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人生活壓力大,食無定時,睡眠質素又差,很容易出現荷爾蒙失調的情況。到底荷爾蒙失調的原因和症狀是什麼?女性荷爾蒙失調月經不順怎麼辦?Blue資訊團隊以下與你一起了解荷爾蒙失調對身體帶來的問題,以及探討荷爾蒙失調的解決方法。
什麼是荷爾蒙失調?
荷爾蒙是一種人體自然分泌的化學物質,通過血液傳遞到器官及其他組織,作為一種訊號以協調身體如新陳代謝、內部平衡、生長發育、生殖功能、睡眠週期及調節情緒等不同功能。荷爾蒙失調是指體內某種荷爾蒙分泌過多或過少的情況,無論是稍微過多或過少,都可能對身體造成重大變化,並會引起不同程度的身體和情緒疾病,例如癌症、心血管問題、糖尿病、焦慮及抑鬱症等。

荷爾蒙失調症狀有哪些?
荷爾蒙失調的症狀主要有以下幾種,包括失眠或睡眠質素差、體重突然增加或減輕、情緒變得波動、記憶力或認知功能下降、皮膚問題、頭髮變得稀疏或過度脫落、出現夜間盜汗、性欲減退、勃起功能障礙或不育,以及月經不順等的荷爾蒙失調情況。
荷爾蒙失調原因
導致荷爾蒙失調的原因有很多種。
首先,從壓力和情緒方面來說,長時間承受過大的壓力可以影響內分泌系統,尤其會影響皮質醇釋放,壓力過大亦會干擾其他荷爾蒙的分泌和運作。皮質醇是一種類固醇荷爾蒙,通常被稱為「壓力荷爾蒙」,在身體需要額外能量時,皮質醇會將蛋白質和脂肪轉化成葡萄糖,減少炎症反應之餘,亦可以增強心血管功能和能量代謝,幫助身體應對壓力。然而,如果生活或工作壓力過大的話,會使皮質醇水平大幅上升,令到免疫系統受損、出現消化系統及心血管等問題,導致荷爾蒙失調。
此外,不均衡的飲食習慣亦會引起荷爾蒙失調。如果身體缺乏重要的營養素,例如蛋白質、脂肪、維他命和礦物質等,都會直接影響荷爾蒙的分泌和功能。脂肪是生產性荷爾蒙的重要原料,缺乏健康的脂肪可能影響雌激素和睾酮等激素的合成。此外,過度攝取碳水化合物會導致血糖急劇上升和下降,這種波動會刺激胰島素和皮質醇的過度分泌,長遠有機會引起被視為糖尿病前期的胰島素阻抗和其他內分泌問題出現。
熱量攝取量都可能對荷爾蒙分泌產生不良影響。過量攝入可能增加脂肪組織,從而影響到雌激素的水平;而熱量攝入不足則可能導致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飲食不均衡同時會影響腸道微生物的組成,進而影響荷爾蒙信號的傳遞和代謝功能。
最後,長期熬夜、缺乏運動、過度飲酒或吸煙等不良生活習慣,都會對內分泌系統產生負面影響。
荷爾蒙失調對月經有什麼影響?
相信大部份女性都有經歷過經痛,原來荷爾蒙失調都會直接影響月經!由於月經週期是由多種荷爾蒙協調控制,包括雌激素、黃體素、促卵泡激素和黃體生成激素。當荷爾蒙失調時,就有可能出現月經週期不規律、月經流量異常、經痛加劇以及引發經前症狀症候群等。此外也會影響規律排卵,從而減低受孕能力。
有什麼荷爾蒙失調解決方法?
雖然,荷爾蒙失調的解決方法有很多,但主要的大方向就是改變生活方式,讓自己變得更健康。
- 要注意均衡飲食,確保飲食中包含足夠的營養素,例如蛋白質、健康脂肪、纖維、維他命和礦物質,避免進食過多加工和高糖高油高鹽的食品。
- 定期進行帶氧運動有助促進新陳代謝,降低體內壓力激素水平,並維持荷爾蒙在穩定的水平上。
- 確保每晚至少有7至8小時的深層睡眠,有助調節荷爾蒙的自然節律。
- 透過瑜伽、冥想、深呼吸等方法去減輕壓力,有助於改善荷爾蒙失調的症狀。
- 有需要的時候,可以用藥物治療。
以上了解過荷爾蒙失調的原因、症狀和荷爾蒙失調的解決方法,其實荷爾蒙失調的症狀因人而異,根據症狀的嚴重程度(例如因荷爾蒙失調而導致的月經問題),可選擇自行購買藥物或向專業人士求醫。不想因為生病而令到財政負擔增加?Blue「WeGuard藥劑EASY保」涵蓋多款如調經藥及避孕藥等藥物,讓你及時紓緩身體不適。如果荷爾蒙失調的症狀變差,應該儘快求醫,投保Blue門診醫療計劃「WeMedi門診保」,憑電子醫療卡就可以全年無限次以優惠價使用指定網絡門診醫療服務,幫你減輕醫療開支。

聯絡Blue了解更多保險方案
Blue提供儲蓄、人壽、意外、危疾、門診醫療及藥劑等多種保險產品。如欲了解更多,歡迎直接WhatsApp +852 9559 5665查詢。
參考資料:
港怡醫院荷爾蒙失調(內分泌科)- 荷爾蒙失調(內分泌科)
領康醫療健康資訊荷爾蒙失調 – 荷爾蒙失調的成因、症狀和診斷方法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 – 荷爾蒙治療
康健雜誌 – 糖尿病與荷爾蒙
Heho健康 – 常焦慮、失眠 ? 8種疾病與荷爾蒙失調有關係
華人健康網 – 更年期身心不適,忍過去就好?更年期荷爾蒙失調,恐加重3大慢性疾病
免責聲明﹕ 產品及優惠受條款及細則約束。 上述產品及資訊由Blue Insurance Limited(「Blue」)提供。 上述產品只計劃於香港境內出售,詳情請參閱相關產品概要及保單條款。
本文刊載的資料及健康資訊只供參考,並不屬及不應被視作為醫療建議。Blue不保證資訊的完整性和準確性。若你有任何醫療相關疑問,應諮詢醫生或其他醫護專業人員。對於你因本文刊載的任何資訊而可能招致的損失、損害賠償、訟費或其他開支及責任,Blue概不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