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正是什麼意思?認識心律不正症狀、成因及食物的影響

刊登日期 :
2025年05月22日
更新日期 :
2025年09月24日
目錄
Blue健康達人
Blue健康達人

Blue作為全港首間網上人壽保險公司,致力提供一系列與你息息相關的資訊,包括健康小貼士、保險及理財教學,甚至日常生活小知識等。透過Blue網站或BlueHK手機APP投保各類保險方案,輕鬆獲得周全保障。

這篇文章有多有用?

按一下星星來評分!

Average rating 0 / 5. Vote count: 0

目前沒有投票!成為第一個為這篇文章評分的人。

分享

你有否試過突然感覺心跳加快、忽快忽慢,甚至有點喘不過氣?到底是一時壓力大,抑或是心律不正?造成心律不正的因素有很多,要了解背後原因,才能找到紓緩的方法。Blue健康達人將從心律不正的症狀及成因講起,帶大家認識自己的心臟,同時介紹生活作息及食物與心律不正之間的關係,再舉出紓緩的方法。

什麼是心律不正?可分為哪幾類?

心臟可說是我們身體的「引擎」,負責將血液泵送到全身。在身體正常、健康的情況下,心臟會以有規律的節奏跳動輸出血液,確保每個器官都獲得足夠的氧氣和養分。然而,某些情況下心臟跳動會出現異常,可能突然加快、減慢,甚至亂跳,這種情況就稱為「心律不正」。

因此,心律不正簡單來說就是心臟跳動的節奏失去了規律。正常的心跳每分鐘為50至100下,但當心臟的「電流」傳導出現問題,心跳就會變得過快、過慢,甚至毫無規律,不單會令人感到不適,嚴重情況更可能危及生命。從分類上,心律不正可分為心跳過快、心跳過慢或心臟亂跳,當中以心跳過快最常見,尤其高機率出現在中、老年人身上。

心律不正的常見症狀

心律不正症狀因人而異,部分人或有心律不正但完全沒有感知到不適,但普遍根據心律不正種類常有以下症狀:

心室纖維顫動(VF)

心室纖維顫動是所有心律不正中最嚴重的一種,屬於極高危等級。這種情況下,心室出現極度快速且混亂的電活動,心臟無法有效泵血,導致全身器官(特別是腦部)瞬間缺氧。這種心律不正症狀包括突然失去意識、暈倒、抽搐,甚至在數分鐘內出現心臟驟停。若未能即時進行心肺復甦或使用自動體外除顫器(AED)急救,極短時間內就會導致猝死。心室纖維顫動是半數心臟病猝死個案的主因,發作時極為危急,必須即時處理。

心房纖維顫動(AF)

心房纖維顫動屬於中至高危的心律不正,是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情況之一。患者的心房會急速且紊亂地顫動,令心跳變得不規律,有時每分鐘可高達200次。常見症狀包括心悸、心跳加快、心跳不規律、氣促、胸悶、頭暈、疲倦,甚至運動耐力下降;然而亦有部分心房顫動患者可能不會出現任何症狀,因此難以察覺。心房纖維顫動雖然不會即時致命,但會大大增加中風風險(比一般人高出5倍),因為心房無法有效收縮,血液容易在心房內凝固形成血栓,進一步導致腦中風、腎臟或肢體血管栓塞等嚴重併發症。

心室性心搏過速(VT)

心室性心搏過速屬於高危心律不正,特點是心跳極快,通常每分鐘超過120下。心室性心搏過速發作時,心臟雖然仍有規律跳動,但速度過快,導致泵血功能大幅下降。患者會出現心悸、胸痛、頭暈、頭重腳輕、全身無力、氣促,嚴重時可出現血壓下降、意識模糊甚至昏厥。若情況持續而未及時處理,可能會惡化成致命性的心室纖維顫動,導致心臟驟停,因此必須及早監察和治療。

病竇症候群(SSS)

病竇症候群主要見於長者,是因為心臟的「節奏器」竇房結功能異常,屬於中度至高危的心律不正。患者在休息時心跳會異常緩慢,運動時心跳又不能適度加快,甚至出現心跳時快時慢的現象。早期可能沒有明顯心律不正症狀,隨著病情加重,會出現容易疲倦、全身乏力、頭暈、氣促,嚴重時會反覆昏倒或突然失去意識。有些患者在昏倒前會感到心悸或胸悶。病竇症候群若未及時治療,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及安全,甚至增加猝死風險。

室上性心搏過速(SVT)

室上性心搏過速屬於危險性較低的心律不正,但發作時仍會帶來明顯不適。室上性心搏過速通常會突然發作,持續時間由數分鐘至數小時不等。患者會感到心悸、心跳急速、頭暈、氣促,部分人會有胸悶或輕微昏暈感。雖然一般不會直接危及生命,但若室上性心搏過速頻繁發作,部分患者在發作時可能因心臟泵血不足而出現短暫意識模糊,仍會嚴重影響生活。

心律不正成因及高危人士

以上認識了心律不正症狀,背後的成因又有哪些?哪類人士要特別注意風險?可以分為以下3大方面:

心臟問題

心律不正最直接的成因是心臟本身的結構或功能出現異常,常見包括冠心病(即心臟血管阻塞)、心臟瓣膜病、心臟衰竭,以及先天性心臟病。這些疾病會令心臟的電流傳導系統受損,導致心跳節奏失去正常規律。例如冠心病可令心肌缺氧,影響心臟細胞產生和傳遞電訊號的能力;心臟瓣膜病會令心臟腔室壓力改變,間接影響心律。曾接受心臟手術或心臟有疤痕組織的人士,亦較容易出現心律不正。這類患者通常屬於高危群組,尤其是年紀較大或本身有多種心臟病問題的人。

身體其他問題

除了心臟本身的問題,其他身體狀況亦可能是心律不正的成因,增加風險,包括:

  • 高血壓和糖尿病是最常見的因素,這些慢性病會長期加重心臟負擔,令心臟結構和功能逐漸改變、變弱
  • 甲狀腺功能異常(無論屬於亢進或低下)可影響心跳速度和規律
  • 血液中的電解質(如鉀、鈣、鎂)若出現失衡,會干擾心臟電流的傳導
  • 部分慢性腎病、貧血、或嚴重感染等全身性疾病,亦是有機會誘發心律不正的成因
  • 睡眠窒息症會令夜間時體內血氧下降,反覆刺激心臟要加快跳動,增加心律不正的機

以身體狀況單獨或同時出現,都會提高心律不正的風險。

生活習慣及家族病史

生活習慣亦是心律不正的重要成因之一。長期吸煙、過量飲酒或經常飲用含咖啡因飲品都會刺激心臟,令心跳變得不穩定。習慣熬夜、作息不定、長期壓力大或情緒波動,亦會影響自律神經系統,令心臟規律更容易失常。部分藥物(包括部分感冒藥、減肥藥),亦可能直接影響心臟電流傳導,構成心律不正。

此外,隨著年紀增加,心臟功能自然退化,心律不正的風險亦會上升,因此年齡增長和家族有心律不正病史的人士也屬於高危群組。

心律不正對身體的影響

心律不正不只是「心跳不正常」,若長期處於這狀況而沒有妥善控制,可能會導致嚴重併發症。當中最常見的是中風,特別是心房顫動患者,因心臟亂跳令血液容易凝固,形成血栓、血塊,萬一隨血液流到腦部,就會引致中風。此外,心律不正亦會令心臟泵血效率下降,長遠可能導致心臟衰竭,甚至突然猝死。

日常方面,心律不正會令患者體力明顯下降,即使只是做家務、上班或日常走動,都會覺得很容易疲倦。這種體力不足的情況,源於心臟無法將足夠的血液和氧氣送到全身,令身體各部位長期處於「供應不足」的狀態。心律不正亦可令身體運動能力大受影響,患者在運動或做劇烈活動時,特別容易出現氣喘、呼吸困難、心悸或胸悶等不適,或突然頭暈、眼花,嚴重時甚至可能會暈倒。患者或會擔心不適而減少運動量,反而長遠對身心健康不利。

食物與心律不正的關係

心律不正應避免的食物

食物對心律不正有直接和間接的影響,部分食物和飲品會刺激心臟,增加心律不正的風險:

  • 咖啡、濃茶、汽水及能量飲品一般都含有咖啡因,或會令心跳加快,容易誘發心律不規律
  • 更需注意的是酒精類飲品,酒精會干擾心臟的電活動,影響心臟維持正常節律的能力,甚至即使只偶爾飲酒,亦會增加心房顫動的風險
  • 高鹽、高脂、高糖(即「三高」食物)飲食會增加心臟負擔,長遠對心臟健康不利

心律不正應多吃的食物

除了以上應該避免的飲品及食物,要預防心律不正亦可以多攝取對心臟健康的食物:

  • 蔬菜、水果:富含膳食纖維、鉀、鎂、維他命 C 及多種抗氧化物,能幫助維持血壓穩定,促進血管健康,減少心律不正發生
  • 全穀類:糙米、紅米、燕麥等全穀類都含豐富膳食纖維、維他命 B 雜及礦物質,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風險
  • 深海魚:如三文魚、鯖魚等深海魚富含 Omega-3 脂肪酸,能降低發炎反應、減少異常心跳、降低血壓和三酸甘油脂,有助預防心律不正
  • 豆類:黃豆、黑豆、刀豆、鷹嘴豆等豆類含有豐富的植物性蛋白質、膳食纖維、鉀、鎂等礦物質,能維持心臟電解質平衡,幫助穩定心律

日常中預防心律不正

想預防心律不正,保持健康生活習慣亦非常重要。建議定期做適量運動,每星期進行2小時的中等強度運動,例如快步行、游泳、踩單車,有助增強心臟功能。不過要注意運動要適量及循序漸進,一下子做過度劇烈的運動,反而可能增加心律不正風險。

同時要保持充足睡眠和有規律的作息,避免長期熬夜。精神對於心臟健康亦有影響,找尋適度紓緩壓力的方法,例如深呼吸、冥想或與他人傾訴,減少情緒波動。若能保持情緒穩定、心情愉快,有助維持心臟的正常規律。

有心律不正家族病史、有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病等慢性病的人士,或曾出現心悸、頭暈、暈倒等情況,都應該定期接受身體檢查,尤其是定期做心電圖檢查,如有心律不正問題亦能及早發現。

心律不正的治療

心律不正的治療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訂合適的方法。隨著醫學科技進步,現時治療心律不正的方法已經趨向多元化,包括藥物控制、微創手術及植入心臟儀器,目標是協助患者恢復正常心跳、減輕不適,並預防嚴重併發症。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是心律不正常見的處理方式之一。針對不同類型的心律不正,醫生會處方合適的抗心律不正藥物,協助穩定或調整心跳。這些藥物主要分為3類,包括控制心率(如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通道阻斷劑)、控制心律(如胺碘酮、索他洛爾等)以及預防血栓(如新一代抗凝血藥物)。心房顫動患者,尤其需要長期服用抗凝血藥以預防中風。

微創手術

導管消融術是現時治療心律不正的標準手術之一。這項微創手術會在局部麻醉下進行,醫生利用導管將電極送入心臟,精確定位並消除導致心律不正的異常電流路徑。導管消融術對於多種心律不正(如心房顫動、心室跳動過快)都成效良好,成功率高,而且可望減少長期對藥物的依賴。部分患者經手術後,心律問題可獲得根治,回復正常生活。

心臟儀器

對於心跳過慢、傳導阻滯或有猝死高風險的患者,醫生可能會建議植入心臟儀器。心臟起搏器(Pacemaker)適用於心跳過慢或傳導障礙的患者,能自動監測及調節心跳,預防昏厥。若患者有嚴重心跳過快或評估有猝死風險,則可考慮植入人工心臟除顫器(ICD),當偵測到致命性心律不正時,會自動發出電擊糾正心跳。此外,部分心臟衰竭合併心律不正的患者,亦可考慮心臟再同步治療裝置(CRT),改善心臟泵血效率。

Blue WeCare危疾保障計劃 為你保障心臟問題

以上Blue健康達人講解了心律不正的相闗知識,了解心律不正成因及症狀,並認識從生活習慣及食物等方面預防心律不正,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擔心萬一出現心臟問題怎麼辦?Blue「WeCare 危疾保障計劃1」保障包括心臟病發作的3大危疾,而「WeCare 109%回贈危疾保」涵蓋38種危疾及4種特別疾病,當中包含6種心臟相關危疾,保障期內若未曾索償可獲109%保費回贈!兩種危疾產品18至65歲人士皆可投保,申請程序簡易,無須驗身。Blue另有更多危疾保障,立即按了解詳情。

上述產品只計劃於香港境內出售,產品及優惠受條款及細則約束,詳情請參閱相關產品概要及保單條款。

聯絡Blue了解更多保險方案

Blue提供儲蓄人壽意外危疾門診醫療藥劑等多種保險產品。如欲了解更多,歡迎直接WhatsApp +852 9559 5665查詢。


參考資料:

  1. 香港港安醫院 – 心律不正診斷方法 | 病症及治療 
  2. 香港港安醫院 – 患有心悸是什麼感覺?如何判斷症狀?了解心悸的原因與治療心悸的方法
  3.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 – 心律不正不整 | 原因病徵 | 治療手術
  4.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 – 【預防心房顫動的6大要訣】
  5. 醫院管理局 – 心律不正
  6.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 – 個心亂跳原來有得醫?!
  7. 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 – 心律不整衛教網
  8. Hello 醫師 – 心律不整怎麼辦?心跳不規律的症狀、原因、治療
  9. 拉菲爾人本診所 – 心律不整怎麼辦?有甚麼症狀?可以治好嗎?
  10. 領康醫療 – 心律不正|健康資訊
  11. 醫思健康醫療中心 EC Healthcare Medical Centre – 心律不整全面解析:症狀、原因及治療方案
  12. 臺北榮總護理部健康e點通 – 心律不整之照護

以上資料由 Blue健康達人 提供,僅供參考及作教育用途,不應被視作為醫療建議、任何形式之要約或推薦購買保險產品。Blue不保證資訊的完整性和準確性,以上產品及優惠詳情請參閱相關產品文件及網頁。若你有任何醫療相關疑問,應諮詢醫生或其他醫護專業人員。對於閣下因本文刊載的任何資訊而可能招致的損失、損害賠償、訟費或其他開支及責任,Blue概不負責。

Blue健康達人
Blue健康達人

Blue作為全港首間網上人壽保險公司,致力提供一系列與你息息相關的資訊,包括健康小貼士、保險及理財教學,甚至日常生活小知識等。透過Blue網站或BlueHK手機APP投保各類保險方案,輕鬆獲得周全保障。

分享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