計劃的需要及選擇。我們應該定期監察自己現時的健康狀態,血壓、血糖、膽固醇、腰圍尺寸、體脂率等都是重要的健康指標,如果指標的狀況欠佳,例如有「三高」或腰圍過大/過小的情況,都建議較頻密地接受身體檢查,包含的項目亦可能需要比健康人士多。同時,亦需要考慮個人病史,某些身體狀況會有較高機率誘發癌症等疾病,例如乙型肝炎帶菌者就會有較高的機率發展出肝炎、肝硬化以至肝癌的情況,因此比一般人更需要定期檢驗肝臟的情況。 另外,家族病史亦是考慮因素,若有家庭成員曾經患癌,則要對家族性癌症或遺傳性癌症有較高的警覺,尤其是大腸癌、乳腺癌、肝癌及肺癌,並應該定期作相關的身體檢查。 基本身體檢查常見項目及選擇貼士 市面上提供身體檢查服務的機構包括體檢中心、私家醫院及診所等,價錢因應服務提供者及檢查項目有異。以下為基本全身身體檢查計劃中一些常見的檢查項目: 量度身高及體重 血壓、血糖、血脂(三高)檢查 糖尿篩選 肝功能檢查 腎功能檢查 痛風風險評估 心臟病風險評估 甲狀腺功能檢查 尿液檢查 胸肺X光檢查 現時市場上的基本身體檢查套餐價錢有高有低,一般根據服務機構的設備、涵蓋的檢查項目及化驗內容而定。以養和醫院的「健康檢查計劃(B)」套餐為例,收費HK$8,830,提供21項檢查項目;而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提供的「都市快閃查」計劃價錢則只需HK$575,只有9項檢查項目。因此,選擇體檢計劃前,除價錢考量外,更重要是評估個人需要,例如年齡、病歷及家族病史等。不少長期病患者已需定期到醫院覆診作基本檢查,又或者是家中已有醫療儀器監測血壓、心跳、血糖等基本指數,如想針對某些範疇作更深入的檢查,你可選擇專門或針對某些部位或功能的體檢計劃,使金錢用得其所。 另外,不同性別患上個別疾病的風險也有不同,有見及此,市面上出現各種針對女性和男性的身體檢查計劃,部分身體檢查計劃更可額外追加特選項目,大家可按需要加選想做的檢查項目。 女性婦科身體檢查常見項目及選擇貼士 女性婦科身體檢查計劃常見項目包括: 乳房檢查 / 乳癌風險評估(醫生觸診、超聲波或3D乳房造影檢查) 盆腔檢查(醫生觸診及超聲波檢查) 子宮頸癌風險評估 卵巢癌風險評估 想了解更多婦科病的資訊,可參考以下文章: >乳房硬塊不等於乳癌!了解乳癌成因及化療、電療費用 >經痛異常難耐或屬朱古力瘤?子宮朱古力瘤的症狀及成因 >【子宮肌瘤】子宮肌瘤有什麼症狀?是否手術切除最有效? 婦科身體檢查價錢 價錢方面,體檢服務提供機構一般會因應檢查項目及方式制定收費。以香港浸信會醫院日間醫療中心的「優選女士健康檢查計劃」為例,如果只做體格檢驗、子宮頸細胞檢查、盆腔超聲波掃描及乳房超聲波掃描,計劃收費為 HK$2,500;如果再加入3D(三維)乳房造影檢查,收費則為 HK$4,100。 婦科檢查小貼士 根據醫院管理局 2021 年香港癌症統計概覽顯示,以平均的年齡計算(經過年齡標準化後)香港女性整體癌症發病率在過去十年間有上升趨勢,女士對於及早防癌尤其不可掉以輕心,應該定期接受身體檢查。 與基本身體檢查一樣,女性挑選婦科檢查項目時,除了要考慮價錢外,也可應因自己的年齡、身體狀況以及家族病史選擇計劃。部分疾病會隨年紀增長而增加患病風險,故年長女性可選擇較為全面及深入的體檢計劃。 男士身體檢查常見項目及選擇貼士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本港男性常見的疾病包括: 大腸癌 肝癌 肺癌 鼻咽癌 前列腺癌 睪丸癌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常見男士身體檢查計劃常見項目及收費參考 以聖保祿醫院為例,其男性身體檢查計劃「男士健康檢查計劃 (保健A)」提供泌尿系統檢查項目,包括總前列腺癌抗原檢查以及排尿流動量等,套餐參考價為 HK$2,940;而涵蓋鼻咽癌病毒DNA測試、腎臟超聲波等進階檢查項目的「綜合A計劃」套餐參考價則為 HK$9,590。 男士身體檢查小貼士 根據上述的醫院管理局 2021 年香港癌症統計概覽,香港男性整體癌症的年齡標準化發病率雖然在過去十年轉趨平穩,但仍然不可忽視患癌的可能性(尤其是有家族病史人士),建議有一定年齡的男士積極接受定期的身體檢查。 長者身體檢查常見項目及選擇貼士 根據消費者委員會的建議,專為長者而設的體檢計劃一般建議年齡為55歲或以上。以下是常見於長者體檢計劃的項目: 血液檢驗 大便隱血及常規檢查 尿液分析 骨質疏鬆症風險評估 痛風症風險評估 類風濕關節炎風險評估 肝功能檢查 腎功能檢查 長者身體檢查小貼士 不論體檢計劃是長者自行選擇,還是由家人為長者挑選,都應注意體檢計劃是否包含醫生解析和說明報告的服務。家人可陪同長者一起聆聽醫生講解報告,遇到不明白時便就報告內容進一步諮詢醫生意見,了解生活習慣上需額外注意的事項,更有機會直接獲得轉介的服務。 長者身體檢查可以用醫療券? 《長者醫療券計劃》是指政府向65歲或以上的合資格長者派發每年HK$2,000的醫療券,以鼓勵長者多使用私營醫療服務。不過,市面上並非每間醫療機構所提供的體檢計劃都接受以長者醫療券支付費用,因此挑選長者體檢計劃時更應留意能否使用醫療券,以減輕大家的經濟負擔。 政府資助的身體檢查 除私營機構外,衛生署轄下的長者健康中心也有為65歲或以上人士提供基本的健康評估和身體檢查服務,合資格長者的檢查費用只須HK$110,而非符合資格的長者則需付HK$770。衛生署亦有就本港常見疾病,為高風險人士提供篩查資助。「大腸癌篩查計劃」就是其中之一,如想了解更多計劃詳情,可以瀏覽【大腸癌篩查計劃及大腸癌治療】 文章。 身體檢查注意要點一:套餐包含的身體檢查項目及服務是否充足 建議大家可以根據你的年齡、個人健康狀況及家族病史等因素,去挑選身體檢查計劃項目,但要留意不同體檢服務提供機構會有不同的身體檢查套餐,選擇前要仔細確認內容是否已包括自己所需項目。一般來說,檢驗血液與尿液是基本的身體檢查項目,但要留意在採集樣本後該體檢計劃會有哪些化驗項目,同時亦要留意針對性的化驗項目或會額外收費。 此外亦要留意身體檢查的配套服務是否充足。即使接受檢查的是否長者,建議選擇的身體檢查計劃應該包含病歷查詢及健康風險評估,亦要確認體檢計劃是否包含醫生解說驗身報告及健康諮詢服務等,以免與期望之間有落差。 身體檢查注意要點二:身體檢查計劃項目、價錢不一 於香港,包括基本指標檢查及跟進的身體檢查價錢一般需要近HK$2,000元,實際收費視乎所包項目及機構而定。檢查項目及服務方面,應該以上述的原則,比較價錢相近的不同身體檢查套餐。至於選擇機構方面,名牌私家醫院的體檢項目可能會比一般體檢中心高,如不肯定應該如何選擇,可以先調查體檢服務提供機構的信譽。有部分體檢公司的銷售手法較進取而有爭議,在購買體檢計劃之前應該慎重考慮,詳情可以參考【每天都收到專科醫療中心Cold Call電話騷擾?小心專科醫療中心騙案!】。要記得身體檢查價錢高並不一定等於服務周全、優良,更重要的是能夠滿足自己的需要。 Blue危疾保障計劃 希望以上的身體檢查套餐項目及價錢等資訊能提供參考。考慮身體檢查計劃邊間好,為的都是能及早發現潛在疾病,萬一患上危疾亦可以提升治療成功率。Blue就提供「純危疾保障」及「保費回贈型危疾保障」任你揀,保單等候期最短只需 60 日,較市面上其他危疾保障計劃短。 純危疾保障 「WeCare 危疾保障計劃1」針對3大致命危疾:癌症、心臟病發作及中風;「WeCare 原位癌症保」及「WeCare 全面癌症保」則針對不同階段癌症,在不幸確診受保項目時提供一筆過現金賠償,保障生活開支或減輕醫療費用的負擔。 保費回贈型危疾保障 「WeCare 109%回贈危疾保」計劃涵蓋38種常見危疾及4種特別疾病,不幸確診受保項目時,會根據保單合約作出一筆過現金賠償。如保單期滿時從未於保障期內就受保危疾成功索償,更可獲得已繳總保費的109%回贈,幫你做到攻守兼備! 免責聲明: 本文由Blue資訊團隊撰寫。本文刊載的資料及健康資訊只供參考,並不屬及不應被視作為醫療建議。Blue不保證資訊的完整性和準確性。若你有任何醫療相關疑問,應諮詢醫生或其他醫護專業人員。對於你因本文刊載的任何資訊而可能招致的損失、損害賠償、訟費或其他開支及責任,Blue概不負責。 以上資料及價格只供參考,服務提供機構保留調整實際收費及更改服務之權利,Blue概不負責,詳情及條款請參閱有關網站。 以上所列的產品資料只供參考,不能詮釋為在香港以外提供或出售或遊說購買任何保險產品。有關產品之保障權益及條款、不保事項及主要風險詳情,請參閱Blue網站、產品概要及保單條款。產品及優惠受條款及細則約束,詳細請參閱相關產品主頁。 參考資料: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香港浸信會醫院日間醫療中心 - 體檢計劃 如何選擇? HK01 - 身體檢查Q&A丨如何選擇體檢計劃?套餐貴等於好?了解3大揀選準則 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 - 遺傳性癌症 元氣網 - 癌症會遺傳!家裡親人有這6種癌 你的罹癌機率爆增|抗癌新知|癌症| 衛生署 - 大腸癌篩查計劃 衛生署 - 長者健康服務網站 衛生防護中心 - 大腸癌 衛生防護中心 - 男性常見疾病 Topick - 【女性癌症】子宮內膜癌年輕化6類女性屬高危 醫生:陰道異常出血是明顯警號 Topick - 消委會調查長者體檢套餐460元至7740元 不一定由醫生負責亦不收醫療券 Etnet -【年度體檢】拆解體檢常見的9項檢查!哪些項目屬不必要?哪些易現「假陰性」? 長者醫療券計劃 消費者委員會 - 【長者體檢懶人包】揀選計劃4部曲 勿抱「大件夾抵食」心態 聖保祿醫院 - 男士適用檢查計劃 養和醫院 - 健康檢查計劃 卓健 - 婦科健康檢查計劃 香港浸信會醫院日間醫療中心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 - 身體檢查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