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知識

去日本旅行留意!盤點日本藥房必買成藥清單

每次去日本旅行,藥妝店都是不少人必去購物熱點之一。大型藥房在日本的旅遊區隨處可見,免稅收銀處直至晚上依然有長長人龍等候付款,人潮絡繹不絕。以下Blue健康達人將為你介紹日本藥房必買成藥清單,讓你下次到
【開公司要買咩保險?】Start Up老闆必讀!勞工保險法例懶人包
開公司做老闆是不少人的夢想,管理及經營一間Start up公司並不容易,如果公司有聘請員工,更要根據勞工法例,為每名僱員購買保險。僱主必須要為僱員投購甚麼勞工保險?如僱員不幸發生工傷事故,保險公司及僱主如何賠償?購買員工醫療保險又是否必要?Blue資訊團隊為你提供勞工保險法例懶人包。 勞工保險法例 – 必須購買的勞工保險 香港法例第282章《僱員補償條例》第40條強制僱主為僱員購買保險的責任,必須持有有效的工傷補償保險,亦即是俗稱的勞工保險(勞保)。以下是一些購買勞工保險的注意事項: 如企業員工數目不超過200名,僱主購買的僱員補償保險投保金額(以每宗事故計算)不得少於HK$1億 企業員工數目超過200名,僱主購買的僱員補償保險投保金額(以每宗事故計算)不得少於HK$2億 僱主為僱員投保僱員補償保險時,不可以在僱員的收入中扣除須付費用 公司員工數量有變更時,僱主須盡快通知保險公司,以確保公司所有員工受到保障 投保時必須清楚聲明僱員的工作性質、風險、工作地點、員工收入等等資料 如業務性質牽涉分判程序或者有承判商角色,僱主也應向保險公司聲明,並指明保單範圍是否包括承判商員工 僱主應留意保單保障期,盡量於保單到期前預先辦理續保手續。 工傷保險賠償 工傷保險的主要賠償項目分為三大類: 1.    致命個案 i. 已故員工為56歲或以上 保單須賠償36個月收入 或死亡補償的最低金額 以較高者為準 ii. 已故員工為40歲至56歲以下 保單須賠償60個月收入; 或死亡補償的最低金額 以較高者為準 iii. 已故員工為40以下 保單須賠償84個月收入; 或死亡補償的最低金額 以較高者為準 按收入計算時,每月最高賠償額為: 2021年4月15日或以後:HK$ 35,600 2019年4月26日至2021年4月14日期間:HK$ 30,530 按賠償最低金額計算: 2021年4月15日或以後:HK$ 473,610 2019年4月26日至2021年4月14日期間:HK$ 440,200 殯殮費和醫護費的索償上限: 2021年4月15日或以後:HK$ 87,330 2019年4月26日至2021年4月14日期間:HK$ 87,330 2. 因工受傷引致永久完全喪失工作能力個案 i. 員工因工受傷時為56歲或以上 保單須賠償48個月收入; 或最低補償金額 2019年4月26日至2021年4月14日期間因工死亡:HK$ 440,200 2021年4月15日或以後因工死亡:HK$ 473,610 以較高者為準 ii. 員工因工受傷時為40歲至56歲以下 保單須賠償72個月收入; 或最低補償金額 2019年4月26日至2021年4月14日期間因工死亡:HK$ 440,200 2021年4月15日或以後因工死亡:HK$ 473,610 以較高者為準 iii. 員工因工受傷時為40歲以下 保單須賠償96個月收入; 或最低補償金額 2019年4月26日至2021年4月14日期間因工死亡:HK$ 440,200 2021年4月15日或以後因工死亡:HK$ 473,610 以較高者為準 按收入計算時,每月最高賠償額為: 2021年4月15日或以後:HK$ 35,600 2019年4月26日至2021年4月14日期間:HK$ 30,530 按賠償最低金額計算: 2021年4月15日或以後:HK$ 537,780 2019年4月26日至2021年4月14日期間:HK$ 499,840 3. 因工受傷引致永久地部份喪失工作能力 賠償金額按照員工喪失賺取收入的能力程度而定 參考因工受傷引致永久地完全喪失工作能力個案的賠償金額,再按比例計算 (因工受傷引致永久地完全喪失工作能力個案的賠償金額) x (永久地部份喪失賺取收入能力的百分比) 由普通評估委員及特別評估委員會去為勞工評估工傷帶來的喪失賺取收入的能力程度及因工傷所須缺勤的時間 保險公司在收到有關的工傷索償時,會先向索償方收集工傷意外的基本資訊,包括勞工保險的保單編號、受工傷僱員姓名、發生工傷的日期、時間、地點、經過等詳情。 索償工傷的員工或許會受保險公司邀請,簽署同意書或授權書,讓保險公司或者公證行向受傷員工的主治醫生索取醫學報告。保險公司亦會委派「工傷管理統籌員」,負責在受傷僱員的復康療程進行期間,在員工和工作單位之間保持聯絡、作出跟進及協調工作。 勞工法例有規定僱主一定要為員工購買醫療保險嗎? 僱員補償條例並沒有規定僱主必須為員工投保醫療保險,但僱主仍然可以為僱員購買醫保,作為員工福利。 一般情況下,僱員數量愈多,團體醫療保險的保費優惠會愈大。但相關保險費用仍然會按照受保人的工作性質、工作風險等因素作調整。僱主為員工投保時,必須留意清楚保單的保障範圍、費用及條款細則。 Blue團體醫療保險每名員工每月保費低至HK$17* 預算有限,又想為公司員工購買團體醫療保險?Blue推出WeMedi 團體醫療保,專為中小企而設,每名員工每月保費低至HK$17 *, 3名員工即可投保,無須進行健康核保。 WeMedi 團體醫療保包含2個計劃級別──入門計劃及標準計劃。 即使是入門計劃,員工只需出示電子公司醫療卡,便可以低至3折的診症優惠費用,全年無限次+任睇超過700位指定網絡醫生#,接受8大類別的門診服務,包括牙科服務ˣ、普通科、專科、中醫門診、跌打、針灸、物理治療及脊醫^。標準計劃更提供每日住院現金保障,為你提供更全面的醫療保障。 *假設僱主為3名全職員工(18歲的香港男性)投保「WeMedi 團體醫療保」入門計劃,每名員工所需年繳保費相等於HK$200,根據前面提到的條件,以每名員工的年繳保費HK$200除以12個月計算,便得出每名員工的每月保費為HK$16.7,四捨五入為HK$17。 +就牙科保障而言,每個保單年度只可享用牙科保障1次。除了牙科保障,受保人可於每個保單年度無限次使用門診醫療服務。而每個類別的門診服務於每日只可應診1次。 #Blue Insurance Limited(「本公司」)並非網絡醫生服務供應商,本公司不會就服務向任何人士作出任何性質之表述、保證及擔保(不論明確或含隱的)。本公司對網絡醫生所提供之服務,包括但不限於其服務質素或診斷結果或諮詢服務及/或其於收集及使用服務使用者的個人資料並不承擔任何責任。對於服務所引起的任何爭議或投訴或申索(如有),你應直接向網絡醫生提出此類要求或投訴或索償。 ˣ牙科保障的診症優惠費用或會因不同牙科診所而有所不同,有關診症優惠費用將列明於最新的醫療網絡醫生名單內。 ^物理治療及脊醫須出示普通科醫生的有效介紹信。受保人可經註冊普通科醫生以獲取介紹信。介紹信有效期為簽發日起6個月內有效。 產品受條款及細則約束,詳情請參閱Blue網站。 免責聲明: 本文由Blue資訊團隊撰寫,資料僅供參考之用,不能詮釋為在香港以外提供或出售或遊說購買任何保險產品。Blue並不就資料的準確性、完整性或是適合任何特定用途,作出任何明示或默示的說明、陳述或保證。不同保險公司的產品可能存在差異,投保前須了解清楚、分析和比較從而找出合適的保險產品。 資料來源: Carbonik - 僱員補償保險 Mashedpatata - 保險公司處理 工傷意外 索償之流程 勞工處 - 為工傷僱員而設的自願復康計劃 勞工處 - 僱員補償條例(香港法例第 282 章) 勞工處 - 怎樣申請僱員因工死亡補償 香港政府一站通 - 因工受傷索償須知
照腸鏡可claim嗎?保險包唔包?了解照腸鏡禁食及麻醉等流程
大腸內窺鏡檢查(以下簡稱照腸鏡)是一種常見的醫療檢查,主要用於診斷和預防大腸癌等大腸疾病。然而,照腸鏡算是一項繁複的檢查項目,大家可能會問:「照腸鏡有無需要麻醉?」、「照腸鏡保險包唔包?」。Blue健康達人將解答大家的疑問,講解照腸鏡禁食及麻醉等檢查流程,以及照腸鏡後如何claim保險減輕費用負擔。 誰應該接受照腸鏡檢查? 根據最新統計,大腸癌在香港是第3常見的癌症[1]。飲食習慣不良是會增加患上大腸癌的風險。肉類經高溫燒烤容易產生大腸癌致癌物質雜環胺(Heterocyclic Amines);而食物在高溫油炸下,亦容易引起蛋白質和脂肪高溫變質,可能產生苯並芘(Benzo[a]pyrene)等大腸癌致癌物質,因此大家應該避免進食燒烤及油炸食品。另外,經常攝取高脂高糖食物、缺乏膳食纖維,也可能增加腸道疾病的風險。 若出現大便帶血、腹瀉、便秘、腹脹等症狀,可能是腸道疾病的初期病徵,應及早接受腸鏡檢查。當腸道出現異常時,照腸鏡能幫助醫生及早發現息肉、炎症性腸病(腸炎)或大腸癌,提高治療成功率。 美國癌症協會建議,45歲以上的健康人士,即使沒有病徵,也應每10年接受一次腸鏡檢查,以作預防。對於以下的高風險人士,需更頻密接受照腸鏡檢查[2]: 若父母或兄弟姊妹曾患大腸癌,應於45歲前開始篩查 大便隱血測試呈陽性者需立即安排照腸鏡,以進一步診斷是否患有腸道疾病 曾患炎症性腸病(如克隆氏症、潰瘍性大腸炎),應每1至3年接受腸鏡檢查 曾經發現大腸息肉,建議在息肉切除後3年內進行復查 曾確診大腸癌,建議手術後1年內再次檢查,並依醫生建議定期跟進 45歲以上或高風險人士定期照腸鏡的必要性 早期的大腸癌大多源自小型良性息肉,一般沒有明顯症狀。一旦大腸出現的良性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演變成惡性腫瘤,並停留在結腸或直腸內層,會進一步惡化成大腸原位癌,如未能及時發現治療,癌細胞則有機會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增加癌症的死亡率。因此,無論你健康與否,只要是45歲以上或高風險人士,定期接受腸鏡檢查尤其重要。在檢查過程一旦發現息肉,醫生可即時切除,從而阻止癌變發生,有效降低患癌風險。 照腸鏡需要麻醉嗎?照腸鏡的檢查流程 目前照腸鏡主要有2種方式,是否需要麻醉視乎採用哪種照腸鏡技術: 傳統大腸內窺鏡(Colonoscopy) 傳統大腸內窺鏡是一種利用柔軟可彎曲的內窺鏡來檢查大腸內部的醫療技術,能夠幫助醫生發現大腸息肉、炎症性腸病、大腸憩室症等健康問題,並即時切除可能發展成惡性的息肉,做到預防性醫療。在照腸鏡檢查流程當中,醫生需要注射適量的麻醉劑,以減少照腸鏡的不適感。整個過程通常需時約20至60分鐘,視乎個別情況而定。 大腸膠囊內窺鏡(Colon Capsule Endoscopy) 大腸膠囊內窺鏡是一種嶄新的內窺鏡檢查技術,檢查時只需吞下一顆藥丸般大小、內置微型攝影機的膠囊。透過連續影像檢視大腸內壁,無需侵入式操作,因此照腸鏡過程不需要麻醉劑,相對傳統大腸鏡的入侵性較低,適合不願接受傳統腸鏡的人士。檢查時間通常在9小時內會完成,膠囊會自然排出體外。 照腸鏡前的禁食準備 為確保腸鏡檢查結果準確,接受檢查前需做好準備: 檢查前會談 在腸鏡檢查前,醫生會詢問檢查人士是否有長期病史及詳細解釋照腸鏡的流程,包括施打麻醉劑、插入內窺鏡等步驟,並且提供詳細檢查前準備,包括照腸鏡前的禁食、服用藥物,進行腸道清理。如有疑問,就應及時提出。 檢查前2至3天 進食低渣食物,如白飯、豆腐、魚肉 避免高纖維食物,如蔬菜、水果、全穀類,以減少腸道殘渣 檢查前1天 只能攝取流質食物,如清湯、稀粥、水 依醫生指示服用瀉藥,確保腸道無殘留物 照腸鏡前6至8小時禁食 檢查當日 穿著輕便衣物,避免佩戴金屬飾物 若有配戴隱形眼鏡或假牙,可攜帶存放盒,方便檢查時取下 照腸鏡的術後護理 雖然照腸鏡屬於低風險檢查,但部分人可能在檢查後感到腹脹、輕微腹痛或排氣頻繁,這些現象通常數小時內會自然消失。然而,若出現嚴重腹痛、持續出血、噁心或發燒,應立即求醫。接受照腸鏡麻醉後,當天應避免駕駛或進行高專注度工作。此外,若同時有切除息肉,建議1周內避免劇烈運動及高纖維飲食,以減少術後出血風險。 照腸鏡的費用範圍 私人醫院的照腸鏡基本檢查費用範圍為HK$$8,770至HK$20,388[3],日間治療中心的照腸鏡基本檢查費用大約HK$5,050至HK$13,000[4]。如需切除息肉和化驗活組織等其他服務,則需要附加費用,詳情請聯絡相關醫療機構。 照腸鏡保險包唔包?claim保險注意事項 大家較為關心:照腸鏡保險包唔包?若照腸鏡為預防性檢查,大多數保險不會受理,因為你需要符合醫療需要(Medical Necessity)才可獲得賠償,如身體不適時獲醫生轉介進行的診斷性腸鏡檢查,才可以向保險公司申請索償。 不過賠償的方式和額度,仍然要視乎你本身的保險計劃涵蓋範圍,以及保險公司的安排。例如,有些保險公司會建議受保人到他們的網絡醫療中心進行檢查,由保險公司直接支付檢查費用,可獲得全額賠償。除了檢查之外,腸鏡檢查前的諮詢、腸鏡檢查後的覆診也受保。但若選擇到醫院照腸鏡,則需要自己先行支付檢查費用,然後再辦理索償手續,而且未必能獲得全額賠償。 因此,在安排檢查前,你應先向保險公司查詢照腸鏡包唔包在計劃涵蓋範圍內。 照腸鏡保險申請程序 申請賠償時一般需提交醫生診斷證明及轉介信、照腸鏡報告、病理檢測結果、相關醫療收據及已填妥的保險索償表格,以確保申請順利通過。 延伸閱讀:大腸癌能否自我檢測?隨年齡漸長應該注意大腸癌前兆、症狀及治療  照腸鏡保險claim唔足怎麼辦? 從上可見,照腸鏡算是一項所費不菲的檢查,但一般的醫療保險未必claim得足。因此,若你想照腸鏡費用claim保險獲得更高比例的賠償,可以另外考慮以下的途徑: 自願醫保計劃 政府自2019年推行自願醫保計劃 [5],旨在提升住院保險產品的保障水平,以及鼓勵市民購買更全面的住院保險以使用私營醫療服務,從而減低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自願醫保計劃的保障範圍較廣,除了涵蓋標準計劃的保障外,亦會提供額外保障以切合不同人士的需要。自願醫保計劃保單由市面上的保險公司出售,但產品內容、保障額等都必需符合食物及衛生局對自願醫保計劃的最低要求,保障範圍一般涵蓋日間手術,包括按醫療需要進行的內窺鏡檢查,如有需要建議可向你的保險顧問查詢。[5] 延伸閱讀:【自願醫保計劃懶人包】保障範圍、保費及扣稅點計法 額外醫療保險 若希望獲得更高額度的醫療保障,可考慮額外醫療保險(Supplementary Major Medical,簡稱 SMM)。這類保險能夠補足超出一般醫療保險未涵蓋的費用,SMM 在指定醫療開支超出基本賠償上限時,保險公司一般會賠償超出基本保障額的80%醫療費用,客戶只需支付餘下的20% [6]。 大腸癌篩查計劃 政府推行的大腸癌篩查計劃[7],專為50至75歲、沒有大腸癌徵狀的香港居民提供資助,讓他們每兩年在私營機構接受篩查,以預防大腸癌。參加者首先會進行大便隱血測試,若結果呈陽性,則會被轉介接受政府資助的大腸鏡檢查。資助包括大腸鏡檢查前診症、大腸鏡檢查本身,以及檢查後診症。若需要切除息肉,資助金額最高可達HK$8,500;若無需切除息肉,則為HK$7,800。  Blue一系列危疾保障及癌症計劃 以上Blue健康達人為大家講解了照腸鏡流程、術前禁食準備和術後護理,以及照腸鏡後如何claim 保險以減輕費用負擔。萬一腸鏡檢查後確診大腸原位癌,可以claim賠償嗎?「WeCare 原位癌症保」保障受保人萬一不幸確診原位癌,可獲一筆過保障額的100%現金賠償,用以應付你的生活及醫療開支,大部分器官的原位癌症皆受保。另外,「WeCare 全面癌症保」、「WeCare 109%回贈危疾保」、「WeCare 危疾保障計劃1」保障範圍更廣,為你帶來更周全的危疾保障,詳情如下: WeCare 全面癌症保WeCare 原位癌症保WeCare 109%回贈危疾保WeCare 危疾保障計劃1- 大部分器官的原位癌症皆受保,包括大腸原位癌- 回答簡單健康問題即可,毋需驗身及提供健康證明- 保證續保及可更改保障計劃級別- 大部分器官及階段的癌症皆受保,包括原位癌- 回答簡單健康問題即可,毋需驗身及提供健康證明- 保證續保及可更改保障計劃級別- 保障期內未曾索償可獲109%保費回贈- 涵蓋癌症、心臟病發作及中風等38種常見危疾,亦包括原位癌等4種受保特別疾病- 回答簡單健康問題即可,毋需驗身及提供健康證明- 針對3大主要危疾:癌症、心臟病發作及中風 - 為投保人子女提供免費危疾保障,高達HK$30萬- 回答簡單健康問題即可,毋需驗身及提供健康證明了解更多了解更多了解更多了解更多 上述產品只計劃於香港境內出售,產品及優惠受條款及細則約束,詳情請參閱相關產品概要及保單條款。 參考資料: 1. 衞生防護中心 - 大腸癌 2.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 How Often to Have Screening Tests | Colorectal Cancer Guideline  3. HealthyD - 照腸鏡邊間好| 腸鏡檢查可claim保險?政府資助最高$8500 4. 大銀 - 照顧者講數|大腸癌|大腸鏡公私營價格比較 5. 醫務衞生局 - 自願醫保計劃簡介/自願醫保計劃文件 6. 醫務衞生局 -《附加額外醫療保障(SMM)》 7. 衞生署 - 大腸癌篩查計劃
如何投資儲蓄雙贏?了解保證回報與預期回報
儲蓄保險,除了可以提供如人壽、醫療等保障外,部分更具備以投資賺取回報的功能,能讓投保人一邊儲蓄一邊獲取穩定回報。Blue資訊團隊準備了有關儲蓄保險的簡單介紹,等大家可以一文了解儲蓄保。 儲蓄保險分幾多種? 儲蓄保險大致可以被分為投資為主以及保障為主兩類。以下是兩種儲蓄保險的比較: 投資為主保障為主回報- 帶有非保證紅利和現金價值 - 保單期滿時投保人可取回保單內的保證現金價值,以及由保險公司派發之紅利 - 紅利金額並無保證,視乎不同計劃的投資回報狀況- 帶有保證紅利和現金價值 - 具有固定的投資保證回報 - 保證紅利會於保單期滿時由保險公司向投保人派發例子儲蓄壽險、萬用壽險及年金計劃等人壽保險、危疾保險等適合人士除基本保障外,投保人還可藉儲蓄保險賺取投資回報,不過這筆回報是沒有保證的,因此更適合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人士適合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投保人,一邊儲蓄,一邊享有保險保障,而又穩定的保證回報 儲蓄的最終目標固然是財富增值,因此揀選儲蓄保時當然想要高回報的計劃。不過要留意回報亦有分「保證」及「非保證」兩款,到底兩者有何分別? 甚麼是保證回報? 保證回報是指從保單生效當日起,投保人繳交的保費將以一個保證的派息率(即定息),再每日以複息計算滾存。在保單期滿時,投保人便可享有這筆一直滾存的保單保證現金價值作為回報。 甚麼是預期回報/非保證回報? 預期回報是指如果沒有意外事件發生時根據已知信息所預測能得到的收益率,其收益金額並非保證,而是由保險公司釐定。在保單期滿時,投保人可獲得的總回報有機會高於或低於預期回報金額。保險公司一般會按照過去的投資組合收益及回報,預測投保人的儲蓄保險的預期回報,通常更會列明樂觀情況和悲觀情況兩種預期回報,供投保人了解投資的回報和風險。 購買儲蓄保險有甚麼好處及要注意的事項? 購買儲蓄保險的好處在於投保人可享有穩定的保證回報或預期回報作為收益,由於保證回報的息率是固定的,只要投保人保單期滿,便可以根據保證息率享有全數的保證回報,投資風險較低。但購買儲蓄保險仍然要注意以下4個事項: 供款年期 一般情況下,只有當投保人完成整個供款年期,才可享有全數的保證現金價值和投資紅利,中途退保有機會影響保單的保證及非保證價值。 繳交保費方式 儲蓄保險的繳交保費方式也有分為年繳和月繳兩種。一般情況下,年繳保費的繳費率會較月繳保費的為低,較為划算。 派息率及過往記錄 由於不同保險公司制定的儲蓄保險計劃均有不同,市民應該詳細了解不同計劃產品的保證息率和預期收益回報,辨別清楚保證回報以及非保證回報的部分。如儲蓄保險涉及投資成分,投保人應該查閱該保單產品過去的投資回報記錄,年報或派息記錄等等。 個人經濟能力及可承擔風險的能力 由於不同人士的經濟狀況和承擔風險的能力各有不同,投保之前必須考慮自己的經濟需要、收入、開支、現金流動性等等,作出比較之後才按個人所需作出購買決定。 Blue提供保證回報之儲蓄保險產品 Blue提供不同靈活高息的儲蓄保險產品,如最新推出的「WeSave短期高息儲蓄保ST1」、「WeSave定息儲蓄保S3」、「WeSave 高息儲蓄保E1」及「EasySave智易儲蓄保ES1」(EasySave),均提供保證回報,讓投保人可以安心儲蓄,規劃人生理財。 Blue提供保證回報之儲蓄保險產品 Blue提供不同靈活高息的儲蓄保險產品,如最新推出的「WeSave短期高息儲蓄保ST1」、「WeSave定息儲蓄保S3」、「WeSave 高息儲蓄保E1」及「EasySave智易儲蓄保ES1」(EasySave),均提供保證回報,讓投保人可以安心儲蓄,規劃人生理財。 WeSave短期高息儲蓄保ST1EasySave智易儲蓄保ES1WeSave定息儲蓄保S3WeSave高息儲蓄保E1計劃特點短期高息回報隨時隨地 靈活自主既靈活又高息中期賺取可觀回報入門門檻US$4,000起(以美元為保單單位)每月HK$500起(以港元為保單單位)US$4,000起(以美元為保單單位)US$4,000起(以美元為保單單位)繳費方式一筆過繳付月繳或年繳一筆過繳付一筆過繳付靈活度提早退保需繳付退保費用可隨時儲錢拎錢(註2),甚至全單退保都零手續費隨時退保都可取回本金及保證回報,絕不收手續費提早退保費用適用於首3個保單年度保障期1年或2年3年5年5年期滿時之每年保證回報/派息率2.81%(註1)可達1.5%(註3)平均1.7%(註4)3.31%(註5)了解更多了解更多了解更多了解更多 註釋註1:此回報率是指在保單於2年期滿時的每年保證回報率。提早退保需繳付退保費用(已繳總保費之5%)。註2:於保單有效期間,你可以隨時繳交額外保費,惟須受制於額外保費的最低要求(HK$100)及最高額外保費(3年定期保費總額減去已繳保費總額,加上提款總額(如適用)。於保單有效期間,你可以隨時透過BlueHK手機APP向Blue發送通知提取部分戶口價值,惟須受制於最低提取金額規定(HK$100)及最低戶口餘額(HK$500)。註3:此派息率是指在保單於3年期滿時的每年保證派息率,並僅適用於符合貼心獎賞及終極獎賞資格的保單。註4: 此派息率是指在保單於5年期滿時的每年保證平均派息率。註5:此回報率是指在保單於5年期滿時的每年保證回報率。提早退保費用適用於首3個保單年度。 「WeSave短期高息儲蓄保ST1」、「EasySave智易儲蓄保ES1」、「WeSave定息儲蓄保S3」及「WeSave高息儲蓄保E1」均為儲蓄保險計劃,並非銀行儲蓄產品。 以上產品及優惠均受條款及細則約束。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詳情請參閱Blue網站。 免責聲明 本文由Blue資訊團隊撰寫。本文刊載的資料及健康資訊只供參考,並不屬及不應被視作為醫療建議。Blue不保證資訊的完整性和準確性。若你有任何醫療相關疑問,應諮詢醫生或其他醫護專業人員。對於你因本文刊載的任何資訊而可能招致的損失、損害賠償、訟費或其他開支及責任,Blue概不負責。 以上所列的產品資料只供參考,不能詮釋為在香港以外提供或出售或遊說購買任何保險產品。有關產品之保障權益及條款、不保事項及主要風險詳情,請參閱Blue網站、產品概要及保單條款。 參考資料 晴報 - 購買儲蓄保險須留意兩要點 消委會 - 小心解讀儲蓄壽險的「保證」回報 HKBT - 短期儲蓄保險2022 投委會 - 人壽保險
【人壽保險基礎篇】投保前認清 3大人壽保險種類
人壽保險可說是眾多保險產品中最為人熟悉的,但你又知不知道其實人壽保險都分為3種,而且特點各有不同?Blue資訊團隊今天就為大家簡介3個最常見的人壽保險種類,讓大家在投保人壽保險前先了解不同計劃性質及理賠方式,以便在比較後作出最好選擇。 人壽保險定義: 人壽保險是什麼? 人壽保險簡稱「壽險」。顧名思義,人壽保險/壽險能在受保人不幸身故時,為受益人提供財務保障,當中又可以細分為一次性或定期賠償。 人壽保險種類 隨著保險市場日益蓬勃,保險公司也開發出不同類型的人壽保險產品,以切合不同客戶的需要。以下我們會比較3種最常見的人壽保險: 定期人壽保險 定期人壽保險又稱為純人壽保險,是最常見的人壽保險種類。若你在保單的保障期內(例如10年、5年內)不幸身故,保險公司就會向受益人支付一次性賠償,而這類型保險通常不帶儲蓄成份。 想了解更多,可以參閱「【定期人壽保險】適合哪類人?買純人壽保險4大注意事項」及「【純人壽保險】為什麼保費這麼平?拆解純人壽保3大好處」。 終身人壽保險 這類壽險會為你提供終身保障或保障至100歲,一般有固定供款年期,兼有儲蓄成份。終身人壽保險會在投保人在世期間,提供現金價值及非保證紅利(通常逐年增加)。在你離世後,保單的受益人會得到一次性的身故賠償。不過要留意的是,如果你提早取消保單,你能夠取回的現金價值或紅利可能會少於你已付出的保費。 想了解更多定期/終身人壽怎樣分?可以去「【人壽保險比較】定期人壽和終身人壽怎樣分?哪一個比較好?」一文了解。 人壽儲蓄保險 人壽儲蓄保險除了能夠提供身故賠償外,還帶有儲蓄成份,能夠保證現金價值(申請退保時可取回的金額)及非保證紅利(有些保單會提供保證紅利)。和終身壽險一樣的是,你需要留意過早取消保單可能會蒙受的損失。此外,由於儲蓄壽險的主要目標為儲蓄,所以其保額可能會比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要低。 人壽保險外的其他保障 除了身故賠償之外,部份人壽保單可能包括其他保障,例如: 危疾保險:如果你患上保單中所列明的危疾,可以獲得一筆性的賠償。你也可以把這項保險與人壽保險分開購買。個人意外保險:如果你不幸在工作時因為意外而導致永久傷殘,可以獲得一筆性的賠償。 收入替代保險:若因傷病而失去工作能力,你可以獲得薪金某個百分比的賠償,作為收入替代。 在選擇人壽保險時,記得看清楚保單的保障範圍,以便挑選最適合您的計劃。 產品及優惠均受其條款及細則約束,詳情請參閱Blue網站。 免責聲明: 本文由Blue資訊團隊撰寫,資料僅供參考之用,不能詮釋為在香港以外提供或出售或遊說購買任何保險產品。Blue並不就資料的準確性、完整性或是適合任何特定用途,作出任何明示或默示的說明、陳述或保證。不同保險公司的產品可能存在差異,投保前須了解清楚、分析和比較從而找出合適的保險產品。
【危疾保險 vs 醫療保險】 兩種計劃功能及賠款模式大不同! 認清助你精明投保
想買份保險,在自己患病時醫療開支得到保障,卻在選擇危疾保險與醫療保險之間煩腦? Blue資訊團隊在本文跟你探討危疾保險與醫療保險的分別,在購買前認清兩種計劃的保障範圍及理賠方式,助你精明投保! 危疾保險vs醫保保險: 賠款方式與概念 市場上的危疾保險計劃主要針對三種嚴重疾病分別為癌症、心臟病及中風,受保人一旦患上受保範圍內的疾病,就可以獲得一筆過保額賠款。即使賠償金額多於你的醫療費用,保險公司不會理會受保人如何使用該筆金額。當然,該筆賠款亦不保證足以涵蓋你的醫療費用,視乎計劃的保額大小。 一般醫療保險則會以「實報實銷」方式賠償,保障範圍較廣,如受保人患上計劃內涵蓋的疾病,保險公司就會因應受保人在門診、治療或住院的花費作出賠償,抵銷醫療開支。因此即使你的保額多於已花費的醫療費用,保險公司也只會賠償合資格的醫療費用。 危疾保險vs醫保保險: 計劃功能大不同 有了以上的兩種計劃的賠款概念,我們就更容易明白兩種計劃在功能上的大不同。 危疾保險理賠是賠償一筆過現金,可以解決受保人在患上保單涵蓋的嚴重疾病時,有現金應付治療及住院之餘,更重要是保障病患期間,家人及自己的必要開支。例如在中風後治療期間,受保人無法正常工作,以致家庭收入下降,危疾保險除了保障醫療開支以外,也能保障受保人家人的生活支出。 醫療保險理賠方式是「實報實銷」,換言之計劃目的只是保障受保人的醫療開支,確保有錢醫病,保障較為單純。 危疾保險vs醫保保險: 小心誤入陷阱 正如上文提及,危疾保險主要保障癌症、心臟病及中風,可以賠償一筆過現金,通常支付保額過後,保單就會自動終止。市場上較新穎的危疾保險計劃會加入附加的「復發保障」,即是如果受保人在第一次患病後再次復發,保險公司亦會賠償一定金額。要留意「復發保障」同樣設有等候期,一般為1-3年,因此購買前需要看清楚有關條款。 醫療保險涵蓋的疾病種類雖然較多,不過要留意清楚保單細節,多數計劃條款都會列明不同的疾病或醫療項目有不同賠款上限,市面上有些產品會強調計劃的「最高賠款額」,投保前我們需要注意個別疾病會因應其他條件未必可以賠足,因此「最高賠款額」並不等如最後的實際賠款額。 危疾保險vs醫療保險二揀一? 由於危疾保險跟醫療保險保障及賠款模式不同,兩者不能互相取締。很多人在購買醫保同時亦持有危疾保單,希望醫療費用得到保障,亦在患病時,自己及家人的日常開支得到應急支柱。 危疾保險醫療保險保障範圍主要保障癌症、心臟病及中風普通疾病(門診、治療、住院的部分或全部費用)賠償模式一筆過支付部份或全部保額實報實銷保費每年固定保費保費隨年齡增加靈活性賠償保額可供受保人自由運用保障疾病較多 Blue的危疾保障計劃 Blue的危疾保障計劃專門針對癌症、心臟病發作及中風三大主要危疾,保障額高達港幣250萬元,為應付不幸患癌而衍生的龐大醫療開支提供財政支援#。我們亦有提供只針對癌症的保障計劃,包括原位癌保障及全面癌症保,如不幸確診癌症,計劃會提供一筆過賠償,以應付醫療及其他緊急開支#。 #產品及優惠受條款及細則約束,詳情請參閱Blue網站。 免責聲明: 本文由Blue資訊團隊撰寫,資料僅供參考之用,不能詮釋為在香港以外提供或出售或遊說購買任何保險產品。Blue並不就資料的準確性、完整性或是適合任何特定用途,作出任何明示或默示的說明、陳述或保證。不同保險公司的產品可能存在差異,投保前須了解清楚、分析和比較從而找出合適的保險產品。
短期或儲蓄?一文認清最合適你的儲蓄保險
不論你是剛投身社會的年輕人,還是正為退休做打算,都需要好好了解不同儲蓄保險的特點,才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利用準確的財務規劃去面對各種人生大小事。 面對財務規劃的選擇,Blue資訊團隊為大家全面比較活期存款與短期儲蓄保險的差異,助您瞭解如何在穩定收益與流動性之間做出最佳選擇,立即了解更多! 短期儲蓄保險 短期儲蓄保險是一種人壽保險產品,通常不涉及非保證回報,旨在提供可預期回報,且保障期較短,可以快速回本。 短期儲蓄保險好處:  投資期短:短期儲蓄保險的供款期一般為整筆繳付、月繳或年繳等,而最常見的保單為3年儲蓄計劃或5年儲蓄計劃,較適合短期需要儲蓄回報的人。  保單供款貨幣選擇多:短期儲蓄保險通常接受多種貨幣如美元、港元、人民幣等的供款。由於其他貨幣可能提供更高的利率,相對於港元更有吸引 力。  選擇短期儲蓄保險通常為達成短期內資產增值的目標,多數較重視保證回報。Blue提供的產品,保證回報較高且年期較短,風險較小,配合不同投資者承受風險能力的程度,是理財規劃的重要選擇之一。   延伸閱讀:【活期存款VS短期儲蓄保險】邊樣更靈活又回報高?一文了解短期/活期儲蓄保險好處  長期儲蓄保險  相較於短期保險產品,長期儲蓄保險的回報期可能是10年至20年不等,是實現長期理財計劃的一種方法,例如子女教育、海外留學、房屋貸款還款及退休等,較為適合家長及中年人士。  長期儲蓄保險好處:  除保證回報外,一般更提供非保證回報,高風險高回報,適合不同承受風險能力的人士  作為家庭遺產的一種,提供穩定及長線的財富增值方法,實現家族財富傳承   在選擇長期儲蓄保險時,除了需要評估自身風險情況和需求外,亦要優先考慮保險公司的信譽和產品特點,避免選擇低質量的保險產品。同時,也需要留意保險產品的保障內容和細節,確保自己的需求能被滿足。  短期儲蓄保險長期儲蓄保險保單年期較短,通常為1至5年較長,通常為10年或以上回本速度快慢投資回報主要為保證回報,相對風險較低包括保證及非保證回報,當中的非保證性質或會令回報不穩靈活性部分或會收取退保費用,不過由於年期短因而靈活性相對較高退保費用通常較低,但鎖定年期較長 延伸閱讀:【定期存款 VS 儲蓄保險】邊樣回報高?認清中伏位揀適合自己的儲蓄方式  選擇短期或長期儲蓄保險的考慮因素  風險承受能力 如果個人風險承受能力較低,可以考慮購買短期儲蓄保險以應對短期風險。相反,如果個人風險承受能力較高,可以考慮購買長期儲蓄保險以應對長期風險。  未來的財務規劃 如短期內需要更多資金去實現一些計劃如投資或旅行,就可以考慮投保短期儲蓄保險。相反,如果個人未來的財務計劃較長遠,如子女教育、退休計劃等,則可以考慮投保長期儲蓄保險。  其他個人需求 如果流動資金並未太充足,希望能夠在短時期內取得回報甚至隨時取出儲蓄金額,可以考慮購買短期儲蓄保險。相反就可以考慮長期儲蓄保險,以獲得長期的儲蓄和風險保障。  無論在選擇短期儲蓄保險或長期儲蓄保險之前,建議投保人先充分了解各種儲蓄保險產品的特點、適用範圍、保障內容及保費等方面的差異。這不僅有助找到最適合自己需求的保險產品,還能夠實現個人的財務計劃和風險管理目標。 
【人壽保險比較】定期人壽和終身人壽怎樣分?哪一個比較好?
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人壽保險,不僅能為你和家人提供保障,更能讓你在人生的道路上無憂前行。Blue資訊團隊為大家比較定期人壽與終身人壽,了解人壽保險的種類、在選擇人壽保險時需考慮的因素,以及相關的注意事項等。  認識定期人壽保險  定期人壽保險是人壽保險的一種,保障範圍相對簡單,屬純保障型,如果受保人在保障期內去世,保險公司將支付身故賠償予受益人;保障期通常固定為1年至30年,又或者直至指定年齡。由於定期人壽保險通常沒有儲蓄或投資成分,保費會較低,因此若以相同保費投保,定期人壽可獲的保額也會比較其他壽險產品高;而且定期壽險既可單獨購買,也可因應需要附加在其他現有保險上,讓投保人更靈活調節保障額。  認識終身人壽保險  終身人壽保險同樣是人壽保險的一種,顧名思義終身人壽提供終身保障,多數具備儲蓄成分,退保時能提取保單的現金價值,即使受保人身故也能為其受益人如家人提供經濟支援。與定期人壽保險不同,投保人一般可選擇在特定年期裡分期或一次過繳交保費,從而獲得終身保障。  終身人壽保險的優點在於其終身保障,部分可調整保額及附加保障,配合不同人士需要,為受保人提供長期和全面的保障。同時,終身人壽保險還可以選擇在保障期內提早退保並提取部分現金,以應對緊急情況,不過要留意退保金額一般會比已繳保費低得多,當中可能引致巨大損失。  定期人壽和終身人壽的比較  人壽保險主要提供身故保障,部分保單可附加意外、疾病及醫療等多元保障,在購買人壽保險時,最緊要了解清楚定期人壽保險和終身人壽保險的分別:  定期人壽終身人壽保障期有固定期限,如10年、20年或30年等保障終身,直至被保險人身故保費相對較低,因沒有投資成分及只在保障期內提供保障相對較高,涵蓋終身保障及有儲蓄成分適用人士預算有限,需特定年期保障的人士需要長期全面保障及資金充裕的人士 保險需求因個人情況而異,建議在選擇保險時,充分了解各種保險產品的詳細條款,並根據自身需求、預算及未來規劃作出明智的選擇。  怎樣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人壽保險?  人壽保險是保障家庭和財富的重要方式之一,不過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人壽保險呢?首先,需要了解自身的需求,根據個人年齡、家庭狀況、職業等因素,評估自己需要哪種類型的保障、保障期及保障金額。同時,你也可以比較不同的人壽保險產品,仔細研究保險條款、保障範圍和保費,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  哪些人適合選擇定期人壽保險呢? 定期人壽保險主要於保障期內提供身故賠償保障,適合家庭經濟支柱、負擔較重的年輕家庭及高風險職業人士等。而由於定期人壽的保費相對較低,能為在某些年期內需要特定保障、預算有限的人士提供保障,以減輕在意外身故時對家人所產生的經濟壓力。 定期人壽保險具備簡單、靈活及低保費3大特性,不過在選擇定期人壽保險時,都需要根據以下實際情況和自己的需求進行綜合考慮,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  保障期需要多久?  續保條款如何?保障期後是否需付更多保費去續保,甚至重新購買或轉換保單?  保障期完結時可否轉為終身人壽保單?  哪些人適合選擇終身人壽保險呢? 如果你有足夠的財政能力、希望為長期風險提供保障,或者希望通過保險來為家人提供經濟支持,又或是希望為自己計劃周詳的退休計劃,終身人壽保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過,由於投保終身人壽保險是一個長遠決定,在投保前也應考慮清楚以下事項:  自己的財政能力  保險公司公佈的分紅實現率  如何配合其他保障以規劃符合自己保障需要的保險組合  更多相關主題:  【定期人壽保險】適合哪類人?買純人壽保險4大注意事項  【人壽保險基礎篇】投保前認清 3大人壽保險種類  【定期人壽保險】適合哪類人?買純人壽保險4大注意事項  免責聲明 本文由Blue資訊團隊撰寫。以上所列的產品資料只供參考,不能詮釋為在香港以外提供或出售或遊說購買任何保險產品。有關產品之保障權益及條款、不保事項及主要風險詳情,請參閱Blue網站、產品概要及保單條款。對於你因本文刊載的任何資訊而可能招致的損失、損害賠償、訟費或其他開支及責任,Blue概不負責。 
【定期人壽保險】適合哪類人?買純人壽保險4大注意事項
定期人壽保險邊間好?定期人壽保險,又稱為「純人壽」,產品結構簡單直接,而且入場門檻低、槓桿比例高,加上供款年期有彈性,在人生不同階段時都能填補保障缺口。Blue資訊團隊為大家準備好關於定期人壽4大買保險注意事項,讓大家挑選到最適合的保障。 買保險注意事項①:定期人壽保險最適合哪類人士投保? 定期人壽保險是一份在某段期限內有效的人壽保險,當中不含儲蓄成分,投保人可以自行決定投保的期限及繳交保費的時間,例如可分每月、每季、每半年或每年繳交保費。純人壽的特性在於保費低而人壽保險保額高,且具有高槓桿比率,因此定期人壽保險最適合以下3類人士投保: 社會新鮮人: 因定期人壽保險不含儲蓄成分,保費一般都會比終身或儲蓄人壽為低,甚至可低至每天幾元,因此特別適合剛畢業出來社會工作、收入不高的社會新鮮人,在獲得保障的同時亦對儲蓄計劃及日常支出沒有太大影響。 延伸閱讀:如何投資儲蓄雙贏?了解保證回報與預期回報 剛組織家庭人士: 剛組織家庭的年輕夫婦可能收入未算很高,不過同時又要迎來大筆支出,如婚宴酒席、蜜月旅行、產前及產科服務、子女入讀幼稚園等,故在為家人多留一份保障的同時亦需要預留較多可即時使用的現金,因此保費低、槓桿比率大的純人壽就非常適合。 延伸閱讀:【兒童保險】如何為小朋友選擇保險? 家庭保險比較小貼士 有債務人士: 在自力更生努力償還借款的同時,亦要準備萬一意外身故時債務可能轉嫁到家人身上,例如債權人有權向遺產執行人申請追討身故者留下的遺產,變相加重家人的經濟負擔,但純人壽保險就可以真正保障家人,避免上述問題。 買保險注意事項②:善用人壽保險計算機計清所需保額 有意投保定期人壽保險,但不清楚自己需要多少保額?這時就可以善用人壽保險計算機,根據自己的年齡及健康風險、每月生活開支、供樓支出、供養父母及撫養子女的開支等,計算出所需的人壽保險保額。在計算時,記得把工作及日常生活的意外風險因素考慮在內,例如工作流動性大小、是否需要經常出差、平時是否喜歡戶外活動等,再作決定。 一般來說,萬一自己不幸身故,過身後家人的即時(例如殯儀服務費用)及其他長遠(例如年老父母的未來生活開支)支出會是非常龐大的數字,因此人壽保險保額不宜過小(例如低於HK$100萬);若自己有伴侶及子女,則可以考慮較大的保額計劃。 買保險注意事項③:勿計漏未來風險因素及隱形負債 在計算未來家庭支出時,千萬不要只用眼前的負債水平及平均家庭支出為基準作衡量因素,而應該要同時顧慮未來的通脹率、子女未來升學學費、按揭加息風險、父母醫療費用通脹等情況。為了不會讓家人失了預算,計算人壽保險計劃的所需保額時,若保費負擔能力許可,就應盡量以寬鬆為原則,寧願預留多一些保額以備將來家人不時之需。 買保險注意事項④:考慮是否有其他保障需要 永遠有多一手準備,為自己作好最壞打算而投保人壽保險,固然是好事,不過亦應該為較樂觀的情況有所打算,例如投保意外保險、醫療保險及危疾保險等,以應對各種不同的突發情況。人壽保是非常簡單直接的保險產品,投保前可按當下的實際情況,考慮是否需要購買不同的保險保障。 延伸閱讀:【Top Up醫療保險比較】公司醫療保險賠唔足 識揀Top Up醫保幫你慳大錢 一份保單有齊3大基本保障! 保險新手未有預算一次過買齊基本保障?Blue「WeCare 三合一全面保」幫到你!以每日低至HK$4.3的保費*,換取一份有齊以下3大保障的保單^,讓投保人及家人安心又放心: 危疾保障– 涵蓋3大常見危疾#—— 癌症、心臟病發作及中風,不幸確診可獲相等於保障額100%的一筆過現金賠償。 個人意外保障 – 在受保人不幸遭遇意外180日內意外身故、斷肢或完全及永久傷殘,提供相等於保障額200%的一筆過現金賠償,支持受保人和其家人渡過每一個難關。 人壽保障– 如受保人於保單保障期內不幸身故,提供相等於保障額100%的一筆過現金賠償。 投保過程簡易,只須於網上回答簡單健康問題,就可以輕鬆投保,無須額外提交任何驗身報告,完成網上申請程序及繳交保費後,保單最快可即日生效+,讓你告別傳統保險的繁複細節,輕鬆獲得所需保障。 *假設一名18歲香港非吸煙女性投保「WeCare 三合一全面保」,保障額為HK$100萬,其所需月繳保費相等於HK$130。根據前面提到的條件,以月繳保費HK$130除以30日計算,便得出每日保費約為HK$4.3。 ^當身故賠償 / 危疾保障 / 個人意外保障應予支付時,此保單的其他賠償則將不予支付及此保單將被終止。 #根據衛生署資料顯示,2021年首4種致命疾病中,癌症(惡性腫瘤)、心臟病發作及中風(腦血管病)佔其中3位。 +如受保人於保單簽發日或最後復效日(以較遲者為準)起的90曆日內出現任何受保危疾的徵兆及 / 或症狀,我們將不會支付任何賠償。 以上產品受條款及細則約束,詳情請參閱相關產品概要及保單條款。
【移民保險】移民要Cut保險?移民前保單整合安排小貼士
近年有不少港人想移居外地,在移民前,我們先要管理好手頭上的保單。到底要保留還是終止套現,才能更有效率的整合好移民用的資金,重新出發?香港保險移民後還有效嗎?移民保險安排如何做好?移民保險怎麼處理?移民前要cut香港保險嗎?移民前買保險有什麼注意事項?Blue資訊團隊今天就為你送上5種不同保單的整合小貼士! 儲蓄保險:提前取款退保可致額外費用 相信不少港人移民前都希望cut保險,套現手頭上儲蓄保險之現金價值。一般來說,儲蓄保險的回報率會隨着時間增長,供款期間停止供款或退保有機會招致損失。雖然儲蓄保風險較低,但由於大部份均設指定存入金額下限、供款年期或提款限制,而且如投保人中途選擇退保或提早解約取款,有機會被保險公司「罰錢」,令已供款項被扣減,得不到預期回報之餘,可從保單取回的金額更有可能會遠低於已供金額,得不償失。如果你想透過套現獲得資金,投保前必需要清楚閱讀提前取款的有關條款,規劃好儲錢大計,以避免損失保單的現金價值和導致額外費用。 延伸閱讀:不再儲蓄誤墜陷阱!儲蓄保4大常見陷阱位逐個捉 意外保險:設環球保障,可考慮在港保單完成後再在外地購買 應該要趁移民cut保險嗎?其實決定應否cut保險前可以先檢查保險是否設有環球保障。市面上多數個人意外保險均為全球保障計劃,不受地域限制,如受保人不幸因意外導致保障範圍列明的傷殘、燒傷、或染病,都可以獲得一筆過的現金賠償。意外保險通常是每年續保一次,年期相對較短,投保人可以先通知保險公司自己居住地點及稅務身份上的更新,待在港保單保障期完結後再在外地購買適合自己的意外保險計劃。 定期人壽保險:保障不受地區限制 一般定期人壽保險不會受地區限制,保障全球通用。如受保人於保障期內不幸身故,受益人都會得到保單上保障額賠償,不會因為移民而影響理賠。但如果保單未有填寫受益人,賠償可能會變成遺產,在某些國家要繳付遺產稅,因此移民前要重新審視好自己的保單,妥善處理移民保險。要留意的是,如移民後入籍其他國家,受保人仍然需要通人在保知保險公司, 否則保險公司有權因資料誤報而拒絕賠償。其實由於人壽保險保費一般以受保人投保當時年齡作為標準,愈後生買理應愈平,因此移民後仍值得保留,無須特意取消退保。 危疾保險:不同地區致病因素影響保費,保險公司可拒保 整理好以前買的保險是移民時必須要做的事情,例如處理危疾保險。危疾保險主要針對癌症、心臟病發及中風等常見危疾,危疾保險一般沒有地區限制,不過,由於保費計算方法涉及受保人所在地區因素,例如當地氣候、飲食習慣、衛生環境等,安排移民保險時要細閱保單的條款,留意保費可能因受保人移民而改變。如居住地區有所改變,受保人必須正式知會保險公司,以作之後的保費調整或保單處理安排。 移民前買或cut保險都要了解當地制度及保險條款 每個保險計劃的條款及保障範圍都有所不同,保費計算方法亦有差異:例如有些會以地區風險作準,有些計劃則以受保人職業釐定保費。移民後我們的身份有機會有大變動,因此在決定移民後必需通知保險公司,更新個人資料之餘,亦可查詢清楚保單在移民後是否仍然生效,保障雙方利益。 同樣地,每個國家的稅制亦有很大出入,例如美國會向非本地保險公司的保單徵稅,因此在移民前該向顧問了解清楚當地的醫療及稅務制度,避免誤墮逃稅陷阱。除了處理現有的保險,移民前也要考慮應否買保險,以保障自己及家人。每個國家的強制保險制度都不同,所以買保險前要考慮目的地、移民人數、居留的時間等因素,以確保自己得到最好的保障。移民保險處理及安排事項比較複雜,建議清楚了解保險的種類、計劃的條款與保障範圍,以決定移民前應否cut保險。 免責聲明: 本文由Blue資訊團隊撰寫,資料僅供參考之用,不能詮釋為在香港以外提供或出售或遊說購買任何保險產品。Blue並不就資料的準確性、完整性或是適合任何特定用途,作出任何明示或默示的說明、陳述或保證。不同保險公司的產品可能存在差異,投保前須了解清楚、分析和比較從而找出合適的保險產品。 參考資料:香港經濟日報 - 【移民理財】移民前唔好忘記處理保險 分析4大險種注意事項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