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先兆】了解中風高危徵兆、檢查及治療
中風一旦發生,往往令人措手不及,延遲就醫更可能對身體造成永久傷害,嚴重的甚至失去生命。對高危人士來說,除了從良好生活習慣著手外,留意清楚中風先兆亦非常重要,盡早發現才可以掌握到治療的黃金時間。 中風種類 中風泛指腦組織因為缺血而得不到充份養份和氧氣,受影響的神經細胞最終因而壞死。中風一般可分為以下兩大種類: 缺血性中風出血性腦中風成因血管內脂肪或血凝塊阻塞血管及血流,導致腦部供血不足血管破損或突然爆裂引致大量出血,損害腦組織常見種類短暫腦缺血發作(小中風)、腦梗塞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 所謂「小中風」並不是指小型或輕微的中風,其實是指一種短暫且可復原的神經功能障礙,會產生與中風相同的徵狀。據統計顯示,三分之一有小中風經驗的人最終會發生中風,不過由於小中風的徵狀一般只會維持數秒至數分鐘,容易被大家忽視。因此,高危人士以及其家人都要好好了解各種中風徵兆,提高警覺,及早察覺「小中風」,預防隨之而來的「大中風」!  9大中風徵兆  如果短時間內出現以下部分徵狀,就有可能是中風的先兆: 半身不遂 言語不清 嘴歪 眼斜 嚴重者甚至昏迷或死亡 吞嚥困難 大小便失禁 感覺麻木 流口水 要知道中風治療是與時間競賽,因此,如果出現上述症狀就必須盡快求醫。記得口訣「談笑用兵」,如果患者「談」話不清、「笑」臉不對稱、手腳無力「 用」不了,就要盡快打999召喚救「兵」。 中風成因 中風成因包括先天條件或後天因素影響,例如血管問題、心跳不正、年齡、生活習慣,甚至服用中的藥物都可以是導致中風的因素。 腦中風的風險因素: 體重過高或肥胖、缺乏運動 壓力過大 酗酒、吸煙 患有代謝症候群,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膽固醇 家族有中風或心臟病病史 患有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律不正等 50歲以上,年紀愈大風險愈高 曾出現「小中風」 中風後遺症 由於每個患者的腦部受損部份及程度不一,因此對身體及日常生活構成的影響亦會有所不同。常見中風後遺症包括以下5款: 1. 全身 / 肢體癱瘓 患者因為腦功能受損而有不同程度的身體殘障,超過三分之一的患者更會有永久殘障的情況。當神經反應系統受到破壞便無法指令肢體,有關肌肉及神經在長時間沒有受到神經刺激的情況下會慢慢退化。因此,神經損傷時間越久,活動能力越難恢復。 2. 語言障礙 患者的語言能力會受到損害,除了難以正確發音外,組織能力亦會下降。中風早期約有三成患者有言語溝通問題,由於口部肌肉無力或無法協調,因此會出現口齒不清、無法正常發音的情況,不能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 3. 吞嚥困難 中風會影響感覺及嘴嚼的能力,約有五成患者會有吞嚥困難。患者需要因應情況安排進食不同質地和稠度的食物,以免出現缺水及營養不良等情況。如果食物不慎吞進氣管,更會嗆咽或呼吸困難,嚴重的甚至會導致肺炎及窒息。 4. 情緒問題 當患者不能像以往一樣以言語抒發情緒,再加上當基本起居生活也要依賴家人照顧時,情緒便更易低落,對未來的生活感到徬徨及焦慮,增加患上抑鬱症的機會。 5. 認知障礙 腦細胞受損後,腦功能亦有機會逐漸下降,促使患者的記憶力及認知能力減退。例如失去計算及處理日常事務的判斷力、情緒波伏不定、失去自理及社交能力等,甚至可能完全忘記身邊的人及事。 中風治療 不幸中風後,病人最好盡快送院接受治療。現時,全港設有急症的醫院均能夠提供24小時「溶栓治療」急症服務;而所謂的「溶栓治療」,即是將一定份量的溶血酶激活劑經靜脈注射入患者血管,從而溶解阻塞血管的血塊,令血管能夠重新供應血液給大腦。不過患者必須在出現中風病徵後4.5小時內送達醫院才可以施行「溶栓治療」,所以中風治療可謂爭分奪秒! 中風康復 中風病發後的首年是「復康黃金期」,中風康復者可透過物理治療、職業治療、言語治療等,逐步回復基本自我照顧技能。不同的功能障礙對患者健康、生活質素、社交及心理方面均帶來負面影響,而且康復需時,家人亦可能需要奔波勞碌照顧患者。長期的體力和精神透支,加上日常開支倍增,經濟上亦會出現不少壓力。一份危疾保險就可以在受保人確診患上指定危疾後,賠償一筆過的現金,有助舒緩緊急開支。 Blue危疾保障計劃 Blue提供「純危疾保障」及「保費回贈型危疾保障」任你揀,保單等候期最短只需60日,較市面上其他危疾保障計劃短。 純危疾保障 「WeCare危疾保障計劃1」針對三大危疾:癌症、心臟病發作及中風;「WeCare 原位癌症保」及「WeCare 全面癌症保」則針對不同階段癌症,在不幸確診受保項目時提供一筆過現金賠償,保障生活開支或減輕醫療費用的負擔。 保費回贈型危疾保障 「WeCare 109%回贈危疾保」計劃涵蓋38種常見危疾及4種特別疾病,不幸確診受保項目時,會根據保單合約作出一筆過現金賠償。如保單期滿時從未於保障期內就受保危疾成功索償,更可獲得已繳總保費的109%回贈,幫你做到攻守兼備! 以上所列的產品資料只供參考,不能詮釋為在香港以外提供或出售或遊說購買任何保險產品。有關產品之保障權益及條款、不保事項及主要風險詳情,請參閱Blue網站、產品概要及保單條款。產品及優惠受條款及細則約束,詳細請參閱相關產品主頁。 資料來源: 衞生署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 - 中風 良醫健康 - 腦中風分三大類 中風症狀不可忽視 港安醫院 - 腦中風 腦友心 - 中風急救治療: 溶栓治療 香港電台 – 港人港健康–中風 (2018年5月) 明報健康網 -【中風及康復系列】中風後患者失語、難嚥?言語治療助復康 ( 2018年11月) 星島日報 – 病人夜晚中風錯過手術黃金治療 關注組批公院制度欠靈活 (2017年6月)
生蛇成因及後遺症有什麼?介紹常用生蛇特效治療藥物
根據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委托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顯示,在 2,042 名受訪 51 至 80 歲香港居民之中,有 17% 表示自己曾經「生蛇」[1]。生蛇後遺症包括導致患者失明、失聰、甚至引發腦炎等。隨著年齡增長,我們身體的免疫力會逐漸下降,一旦免疫力下降,便更容易生蛇。這篇文章將會為你剖析生蛇成因,以及有哪些生蛇特效治療藥物。 「生蛇」其實係乜? 「生蛇」的正式學名為帶狀疱疹(Herpes Zoster),發病期間患處周圍會出現紅腫及長出水泡,產生劇痛、麻痺,對患者的生活造成不便。生蛇沒有固定位置,根據過往病例發現,生蛇多見於背部、腰側及頸部等位置。若患者出現生蛇,需在病發 72 小時內求診服藥,病情便可得以控制。 不少人對生蛇成因最大的誤解就是兒童時期生水痘後,便會得到預防生蛇的抗體,或有助降低生蛇復發機會。實情恰恰相反,生蛇的成因正正來自於水痘。當水痘痊癒後,其病毒仍留在人體的神經系統內,平時病毒處於潛伏狀態,並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不過一旦身體免疫力下降,病毒便會甦醒,破壞神經系統引致生蛇。 人人都生過水痘 並非人人都會生蛇 香港超過9成人都曾患有水痘,因此幾乎每位香港人都有生蛇的風險。水痘雖然是主因之一,正如上述所說,病毒只會在免疫系統變弱時乘虛而入,因此 50 歲以上的人士以及長期病患(如高血壓、痛風、糖尿病等人士)會有較高機率生蛇。 生蛇病徵如「俾針拮」 生蛇分為3個階段,分別為早期、病發期及後期。生蛇初期階段的症狀與感冒類似,患者會感到頭痛、疲倦乏力、腸胃不適及發燒。當進入病發階段,由於神經系統受到病毒破壞,會令皮膚出現泛紅、紅疹、生水泡、痕癢,更會出現猶如被針刺的神經疼痛,以及陣陣的灼熱感,令患者極其痛苦。去到後期階段,紅疹及水泡逐漸凋零;若患者在發病期間曾抓破患處,將導致膿胞及血水滲出,痊癒後會結痂。 帶狀疱疹後遺神經痛是帶狀疱疹最常見的併發症,按研究顯示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其他高危因素包括眼部出現帶狀疱疹、急性疼痛及免疫不全等。此生蛇後遺症的病理成因尚未清楚,初步估計與感覺神經及脊髓神經節受破壞有關。 有邊啲常用生蛇治療藥物? 生蛇治療藥物主要以抗病毒藥物為主,譬如 Acyclovir(阿昔洛韋)、Famciclovir (泛昔洛韋)及Valaciclovir(伐昔洛韋)等,療程大概為 7 至 10 天,能夠有效加快疱疹痊癒、減低患者痛楚,並且能夠縮短、預防或減輕生蛇後遺神經痛。根據臨床實驗顯示,這類生蛇特效藥須在出水泡後3日內服用,否則將會大幅影響效用;然而,這類生蛇特效藥通常伴隨一些副作用,如作嘔、頭痛、眩暈及腹痛等。另外,生蛇患者一般會感到強烈疼痛,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及嗎啡類止痛藥則有助控制痛症。 生蛇康復會有後遺症? 患者復康後,除了有機會生蛇復發外,亦有可能出現生蛇後遺神經痛。這種生蛇後遺症痛楚一般指紅疹痊癒後仍持續的疼痛,普遍可分為3類,包括持續痛楚(如火燒或脈搏跳動般)、間歇性痛楚(刺痛),以及受到外來刺激如穿衣服時碰到患處而引致的痛楚。後遺痛楚的程度與發病期間相近,甚至有機會持續數月或至數年,後遺症的病理成因尚未清楚,初步估計與感覺神經及脊髓神經節受破壞有關。另外,如患處接近眼睛、耳朵及面部等位置,或有機會導致視力減退、聽力下降及面部神經麻痺。 生蛇疫苗並非人人適合 生蛇對身體健康傷害甚大,近年引起不少人關注,希望可以及早為生蛇做足預防措施。坊間部分醫療機構及診所提供生蛇疫苗,然而生蛇疫苗未必人人適合。根據香港中文大學醫務中心的資訊,對明膠及新霉素過敏、免疫系統有問題、正服用免疫抑制藥物人士,以及計劃生育的女士都不適合接種生蛇疫苗。 生蛇成因非常普遍,多見於免疫力較低之人士。生蛇雖然會帶來不少生蛇後遺症,幸好現時醫學昌明,已經有不少生蛇特效治療藥物,除了可以加快康復時間,與此同時也能減少後遺症。因此若感到身體不適,最好盡快求醫。 未雨綢繆,投保Blue門診醫療計劃 為自己健康著想,投保Blue「WeMedi 門診保」,憑電子醫療卡就可以全年無限次以優惠價使用指定8大門診醫療服務*,超過800間指定診所低至3折任你睇 ,包括:普通科(連3天基本藥物)、專科(連4天基本藥物)、中醫、物理治療、跌打、針灸治療、脊醫及牙科服務,由出生後15天至80歲都受保,仲可以為配偶、子女及父母投保,幫你減輕全家醫療開支。 * 每個類別的門診服務於每日只可應診1次。折扣優惠會因應個別網絡醫生及每個類別的門診服務而有不同。以上計劃受條款及細則約束,詳情請參閱相關產品概要及保單條款。 參考資料: [1]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 - 曾患水痘易生蛇 注射疫苗預防後遺神經痛及「生蛇上眼」 - 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