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濕即是去除身體過多的濕氣。每逢春夏潮濕季節,許多人身體都會覺得份外疲倦、胸悶、浮腫、甚至連食欲和腸胃都變差。坊間的祛濕茶、祛濕湯水食譜是否每種體質都適合?Blue資訊團隊再度請來註冊中醫林之蘭醫師解說濕氣重症狀與原因、服用祛濕茶的注意事項、推介春天祛濕湯水,並為你提供健脾祛濕貼士。
濕氣重症狀與原因
濕氣重外因
飲食:肥甘厚味,即是重口味、生冷、油膩等,飲食不節 天氣:春夏—濕熱、冬春—寒濕
下筆之時正是春分(2022年3月20日),各地氣温回升,氣候上明顯踏入春季。受天氣變化而見乍暖還寒,或出現綿綿陰雨和倒春寒的天氣。清明時節雨紛紛,四月將至,濕度明顯更高。中醫學裡濕邪致病,具有「重濁、黏滯、趨下」特點。
濕氣重內因
1. 虛證:脾/氣虛
氣短懶言聲低,神疲乏力,欲寐多睡
臉色蒼白無光澤,體型虛胖、浮腫,容易流汗
消化力低、不欲吃,容易便溏腹瀉,舌體胖大有齒痕
2. 實證:痰濕
肥胖、易胖體質,大便溏不成型,舌苔厚膩
頭重,胸口翳悶,或見下肢水腫
2.1 寒濕
舌色淡紅,苔白
怕冷,手足冰冷,女性白帶量多色白
大便稀溏
2.2 濕熱
舌偏紅,苔黃
面油多並見暗瘡、或有濕疹,體臭,女性白帶色黃
大便臭髒、肛門灼熱
中醫理論中,生理上脾主運化, 能把水穀精微化生為後天之本,通俗來說就是將食物轉換為營養以供身體使用。脾性喜燥而惡濕,春天濕盛最容易傷及脾陽。當脾陽不振而運化無權時,水濕內生而停聚於內。這就是大家常掛在口邊的「濕啊!」往往在內外因影響下,不一定單純出現虛證或實證。譬如「本虛標實」:脾虛生濕,濕停滯於內,凝滯成痰、或濕鬱化熱。兩者相互並見,此為虛實夾雜,不能一概而論。
祛濕茶是否人人都適合?
不少人出現以上濕氣重症狀後,便會自行到涼茶鋪買祛濕茶,又或是直接購買即沖祛濕茶包,到底這類祛濕茶是否適合所有體質?
香港涼茶舖常見的涼茶,譬如廿四味、五花茶、夏枯草等,都有清熱解毒祛濕的功效。但這些涼茶並不是單純泡茶,而都是草藥熬成的湯劑。當胡亂或過度飲用時,其實與擅自誤用藥物無異。很多時候涼茶舖的祛濕茶、涼茶並無統一藥方。由廿四味一名已可知,其集多種清熱藥物而成,不同店家藥方未必一致。而大部分涼茶善於清熱解毒、清肝/胃之火,並不是單純除濕。
至於市場上大部分的祛濕茶,主要成分為淡滲利濕的中藥,例如茯苓、薏米、粟米鬚、赤小豆等,再加上補氣或清熱等藥物以作分類,迎合及售賣給不同需要的客人。
過服寒涼容易傷及脾陽,大部分涼茶、祛濕茶均不宜過量或長期服用。總體來說,如果體質素來偏弱,脾氣虛/脾陽不足的病人,過度飲用涼茶或祛濕利水的藥物時容易出現腹瀉、頭暈。此外,孕婦忌用過寒滑利之物;而老人家、小孩、長期病患及蠶豆症患者,使用前宜先諮詢註冊中醫。
祛濕湯水推介
實證: 【雙陳清熱飲】濕熱內盛:綿茵陳10g、陳皮10g、薏苡仁20g 【醒脾化濕茶】寒濕鬱滯:乾薑3片、白豆蔻6g、陳皮10g
虛證: 【和胃健脾湯】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生薑5片、陳皮10g、紫蘇葉10g、茯苓15g、薏苡仁20g 【解困除濕湯】神疲乏力、身體困重:生薑5片、藿香10g、荷葉10g、蘇梗10g、白扁豆15g、太子參15g
其他祛濕貼士
所謂「四季脾旺不受邪」,除了以上服用祛濕茶的注意事項及祛濕湯水推介以外,還有以下健脾祛濕貼士:
保持室內通風乾爽、採光足夠
飲食上避免生冷寒涼、重口味、肥而黏膩之物(特別是糯米、芋頭、奶類製品)
避免過勞過逸,適量運動,充足休息
Blue門診醫療保險全年無限次以優惠價錢睇網絡醫生*
身體不適,中醫治療會是不少人的選擇, Blue推出的門診醫療計劃──WeMedi門診保,憑電子醫療卡全年無限次以診症優惠費使用8大指定網絡門診醫療服務,包括:中醫、普通科(連3天基本藥物)、專科(4天基本藥物)、物理治療、跌打、針灸治療、脊醫及牙科服務*。大人細路劃一保費,由出生後15天至80歲都受保,幫你減輕家庭醫療開支。
*每個門診醫療服務類別於每日可應診1次。折扣優惠會因應個別網絡醫生及每個門診醫療服務類別而有不同。 以上產品及優惠只計劃於香港境內出售,受條款及細則約束。有關產品之保障權益及條款、不保事項及主要風險詳情,請參閱Blue網站、產品概要及保單條款。
政府於2018年施政報告宣佈將中醫藥納入香港醫療系統,其後成立18區中醫診所暨中醫教研中心,為市民提供政府資助的中醫診所推薦服務。除了中醫門診外,服務更擴展至針灸及骨傷/推拿等範疇。Blue健康達人為你整合政府18區中醫診所收費、預約電話、地址及服務時間。
18區中醫診所收費
一般合資格人士#可到18區中醫診所暨中醫教研中心享有政府資助的中醫門診服務,以下是不同服務項目的收費詳情:
項目一般合資格人士#(HK$)綜援受惠者、75歲或以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受惠者 (HK$)中醫診所內科診症收費120(包5劑以內中藥)免費針灸(每項按次收費)120免費骨傷 / 推拿服務(每項按次收費)120免費
#一般合資格人士包括:
持有效香港身份證的人士
尚未持有香港身份證,但擁有香港居民身份的11歲以下兒童
上述類別以外的人士將被定義為「非符合資格人士」
延伸閱讀:【意外保險比較】認清保障範圍:跌打針灸、物理治療包唔包?
18區中醫診所收費注意事項:
醫療券或其他折扣均不適用
求診者須出示身份證正本及相關的受助通知書作核實資格之用
政府資助中醫門診預約方法
透過APP預約18區中醫診所服務
自2021年起,醫管局推出「18區中醫診所」流動應用程式,市民只要曾經於任何一間中醫診所登記求診,便可使用「18區中醫診所」流動應用程式預約中醫診所,毋須另外進行登記。市民可透過應用程式的「預約」功能,輸入個人資料即可完成預約。預約中醫門診服務後,市民更可以在「預約資料」頁面點擊日曆圖示,將診症時段直接加入自己手機的行事曆中,方便管理。 下載後亦可隨時查閱中醫門診服務狀況,包括診症籌額、預約或取消、實時配藥狀況。2024年8月下旬起更新增電子繳費功能,市民可直接為自己或家人繳費,節省排隊輪候時間。
透過電話預約18區中醫診所服務
除了使用上述流動應用程式,若市民有意預約18區中醫診所,亦推薦透過電話預約及查詢中醫門診籌額(以下資訊來自醫院管理局官網):
18 區中醫診所地址、預約電話及服務時間
新界區政府資助中醫門診服務
1. 博愛醫院 -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沙田區) 地址:沙田大圍文禮路2號沙田(大圍)診所地下 預約電話:2479 2126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六上午8時30分至下午1時,下午2時至6時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2. 基督教靈實協會 -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西貢區) 地址:將軍澳坑口寶寧里2號將軍澳醫院日間醫療大樓6樓 預約電話:2701 1020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五上午8時30分至下午7時30分 星期六上午8時30分至下午5時30分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3. 仁濟醫院 -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荃灣區) 地址:荃灣仁濟街7-11號仁濟醫院C座4樓 預約電話:2416 0303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下午1時,下午2時至7時 星期六上午9時至下午1時,下午2時至5時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4. 仁濟醫院 -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葵青區) 地址:葵涌麗祖路77號下葵涌分科診所及特殊教育服務中心地下 預約電話:2370 2216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下午7時 星期六上午9時至下午5時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5. 仁愛堂 - 香港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離島區) 地址:大嶼山東涌富東街6號東涌健康中心第2座1樓 預約電話:3188 5383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日上午8時至下午1時,下午2時至6時 公眾假期休息
6.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 -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大埔區) 地址:大埔全安路11號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J座地下 預約電話:2663 0004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六上午8時30分至下午6時30分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7. 博愛醫院 -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元朗區) 地址:元朗西菁街26號容鳳書健康中心3樓 預約電話:2478 5769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六上午9時至下午1時,下午2時至7時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8. 仁愛堂 -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屯門區) 地址:屯門屯利街6號仁愛分科診所5樓 預約電話:2430 1309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六上午8時至下午1時,下午2時至6時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9. 工聯會工人醫療所 -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北區) 地址:粉嶺璧峰路2號粉嶺健康中心7樓 預約電話:2670 2130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六上午8時30分至下午5時30分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九龍區政府資助中醫門診服務
10. 博愛醫院 -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九龍城區) 地址:何文田愛民邨保民樓401-412室 預約電話:2193 7000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下午1時,下午2時至7時 星期六上午9時至下午1時,下午2時至5時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11. 博愛醫院 -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油尖旺區) 地址:佐敦加士居道30號佐敦伊利沙伯醫院R座9樓 預約電話:2618 7200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下午1時,下午2時至7時 星期六上午9時至下午1時,下午2時至5時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12. 仁濟醫院 -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深水埗區) 地址:深水埗長沙灣道303號長沙灣政府合署1樓 預約電話:2194 9911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下午7時 星期六上午9時至下午5時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13. 香港佛教聯合會 - 香港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預約電話:2338 3103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六上午9時至下午7時30分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14.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 -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觀塘區) 地址:牛頭角定安街60號賽馬會診所4樓 預約電話:3583 4114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六上午8時15分至下午6時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香港區政府資助中醫門診服務
15. 東華三院 - 香港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中西區) 地址:上環普仁街12號東華醫院鶴堅士樓及楊國璋樓1樓 預約電話:2589 4700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下午1時,下午2時至6時 星期六上午9時至下午1時,下午2時至5時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16. 東華三院 - 香港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東區) 地址:柴灣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專科門診大樓地庫4樓西翼 預約電話:3197 2000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下午1時,下午2時至下午6時 星期六上午9時至下午1時,下午2時至下午5時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17. 香港防癆會 - 香港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南區) 地址:香港仔水塘道10號賽馬會診療所2樓 預約電話:2580 8158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下午8時 星期六上午9時至下午5時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18. 香港防癆會 - 香港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灣仔區) 地址:灣仔皇后大道東282號鄧肇堅醫院社區日間醫療中心2樓 預約電話:3553 3238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下午8時 星期六上午9時至下午5時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以上為有需要中醫門診的人士整合了政府資助的18區中醫診所收費,以及18區中醫診所預約電話、地址及服務時間。 (資料僅供參考,一切以官網為準。)
想以實惠價錢睇中醫?推薦Blue門診醫療保險幫到你!!
投保Blue門診醫療計劃「WeMedi 門診保」,憑電子醫療卡全年無限次以診症優惠費使用指定網絡門診醫療服務,包括:普通科(連3天基本藥物)、中醫(連2天基本藥物)、專科(連4天基本藥物)、物理治療、跌打、針灸治療、脊醫及牙科服務*。大人細路保費劃一,由出生後15天至80歲都受保,全力幫你減輕全家醫療開支。
*每個類別的門診服務於每日只可應診1次。折扣優惠會因應個別網絡醫生及每個門診醫療服務類別而有不同。 上述產品只計劃於香港境內出售,產品及優惠受條款及細則約束,詳情請參閱相關產品概要及保單條款。
參考資料:
政府資助中醫服務 18區中醫診所手機程式 - 18 CM Clinics
拔罐不只可以緩解肌肉痠痛,拔罐的真空吸力更可促進血液循環、排寒祛濕,對身體有多重調理效果。Blue健康達人將帶你了解拔罐原理、具體好處,並教你如何通過拔罐顏色和位置判斷身體狀態,讓你拔得安心,也更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
拔罐原理
拔罐(cupping therapy)的主要原理是透過在罐內創造負壓,使其吸附於身體的特定部位。常見的做法是利用熱力或其他方式抽走罐內空氣,形成真空狀態,進而產生吸力。當罐子吸附在皮膚上時,該部分的皮膚、皮下組織和淺層肌肉會受到牽拉。這種由負壓作用造成的拉扯會導致拔罐部位的微血管擴張甚至輕微破裂,從而造成局部充血和瘀血的現象。根據中醫理論,拔罐後皮膚上留下的痕跡,如其顏色和形態可反映身體健康狀態。
常見拔罐手法
根據個人體質與不適症狀,治療師會靈活運用多種拔罐原理與技術,以提升療效並發揮更多拔罐好處[1]:
手法名稱操作描述留罐法最基礎且廣泛應用的拔罐手法。治療師會將罐具吸附於身體部位、穴位或沿著特定的經絡停留一段時間。閃罐法治療師會重複多次將罐具快速吸附於皮膚後再立即移除。適用於不適合長時間留罐的敏感部位,例如頭部、面部。走罐法又稱滑罐法。在皮膚表面塗抹一層潤滑油(如精油)後再進行拔罐。在留罐期間,治療師會手持罐具,沿著特定的經絡走向或肌肉紋理緩慢地滑動。刺絡拔罐法在特定的穴位或區域進行消毒,再使用三棱針等工具輕輕點刺皮膚,使其滲出少量血液,接著再在出血的部位拔罐,促進局部瘀血排出。拔罐後顏色通常偏紫或深色。針灸拔罐法進行針灸療法後在相同的或相鄰的穴位上進行拔罐。在針灸之後進行拔罐可以進一步加強對穴位的刺激,促進經絡氣血運行,強化針灸的療效。
拔罐的功效及好處
拔罐透過負壓吸附原理,刺激局部皮膚與組織,有助驅寒祛濕、促進血液循環、放鬆肌肉、緩解疼痛,還能調理氣血、提升免疫力,改善體內代謝。作為非藥物療法,拔罐的好處在於操作簡單、療程快速且副作用少,適合現代人日常保健或舒壓放鬆。拔罐功效可輔助改善以下幾類健康問題 [1][2]:
緩解肌肉骨骼不適
拔罐的功效及好處包括緩解肩頸痠痛、腰背痛、坐骨神經痛、風濕性關節炎等。例如,留罐法及走罐法最常用於紓緩勞損、僵硬肌肉,能大面積減輕疼痛與僵硬情況,是運動後肌肉修復與上班族紓壓的理想選擇之一。
延伸閱讀:五十肩症狀及成因有什麼?了解五十肩治療方法及禁忌
改善呼吸系統症狀
拔罐好處亦涵蓋改善感冒、咳嗽、支氣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統不適。透過刺激背部肺俞穴等相關穴位,幫助疏通氣道、促進代謝,減少痰濕聚積。
幫助消化與代謝
針對胃脹、便祕、腹瀉等腸胃功能失調,拔罐能刺激相關經絡,促進腸胃蠕動與氣血運行。療程多採留罐法作用於腹部或背部脾胃相關穴位,亦可搭配走罐法增強整體循環。
延伸閱讀:胃息肉演變胃癌的機率高嗎?從息肉種類認識胃息肉的原因、症狀及風險
調理婦科與內分泌問題
拔罐好處之一在於調整氣血、溫經散寒,對痛經、月經不調、更年期不適等婦科問題具有輔助療效,於適當的穴位拔罐有助於暖宮與氣血調節。 延伸閱讀:月經有白色分泌物、遲來幾天算正常?月經遲來原因未必是懷孕!
紓緩情緒與失眠問題
拔罐的好處不僅止於生理層面,也能達到情緒療癒的效果。經絡刺激可協助釋放壓力、放鬆神經,幫助身體自我調節,對經常失眠、壓力大、情緒不穩的人士特別有益。
改善體質與濕寒問題
中醫認為透過拔罐原理,例如閃罐法,能排出體內濕氣與寒氣,適合體質偏濕或常覺四肢沉重、怕冷人士、輕微感冒人士作為調理方法。
促進氣血循環與美容養顏
當氣血運行順暢,肌膚自然紅潤有光澤、精神更充沛。長期拔罐的好處包括排毒與美膚,有助於減少疲勞與面部浮腫。
認識一般拔罐位置及顏色
拔罐常見的施作部位包括背部、腰腹部、肩膀與腿部等,治療師會根據患者的不適位置及其相關經絡選擇拔罐點。拔罐後皮膚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痧色反應,例如淡紅、紫紅、暗紅、深紫甚至黑色,有時也可能出現水泡。這些拔罐位置與顏色變化可作為判斷體質與氣血狀況的參考依據。
判斷拔罐顏色代表的健康徵兆
根據痧色深淺與分佈位置,治療師可以初步判斷氣血是否通暢、體內是否有寒濕或瘀滯。以下將為你整理常見拔罐顏色的健康徵兆,幫助你更了解自己的身體訊號 [2][3]。
拔罐顏色健康徵兆無色、淡紅色氣血運行順暢,體質健康,無明顯瘀滯現象。鮮紅色身體局部有熱症,或陰虛火旺,體內可能有發炎反應。暗紅色拔罐顏色偏紅帶暗,可能有血脂偏高的問題,血液循環速度較慢,須注意心血管健康。偏暗或帶黑的紫色表示血液循環差,且拔罐顏色愈深,血瘀問題愈嚴重。淡紫色多見於氣虛、血瘀體質者。若拔罐顏色位置特定,可能與對應臟器功能失調有關。發紫且有斑點可能有氣滯血瘀問題,常見於氣血兩虛者。灰白色體質虛弱,氣血不足,容易出現頭暈目眩症狀。罐壁上有水氣說明體內濕氣過重,常見於脾虛或濕重體質者。皮膚出現水泡多為體內風寒、濕毒較重的反應。若有血水,則表示身體有熱濕毒。
拔罐顏色消除所需時間及方法
拔罐後罐印顏色的消退速度,會因個人體質、健康狀況及代謝速度而異。若體內代謝順暢,且拔罐顏色較淺,通常在3至10天內便會消退;瘀血嚴重者可能需要半個月才能完全消退 [3]。若拔罐後一個月仍未消退,建議就醫檢查血小板數值是否正常。
若擔心拔罐顏色影響外觀,希望快速去除罐印,可以透過熱敷、輕柔按摩,加上多喝溫水、泡熱水浴等方式促進血液循環及體內代謝,幫助瘀血更快吸收,使拔罐顏色自然消退。
什麼人需要拔罐?
了解拔罐原理與好處後,不難發現它不僅能促進氣血循環、改善體質,還能透過拔罐顏色判斷身體是否有寒氣、濕氣或血瘀等問題。若你屬於以下幾類族群,更適合透過拔罐來進行體質調理與日常保健:
長時間久坐、肩頸腰背痠痛者
體質偏寒、容易手腳冰冷或身體沉重
容易疲倦、氣血循環差、免疫力偏弱者
精神壓力大、睡眠品質不佳的人
運動後肌肉緊繃、容易酸痛的人群
經常腹脹、腸胃功能弱、有濕氣困擾的人
拔罐注意事項與禁忌
進行拔罐前也必須注意相關事項與禁忌,才能安全有效地發揮拔罐療效,避免造成不適。
保持衛生,注意空氣流通
拔罐前注意罐口是否光滑,以免罐口割傷皮膚
罐具及拔罐部位應先清潔乾淨
拔罐時間應以10至15分鐘為限
過度疲勞不宜拔罐
拔罐前不可過飢或過飽
孕婦應避開腹部和腰椎部分
毛囊、潰瘍位置應避免拔罐
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壓、糖尿病)應諮詢醫生意見
拔罐後2小時方可淋浴[2]
不適合拔罐人士
拔罐通常是安全且適合所有人的,但以下人士不宜接受拔罐療法,或療程前應先諮詢醫生:
容易皮膚過敏、發紅、起水泡或患有皮膚病者
患病發燒人士
患有出血傾向的人士(如血小板減少症患者)
孕婦、月經期間女性
4歲以下兒童[1]
日常保養不再負擔 Blue門診保陪你守護健康
拔罐原理簡單,且好處多,不僅能促進氣血循環,亦可憑拔罐顏色及位置判斷身體的健康徵兆。無論是紓緩肌肉痠痛,或調整體質,都可以將拔罐當作日常保健的一部分。
然而,儘管拔罐功效及好處廣泛,仍建議配合專業醫療以加強療效,例如諮詢物理治療師處理肩頸痠痛,或針對內分泌失調問題尋求婦科專科協助。綜合的診療更讓我們全面掌握身體狀況,徹底改善不適。為此,Blue 貼心推出「WeMedi 門診保」,涵蓋中醫門診等醫療服務,投保後出示專屬電子醫療卡,即可享有診金優惠,無需保留單據或辦理索償手續,讓你靈活減輕個人醫療支出負擔。
* 每個門診醫療服務類別於每日可應診1次。折扣優惠會因應個別網絡醫生及每個門診醫療服務類別而有不同。 上述產品只計劃於香港境內出售,受條款及細則約束,詳情請參閱相關產品概要及保單條款。產品及優惠受條款及細則約束。
參考資料 1. Healthy Matters - 【拔罐療法】香港中醫指南 2. 尚和堂 - 中醫拔罐療法︰功效、時間、禁忌 3. INFINITI HEALTHCARE - 拔罐的顏色代表什麼?從拔罐顏色看你的健康狀況(2025年)
在節奏急速的都市生活中,推拿和按摩已經成為許多人釋放壓力、舒緩疲勞的活動之一。不過,推拿與按摩分別到底在哪裏?全身推拿好處及功效又有哪些?Blue健康達人將為大家詳細介紹全身推拿功效及好處,並說明推拿按摩的分別。
推拿按摩分別是什麼?
雖然推拿與按摩這兩個術語經常被混用,但其實推拿與按摩分別有著不同的根本概念和治療目的。
推拿是一種源自中國的傳統療法,它以中醫的經絡理論為基礎,通過特定的手法來刺激人體的經絡和穴位,調節氣血流通,進而達到調理身體、促進健康的效果。推拿強調整體的身心調理,在中醫理論中,有「不通則痛」之說,推拿透過外力刺激,可達到活血化瘀、舒筋通絡的功效,促進經絡暢通與血液循環,加速組織修復。
推拿亦有改善及調節臟腑之功能。中醫認為,人體經絡分布全身,每條經絡分別對應不同的臟腑。當特定部位的經絡受到刺激時,便可調整相關臟腑的氣血運行,從而改善病變狀況、恢復健康。例如,透過刺激足三里穴位可有效調理脾胃功能,增強消化吸收。因此,結合經絡理論與手法技術的推拿,不但能緩解疼痛與不適,更可提升整體健康狀態。
到底推拿與按摩分別是什麼?按摩較為側重於放鬆肌肉,是一種即時的放鬆療法。一般是通過捶打或拍打等手法來舒緩肌肉緊張和疼痛,去達至減少肌肉疲勞、舒緩壓力和焦慮感,以及改善血液循環之目的。按摩手法多元,根據個人需要可以針對特定部位進行治療,例如運動後的肌肉酸痛、長時間工作後的肩膀僵硬等,按摩便有助舒緩日常生活中的肌肉不適。
全身推拿功效及好處一覽
全身推拿的好處和功效多不勝數,全身推拿是一種結合中醫理論與實務手法的自然療法,透過針對性地刺激肌肉、經絡與穴位,不但能有效放鬆身體,更能提升整體健康與生活質素。推拿的功效早已不只是舒緩肌肉這麼簡單,更是一種促進身心平衡的全方位療癒方法。所以,越來越多人定期進行推拿,讓放鬆不只是一種奢侈,更是生活質感的象徵。以下為大家詳細介紹全身推拿的功效及好處:
舒緩肌肉緊張與疼痛
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過度勞動或姿勢不良,容易造成肌肉僵硬與酸痛。全身推拿能深入放鬆肌肉組織,有效緩解肩頸、背部、腰腿等部位的壓力與不適,對運動後的肌肉疲勞也有顯著效果。
促進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
透過專業推拿手法刺激經絡與穴位,能有效平衡體內氣血流動,喚醒身體自我修復的能力。推拿的功效有助促進血液循環與淋巴排毒,使氧氣與營養順利輸送至全身,同時加快代謝廢物排出,進而改善氣血流通與提升皮膚狀態。
調節自律神經放鬆情緒
推拿能有效調節自律神經與內分泌系統,讓身體進入深層放鬆狀態。對於壓力大、患有情緒問題的人而言,推拿的功效可紓解焦慮、減輕壓力與疲勞,進而提升整體精神狀態。
改善睡眠質素
對於入睡困難或淺眠者來說,推拿不僅能提升睡眠品質,也有助減輕夜間焦慮與清晨疲倦,讓你恢復精力。
延伸閱讀:褪黑激素邊隻好?褪黑激素功效、劑量及副作用
加強免疫力
全身推拿的功效與好處甚多,當經絡暢通、氣血順暢,免疫系統也會隨之強化。
提升關節靈活度
推拿能促進全身機能平衡之餘,亦可以幫助身體維持健康狀態,同時增進關節活動度,對慢性疼痛與關節炎患者亦有良好的舒緩作用。
延伸閱讀:【葡萄糖胺護關節】葡萄糖胺作用、正確食法及副作用注意
調理內臟功能及改善體質
根據中醫理論,推拿可透過刺激特定穴位,調整臟腑功能。例如推拿腹部可促進腸胃蠕動,改善消化不良或便秘等問題,從根本改善體質與身體運作。
全身推拿是一種全人療癒的自然方式,推拿不只是簡單的放鬆體驗,更是提升健康與生活質感的重要方法。無論是日常保健、壓力調節,或是強化體內氣血與免疫力,定期推拿都能讓你感受到由內而外煥然一新。
推拿適合哪些人士?推拿有什麼注意事項?
哪些人士適合接受全身推拿?
長時間久坐的上班族
運動後肌肉疲勞的健身人士
因壓力導致失眠或情緒不穩者
血液循環不良者
免疫力偏弱者
推拿前後的注意事項:
選擇合資格的專業推拿醫師
避免空腹或過飽時推拿
劇烈運動或洗澡後不宜立即推拿
過程中如有不適應立即反映
推拿後應多喝溫水
哪些人不宜推拿?
雖然全身推拿好處及功效多,但並不代表每個人都適合。到底什麼類型的人士不適合進行推拿?
孕婦
皮膚有傷口或感染者
高血壓或心臟病患者
患有出血性疾病者
骨折、關節脫位或嚴重骨質疏鬆者
近期動過手術的人士
患有嚴重慢性疾病或特殊病史者
投保 WeMedi 門診保及 WeCare 骨折甩臼保 為日常醫療提供保障
相信大家對推拿按摩的分別都有初步了解,雖然兩者常被混淆,但其實有明顯不同:推拿著重經絡調理與治療作用,而按摩偏重肌肉放鬆與減壓。全身推拿的好處和功效涵蓋血液循環、免疫力提升、情緒調節與內臟機能調理,是現代人身心保健的理想選擇。
無論你正面對肩頸僵硬、長期疲勞、精神困擾、免疫力低下、睡眠問題還是想透過中醫養生調理,Blue「WeMedi 門診保」都為你準備好。全年無限次優惠價*享受包括中醫門診、跌打、針灸、脊醫及物理治療等醫療服務,由出生15天至65歲皆可投保,守護全家健康。你可以輕鬆預約,享受全港800+醫療網絡、低至3折醫療服務。
因跌倒、運動創傷等日常意外而導致甩臼甚至骨折?一次意外不該為你帶來長久煩惱,Blue「WeCare 意外骨折甩臼保」為你守護每一步!只需提供醫療影像證明,即可獲得一筆過現金賠償,毋須實報實銷,理賠快速簡單。大人小朋友都保,為你和摯愛預先建立防線,輕鬆應對突如其來的骨骼相關意外。
*每個門診醫療服務類別於每日可應診1次。折扣優惠會因應個別網絡醫生及每個門診醫療服務類別而有不同。 以上計劃受條款及細則約束,詳情請參閱相關產品概要及保單條款。
聯絡Blue了解更多保險方案
Blue提供儲蓄、人壽、意外、危疾、門診醫療及藥劑等多種保險產品。如欲了解更多,歡迎直接WhatsApp +852 9559 5665查詢。
參考資料:
Health Wise Chinese Med - 中國按摩治療推拿的驚人好處 沐境微晨 - 經絡按摩幫你解鎖腰酸背痛!7大全身經絡按摩好處明易足體養生館 - 推拿是什麼?跟按摩差在哪?1分鐘圖解推拿整復、按摩差異柏林水療 Berlin Spa - 推拿的原理是什麼?有什麼養生功效?CHANZ - 上班太累?ps://esghealthy.org/blog/一文告訴你全身按摩的五大好處!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 - 推拿可以治病嗎?香港商報 - 隱世中醫弘揚正統推拿Mary Ann Liebert, Inc -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Tuina with a No-Intervention Waiting List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 Treating low back pain resulted from lumbar degenerative instability using Chinese Tuina Sceebibf combined with core stability exercise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
根據廿四節氣,大暑當日的氣溫會達到整個夏季的高峰點,亦有機會出現雷雨天氣。在炎熱加上潮濕的時節,Blue資訊團隊請來註冊中醫林之蘭醫師推介5款既消暑、又能清熱解毒的湯水。
夏季要清熱解毒?4個夏季養生及飲食重點
立夏過後,氣溫逐漸上升。五個夏季節氣: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也將接踵而至。
1. 避免生冷食物
夏需防中暑,長夏則防濕。日常中避免貪涼,過食生冷,傷及身體陽氣。
2. 注意情緒波動
夏天屬火,對應心,需防心火上炎而導致神明受擾—心煩意亂。除了常見失眠、頭痛、心悸外,情緒也容易波動。
3. 清淡飲食為主
而長夏屬土,需健脾胃。「脾病起於長夏。」夏季容易受天雨、不潔食物、過量生冷傷及脾胃,消化功能減弱而見食慾不振。飲食清淡,保護中焦。最近為病人診療開方後,多叮囑他們配合清粥,清補脾胃養氣。
4. 夏季水果宜適量食用
至於大家喜歡的夏季水果,簡單分類如下。瓜類:西瓜、哈蜜瓜等消暑利水,體質虛寒、脾胃弱之人忌用。其他熱帶水果:荔枝甘溫能補氣益血;龍眼偏溫,更能補心安神;兩者適量內用有益,過多則容易上火,特別陰虛火熱之人慎服。其實「濕熱水果」是個相對概念,濕是因水果多汁,熱是因其偏性屬溫,當食用者素水濕過盛(見舌苔膩、大便爛),或陰虛火旺(口乾舌燥、身熱夜甚),「濕熱水果」則不適合他們了。
消暑食物冬瓜、薏米、金銀花菊花是否人人都適合?
冬瓜
冬瓜性質甘、淡、涼,主入肺、小腸、膀胱經。甘淡利濕,因而能利水消腫、除肺熱,配合其他食物藥材起到清暑熱的作用。素體虛寒(面青口口唇白、怕冷)、容易腹瀉等腸胃虛弱病人慎用。
薏米
薏米在藥單中多寫作薏苡仁。性甘、淡、微寒,歸脾、胃、肺經。同樣有利水滲濕、清熱的作用,而薏米以健脾為功。因其利水力強,能治水腫、小便不利、腳氣問題,特別適合脾虛濕滯而泄瀉的病人。所以,如見大便乾結則不適使用薏米,否則加重水份流失。
金銀花
金銀花性甘,寒。歸肺、心、胃經,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在筆者開藥中,多用於初期感冒風熱,如銀翹散。更大部分時用於皮膚瘡腫,花類藥材善於處理表證、皮膚問題,而金銀花對初起紅腫熱痛炎症有散癰消腫的功效,可以內外使用。
菊花
菊花性味辛、甘、苦,微寒,歸肺、肝經,有疏散風熱(杭菊),平肝明目(白菊),清熱解毒的功效。因菊花氣清上浮,體輕故能達表,善於疏風解表,常用於處理感冒、溫病初起,如桑菊飲。
野菊花則苦、辛,微寒,同樣歸肺、肝經,主清熱解毒。常用於熱毒證如喉嚨腫痛、皮膚癰疽疔癤,如五味消毒飲。
適量飲用有利於夏天風熱表證,緩解喉嚨、頭痛、眼澀不適。但藥到病除,清熱解毒藥不宜長期飲用,甚至代替清水則太為過。否則寒涼傷及脾胃,誘發其他不適,如眩暈、反胃問題。
中醫推介3款清熱解毒去濕湯水及食療
1. 除濕健脾荷葉湯
材料:荷葉15g、粉葛30g、赤小豆20g、五指毛桃20g,可以加入蜜棗或瘦肉
2. 清暑養陰冬瓜陳皮水鴨湯
材料:水鴨1隻、冬瓜半個、荷葉15g、陳皮10g、生熟薏米各20g、生薑3片、加入適量鹽、可以入酒少許辟腥
3. 蓮子百合清心湯
材料:蓮子15g、百合15g、太子參15g、麥冬20g、茯神20g
門診保全年以優惠價錢睇網絡醫生
投保Blue門診醫療計劃──WeMedi 門診保,憑電子醫療卡全年無限次*以診症優惠費使用指定網絡門診醫療服務,包括:普通科門診(連三天基本藥物)、中醫、專科門診(四天基本藥物)、物理治療、跌打、針灸治療、脊醫及牙科服務。大人細路劃一保費,由出生後15天至80歲都受保#,幫你減輕醫療開支。
*每個類別的門診服務於每日只可應診1次。 產品及優惠受條款及細則約束,詳情請參閱相關產品概要及保單條款。
以上所列的產品資料只供參考,不能詮釋為在香港以外提供或出售或遊說購買任何保險產品。有關產品之保障權益及條款、不保事項及主要風險詳情,請參閱Blue網站、產品概要及保單條款。
踏入11月,香港日夜溫差開始明顯,秋意陣陣雖然舒服,不過秋燥多從皮毛、口鼻侵犯人體,進而傷及肺部,容易引發外感燥咳,所以常見小朋友鼻敏感發作,噴嚏乾咳連連。Blue資訊團隊請來註冊中醫林之蘭醫師推介5種秋冬養生食品及湯水食譜。
秋冬要滋潤?5種秋冬養生食品
香港屬華南地區,夏天暑熱傷津,熬夜又或是喜辛辣之人容易傷陰。氣陰兩虛、肺胃陰虛的人內有伏燥,遇到乾燥氣候、內外合邪之際,肺失宣降容易引發燥咳。以下為大家介紹5種秋冬養生食品:
沙參 - 北沙參養陰清肺,益胃生津。常配合麥冬、玉竹(如沙參麥冬湯),可治乾咳咽燥、善飢納少、大便乾結等熱傷肺胃陰虛的情況。 - 南沙參功用與北沙參相似,較常用於肺熱燥咳。
玉竹 - 又名葳蕤,甘潤性平,滋肺益腎,補而不壅。治療由陰虛肺燥引起的乾咳、久咳聲啞,亦可治療陰虛火旺,見潮熱盜汗、手足心熱等。
百合 - 養陰潤肺止咳,清心安神。可用於肺陰虛的燥熱勞嗽久咳,痰中帶血。亦治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等。
麥冬 - 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可治肺胃陰虛、心陰虛/熱擾心營均可使用,如天王補心丹、增液湯等。
常見水果 - 無花果:始載於《救荒本草》清熱生津,健脾開胃。 - 雪梨: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臟之陰。潤肺涼心,消痰降火。但多食冷利,脾虛泄瀉忌之。
5大秋冬天湯水食譜
北沙參豬肚湯 材料:北沙參15克,石斛15克,生薑3片,豬肚1個 做法:將豬肚洗淨、切件,北沙參、石斛洗淨。加水武火煮沸後文火煲一小時,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養陰生津益胃。
玉竹麥冬湯 材料:玉竹15克,麥冬20克,沙參15克,白扁豆15克 做法:四物加水,文火慢煮或隔水燉一小時即可。 功效:滋陰潤燥,特別是季節性口乾、皮膚乾澀脫皮的小朋友。
川貝燉雪梨 材料:川貝5克,雪梨連皮去芯1個,杏仁10克 做法:所有材料放入燉盅內,加入熱水,加蓋。將燉盅放入外鍋內,隔水燉一個半小時即可。 功效:化痰止咳潤肺,針對慢性久咳。
蘋果雪梨無花果湯 材料:蘋果去皮1個,雪梨1個,無花果4顆,雪耳1個,杏仁10克,瘦肉適量 做法:雪耳用熱水浸軟,蘋果去皮、雪梨洗淨後去芯切件備用。武火煮沸後文火煲一小時,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滋肺陰、潤秋燥
蓮子百合四白湯 材料:蓮子去芯30克,百合30克,山藥(淮山)30克,杏仁10克,瘦肉適量(可用新鮮百合1個,鮮淮山去皮1條代替) 做法:蓮子武火先煲10分鐘,後加薑片、淮山、瘦肉,轉文火煲一小時,尾隨加入百合煲10分鐘,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寧心、潤肺、補脾腎,安神助眠
秋冬一不留神「攝親」要睇醫生?有WeMedi幫補醫藥費
天氣一冷一熱好易病,公司無包醫療福利的話睇醫生又要花錢!投保Blue門診醫療計劃「WeMedi 門診保」,憑電子醫療卡就可以全年無限次(註1)以優惠價使用指定網絡門診醫療服務,包括:普通科門診(連三天基本藥物)、中醫、專科門診(四天基本藥物)、物理治療、跌打、針灸治療、脊醫及牙科服務,由出生後15天至80歲都受保(註2),幫你減輕醫療開支。
即使公司有包醫療福利,保障額不夠要貼錢都無須擔心,有「WeMedi Top Up門診保」補貼醫療開支,每日保費只是低至HK$1.6(註3),填補你的保障缺口!
溫馨小提示:除了滋潤身體內在,你的人體天然屏障都需要悉心呵護!轉季是濕疹發作的高危時間,想入手一系列保濕用品甚至皮膚軟膏以備不時之需?Blue「WeGuard藥劑EASY保」幫到你!無論是癬膏、濕疹藥膏,抑或是保濕乳液、面膜、潤手霜等都可以claim,只要是在指定銷售商(註4)購買,上載正式收據至BlueHK手機APP後,經轉數快最快1小時就可收取可索償金額!轉季皮膚痕?唔洗怕!有Blue幫手潤住你!
註1:每個類別的門診服務於每日只可應診1次。
註2:產品及優惠受條款及細則約束,詳情請參閱Blue網站。
註3:假設投保人投保「WeMedi Top Up門診保」的入門計劃,保單保障期為1年,其所需年繳保費為HK$568。根據前面提到的條件,以年繳保費HK$568除以365日計算,便得出每日保費約為HK$1.6。
註4:指定銷售商包括列載於衞生署藥物辦公室的持牌藥商及我們訂明並會適時更新的指定商戶名單。
免責聲明: 本文刊載的資料及健康資訊只供參考,並不屬及不應被視作為醫療建議。Blue不保證資訊的完整性和準確性。若你有任何醫療相關疑問,應諮詢醫生或其他醫護專業人員。對於你因本文刊載的任何資訊而可能招致的損失、損害賠償、訟費或其他開支及責任,Blue概不負責。
保險產品資訊由Blue資訊團隊撰寫,資料僅供參考之用,不能詮釋為在香港以外提供或出售或遊說購買任何保險產品。Blue並不就資料的準確性、完整性或是適合任何特定用途,作出任何明示或默示的說明、陳述或保證。不同保險公司的產品可能存在差異,投保前須了解清楚、分析和比較從而找出合適的保險產品。
近年有恆常睇中醫習慣的人越來越多,希望透過中藥或各種中醫治療方法調理身體,女士們甚至將中醫療法用於美容層面上,由於西醫美顏針副作用及禁忌多,許多人轉而追捧聲稱效果更佳的中醫美顏針。
雖然市面上有很多醫保計劃都有涵蓋中醫項目,但當中隱藏不少細節,限制中醫項目的使用意圖,有關美容的項目未必受保。Blue資訊團隊在本文為你提供以下使用門診保險中醫項目時的注意事項。
什麼是中醫美顏針?
有別於西方美顏針,中醫美顏針是一種以針灸美容的技術,透過針灸刺激臉部的穴道、肌肉或筋膜,從而放鬆僵硬的臉部肌肉或筋膜層,以達致矯正及拉提面部輪廓的效果。
美顏針的潛在效果
坊間的中醫美顏針,主張透過疏通經絡並促進氣血循環,以改善皮膚質地、提升皮膚彈性和緊緻度。同時,中醫美顏針亦稱可以刺激特定穴位,增加新陳代謝,減少皺紋和暗沉,淡化色斑和痘疤等。此外,這些美顏針亦可能調節身體內部的陰陽平衡,改善淋巴與組織水腫,調整臉型不對稱、大小眼等問題,並進一步改善皮膚的健康狀態。
美顏針的禁忌及副作用
對比西醫醫美,由於中醫美顏針侵入性低,術後臉部線條一般較為柔和自然。儘管中醫美顏針具有一定效果,但用家亦要提防美顏針帶來的副作用。
首先,針灸會刺激皮膚,可能會引起一些輕微的紅腫和出血,但這些症狀通常會在幾天內自行消退。此外,使用美顏針前須留意相關禁忌事項,譬如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應避免使用中醫美顏針,因為針灸可能對胎兒或嬰兒產生不良影響。此外,患有皮膚感染、出血性疾病、免疫系統疾病等人士也不適宜使用美顏針。
對於皮膚上有傷口或其他異常病變的部位,也應避免使用美顏針,以免感染或加重病情。另外,如果你有心臟病、高血壓或其他嚴重疾病,最好在進行療程前諮詢醫生意見。
保險公司對「醫療需要」的定義
至於中醫美顏針保險包唔包?這就要先清楚「醫療需要」的定義。
醫療保險,顧名思義就是保險公司會根據保險計劃的條款及保障額,在受保人因醫療需要而使用醫療服務時作出賠償。保險公司在批核索償時,會考慮受保人接受醫療服務時,是否出於「醫療需要」。
「醫療需要」大致可詮釋為該個醫療服務對患者來說是否具必要性,需留意每間保險公司對「醫療需要」的定義稍有不同,部份保險公司會將預防性治療、檢查等視為非醫療需要項目,保留不批核理賠的權利。
醫保列明包中醫,但保險公司拒絕賠償?留意醫療保險不保事項
上文提到每間保險公司對「醫療需要」的定義可能有差異,但醫保計劃條款中亦會列明任何以美容為目的的整容手術或治療皆屬不保事項,因此所索償的醫療服務對患者的必要性,或會成為保險公司批出賠償的考慮因素。
另外,中醫治療雖然越見普及,但有不少人睇中醫、食中藥是以調理身體、養生為目標,而非因為有逼切性的「醫療需要」。在向保險公司提出中醫索償時,保險公司會要求索償人提供列有病者全名、 求診日期、診斷結果(疾病)、醫療項目收費詳情(診金、藥費、針炙、敷藥費用等)、服務機構 / 醫生全名、醫生簽名或蓋印、註冊中醫編號等,以批核理賠。
即使單據上有列明診斷出的疾病,也需額外留意疾病或症狀是否在計劃保障範圍內。濕疹、暗瘡等皮膚問題都是近年流行透過中醫來治療的問題,但注意未必全部都在醫保計劃的受保範圍內,亦即是保險公司有權不賠償這些疾病的醫療使費。如你正考慮一份包含中醫項目的醫療保險,最好先細閱計劃的保障範圍。
如想更了解更多中醫項目的索償小貼士,你亦可參閱《門診醫療保險Claim中醫5大限制及小貼士》文章。
中醫美容項目 門診保險中醫保障包唔包?
大多數醫保的中醫項目保障都是以「醫療需要」為前提,但現時以「中醫」來包裝的美容服務非常廣泛,包括中醫美容針灸、暖宮、推拿等,以瘦身、美顏、去水腫為目標,如項目是以美容為目的,保險公司有權拒絕賠償。
還有另一點需要注意,如欲索償醫保中醫門診服務,你必需確保該個中醫門診服務是由註冊中醫師提供,並且能夠提供相關收據證明。最後提醒女士們要留意美顏針中醫效果因人而異,除了要了解美顏針禁忌、副作用以及索賠限制之外,即使你有其他中醫使費是針對醫療需要,但如未能在單據上證明提供中醫門診服務或藥物的醫師是註冊中醫,保險公司亦有權拒絕賠償。
想睇中醫都claim到? Blue WeMedi系列產品幫到你!!
在中醫美容以外,很多人都希望睇中醫可以claim到保險。現有公司醫療保險或個人醫保不足以全數賠償門診開支?Blue「WeMedi門診保」可以畀你全年無限次以優惠價睇中醫*,幫補你的門診醫療開支。
*每個門診醫療服務類別於每日可應診1次。折扣優惠會因應個別網絡醫生及每個門診醫療服務類別而有不同。 以上產品及優惠受條款及細則約束,詳情請參閱Blue網站。
參考資料: 保險業監管局 - 索償注意事項 保險業聯會 - 投保達人醒你–投購醫保精明攻略
睇中醫可唔可以 claim 保險?我的保險計劃包唔包睇中醫呢?中醫的認受性愈來愈廣,但未必全部的保險計劃都有保障睇中醫的醫療費用。想睇中醫可以claim 醫保?留意Blue資訊團隊為您提供的以下貼士。
睇清楚醫療保險計劃保障範圍
想睇中醫 claim 保險,首先要留意您的醫療保險計劃保障範圍有否包括中醫。如計劃適用於中醫,就要看清楚保險公司的網絡中醫及非網絡中醫的付款及索償方式,大可分為以下2種:
1. 看診時使用醫療卡,看診後只需於診所補回保障金額外差額
2. 看診後透過各種方式提交索償(多數用於非網絡中醫)
註冊中醫先有得 Claim
確認自己的保險有保障中醫之後,在求診前可以記住大原則:要到政府認可的註冊中醫求診。中醫有分幾種,除了註冊中醫外,還有「表列中醫」與非註冊中醫,為保障自己,看診前最好查明看診的中醫是屬於哪一種,例如診所門外有否掛上「註冊中醫」的執照。如有疑問,亦可以到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的網站搜尋該中醫的姓名,確認是否在註冊中醫名冊上。
針灸、拔罐、刮痧中醫保險包唔包?
針灸、拔罐、刮痧 ── 中醫療法有很多種,門診醫療保險的中醫門診保障會否全部都包呢?一般門診醫保的中醫項目都會包括基本的中醫診金,至於保障是否包含基本中藥,以及會包多少劑,受保人就需查閱清楚保單條款。另外不少中醫診所有提供針灸、拔罐與刮痧等服務,正在選購門診醫療保險的您要看清楚心儀計劃的中醫保障範圍會否包括這些項目。
睇跌打門診保險包唔包?
跌打、啪骨門診保險又包唔包?如果你的保單列明保障範圍包括跌打的話,一般都會包跌打的醫生診金與基本中藥/敷藥。不過在跌打看診與用藥之後的復康治療,例如按摩、推拿等,就未必在保障範圍內。
近年坊間出現很多「整骨」治療,為求診者提供啪骨、矯正姿勢等服務,這類又是否包括在保障範圍內?問這個問題前需謹記合資格的中醫門診賠償必須要由註冊中醫看診、施藥,而市面上按摩、推拿、整骨中心等不一定由註冊中醫師施術,此類中心雖提供的類近跌打的治療或其他中式療法,但如沒有註冊中醫看診施藥,就一般不會包括在門診保險的中醫保障項目內。
注意門診醫療計劃包含的處方中藥劑數
中醫的診金金額多數為固定;而藥費則另計,一般以劑數或日數計算,根據所用的藥物,每劑/日的費用會比診金浮動。中醫保險的保障範圍中,大多有列明最高賠償金額會保障多少劑/多少日的中藥,要注意如果自己的花費超出計劃保障金額,就未必會再 claim 到。
注意中醫索償限額
正如以上提到,門診醫療保險有分網絡內及非網絡內中醫。中醫保險計劃的條款中,或會列明部份治療項目即使在保障範圍內,亦會歸入非網絡內賠償,為免失了預算,就要仔細閱讀條款細節。
另外,門診醫療保險都會設每年/每月理賠限制,有些計劃以次數計算,亦有些計劃以總賠償金額計算,這點在你計劃療程與費用開支時亦不容忽視。
Blue門診醫療保險 一張電子醫療卡 全年無限次^以優惠價錢睇網絡醫生
正如以上所說,市面大部份門診醫療保險都設有每年索償金額或次數的限制,而且保費亦可能會因應受保人的年齡而變化,小朋友、長者的醫療保險一般都會較為昂貴。
Blue推出的門診醫療計劃──WeMedi門診保,讓你全年無限次^以優惠的診症費用使用指定網絡門診醫療服務,當中包括:普通科門診(連三天基本藥物)、專科門診(四天基本藥物)、物理治療、中醫、跌打、針灸治療、脊醫及牙科服務,由出生後15天至80歲都受保,減輕醫療開支。
^每個類別的門診服務於每日只可應診1次。 產品及優惠均受其條款及細則約束。
資料來源:
博愛中醫 – 常見問題CL Pro Facebook專頁- 睇中醫,保險包唔包?
大家第一次聽到「板藍根」一詞,可能就在2003年沙士初期爆發時,坊間一度盛傳板藍根可以預防及治療沙士,板藍根沖劑及藥材更被搶斷市。雖然後來多個醫學界人士澄清板藍根對沙士及其他冠狀病毒的功效未有明確的科學數據支持,但卻令更多人認識到板藍根這種中藥材。
Blue資訊團隊將在本文與您簡介板藍根的功效、副作用以及其他服用注意事項。
板藍根中藥
板藍根是一種中藥材(又稱北板藍根),產地主要來自中國東北、河南、河北、安徽、江蘇。板藍根英文:Indigowoad Root,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的根部,去掉莖部及枝葉後洗淨,經乾燥後被製成藥材入藥。外觀呈長圓柱形,每條長約10 – 30cm,表面呈淺黃色,外皮粗糙有皺紋,味道帶微甜後苦澀。
北板南根 南板藍根
板南根亦有南北之分,「板藍根」一詞泛指北板藍根,而南板藍根的外觀及功效上與北板藍根有明顯差別。單是藥材原料植物,兩者已經有大不同:南板藍根是爵床科植物馬藍的根莖及根,乾燥後被製成藥材;北板藍根則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只取根部。南板藍根主要產地為四川、福建、兩廣地區。外觀方面,南板藍根根莖比較多分枝,外皮顏色較深,呈深棕色,質地亦較北板藍根硬。
板藍根功效及板藍根中成藥
板藍根功效主要是清熱解毒、涼血利咽。板藍根性寒,主治風熱引發的感冒、發熱、喉嚨紅腫、溫毒發斑,亦可用於肺胃熱盛所致的口咽乾燥,腮部腫脹。
板藍根有清熱作用,坊間開始流行板藍根中成藥,如板藍根沖劑、板藍根顆粒等,可以隨時隨地用暖水沖服。而這此類板藍根顆粒沖劑都標榜有對付喉嚨痛、感冒發熱症狀、甚至是清熱以去暗瘡的功效,可以方便地在各大連鎖藥房買到。
部份板藍根顆粒沖劑更會加入大青葉,即是菘藍(板藍根原生植物)的葉部,製成複方板藍根顆粒產品,加強功效。
板藍根副作用
雖然說板藍根應用廣泛,但同樣要留意板藍根副作用以及食用禁忌,以下幾類體質人士服用時要分外注意:
1.體質虛寒者
板藍根性質偏寒,體質虛寒者如不當服用,有機會傷及脾胃,出現胃痛、腹瀉、食欲不振等不適。
2· 腸胃較敏感人士
板藍根有機會對消化道造成刺激,有患者服用板藍根後有明顯的消化道黏膜刺激症狀,如胃腸絞痛和消化道出血,需格外留神。
3· 藥物敏感人士
板藍根有藥性,同樣有機會引導藥物敏感,患者有機因此而出疹甚至過敏性休克,隨時有生命危險。
4. 老人家及小朋友
長者及兒童體質較弱,過度服用性寒的板藍根會令身體虛寒,引致不適。
板藍根食用禁忌
正如上文提到,板藍根性寒,有清熱作用,因此只適用於因風熱而引起的感冒症狀,如喉嚨痛、發熱等。但如果感冒症狀是因為風寒而引起,板藍根就未必適合。中醫學上,人的體質亦不只分寒熱兩類,可以混合濕、虛等因素,所以服用前最好先向中醫查詢。
板藍根對冠狀病毒功效的爭議
在2003年沙士肺炎爆發初期,內地網絡不斷流傳板藍根及金銀花中藥材能有效預防沙士冠狀病毒,甚至治療沙士肺炎,導致當年內地及香港出現搶購潮。事隔多年,「板藍根抗肺炎」偏方再被炒作, 「板藍根對肺炎或冠狀病毒是否有效」再次成為熱話。中西醫學者暫時未能找到具體臨床證據證明板藍根對新冠肺炎有直接功效。流言出處主要是因為板藍根對風熱感冒、發熱、喉嚨痛等與冠狀病毒病相似的症狀有效,因而被誇大炒作。至今板藍根對治療冠狀病毒的功效仍然成疑。
買中成藥都有得Claim保險?Blue全港首創^藥劑保險
想買中成藥清熱氣,或者是中西保健品調理身子?Blue首創藥劑保險──WeGuard藥劑EASY保,購買中西成藥及保健品,包括板藍根、牛黄解毒片等,只要是購自指定銷售商+,都可以透過Blue網上索償平台上載單據索償,可索償金額經FPS最快1小時內直接轉賬到您的銀行戶口,全程網上追蹤進度,過程簡易快捷#!
#有關產品之保障權益及條款、全部不保事項及主要風險詳情,請參閱產品概要及保單條款。
+指定銷售商包括所有於衞生署藥物辦公室的持牌藥商及我們認可的指定商戶。
資料來源:
香港浸會大學 - 中藥材圖像數據庫 - 板藍根
香港浸會大學 - 中藥材圖像數據庫 - 南板藍根
衛生署政府中藥檢測中心 - 板藍根與南板藍根
仙然坊 - 板藍根顆粒與復方板藍根顆粒的區別
科普中國- 板藍根你用對了嗎?
維基百科 - 板藍根
百度百科 - 板藍根
黃祈真中醫診所 Facebook專頁 - [中藥小常識] 板藍根、南板藍根、大青葉、青黛
没有更多文章
選擇
主題標籤
日期範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