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綜合症是一種罕見基因疾病,主要影響神經系統發展。常見的天使綜合症病徵涵蓋多方面發展異常,需長期接受醫療與復康治療。其致病原因多與基因異常相關,雖會影響日常生活,但天使綜合症患者壽命長短與一般人無異。Blue健康達人將深入介紹天使綜合症症狀、原因及其對壽命的影響,協助患者家長更好地了解和照顧患者。
什麼叫做天使綜合症? test
天使綜合症(Angelman Syndrome, AS),又稱「快樂木偶症」,是一種罕見的神經發育障礙疾病,發生率大約是15,000分之1 [1]。天使綜合症發病原因主要由第15號染色體上的UBE3A基因缺陷或突變引起[2]。患者通常在嬰兒後期或幼兒期出現明顯的發展遲緩、語言障礙、運動協調困難及異於其他小朋友的行為。
罹患天使綜合症的原因
天使綜合症原因在於源自母親的第15號染色體上的UBE3A基因異常。UBE3A基因位於第15號染色體的q11至q13區段,區段裡面包括UBE3A基因及印記中心(Impringting Centre)。然而在大腦中,只有源自母親的UBE3A基因會發揮功能,而源自父親的那一組則是處於關閉狀態。因此,一旦母親來源的UBE3A出現缺失、突變或印記異常,大腦便無法製造正常的UBE3A蛋白,從而引發天使綜合症 [2][3]。
絕大多數個案屬於非遺傳性基因異常,屬於胚胎發育時出現的基因突變或調控異常,父母本身可能不帶有此疾病,家族中通常也沒有相關病史。根據香港天使綜合症基金會的資料顯示,其具體的致病機制包括:
染色體片段缺失(約70%): 最常見的原因,源自母親的第15號染色體上缺失包含UBE3A基因的片段
UBE3A基因突變(約10-20%): 源自母親的UBE3A基因本身發生突變
單親二體症(約2-7%): 患者的兩條第15號染色體均遺傳自父親,導致沒有活躍的UBE3A基因
印記中心缺陷(約3-5%): 基因印記的調控機制出現問題,錯誤地將母親的UBE3A基因「靜默」,無法發揮其功效
未知原因(約10%): 仍有少數其他未知原因[2][3]
天使綜合症的病徵與症狀
根據美國國家罕見疾病組織(NORD)資料顯示,天使綜合症症狀在出生時並不明顯,家長和醫生多於嬰兒後期至幼兒期才會逐漸察覺到異狀。
天使綜合症病徵主要在嬰兒6至12個月大時開始顯現,最早期的徵兆包括發展遲緩,例如學坐、學爬、學走的時間明顯比同齡兒童慢,或甚至無法學會。大多數患兒會在1至4歲間被確診,因為這時語言發展障礙、運動協調困難及特殊行為特徵較為明顯 [3]。天使綜合症初期病徵包括:
嬰兒其發展遲緩(如坐、爬、走路較慢)
明顯語言發展障礙(極少或無法說話)
運動協調困難(動作笨拙、步姿不穩、手腳顫抖)
異常快樂、經常無故大笑或微笑
容易興奮、經常拍手
餵食困難、吞嚥能力障礙
小頭症(頭圍偏小)[3]
天使綜合症兒童時期的症狀
隨著年齡增長,天使綜合症的症狀會更加明顯。這一階段,神經發育障礙影響學習、語言及行為,患兒通常需要特殊教育與持續治療。
嚴重學習障礙及認知發展遲緩
幾乎無法說話,但能理解簡單指令
以手勢、溝通板代替語言表達
明顯的運動障礙(包括步姿僵硬、手腕及手肘彎曲)
睡眠障礙(入睡困難、夜間易醒)
部分患兒有明顯面部特徵,如下頜突出、口部較寬、舌頭外露、牙齒稀疏 [3]
天使綜合症成年後症狀變化
進入成年後,部分症狀會有所變化,但天使綜合症的核心障礙(如語言、學習及運動協調困難)普遍會持續。隨著年齡增長,部分患者可能出現新的健康問題。
癲癇發作多數會減輕或消失
可能出現關節僵硬、行動能力下降、脊柱側彎
某些面部特徵會更明顯
有機會出現肥胖及視力問題 [3]
天使綜合症是自閉症嗎?
天使綜合症和自閉症是不同的疾病,但部分症狀和表現容易讓人混淆。例如,天使綜合症症狀常見語言及認知發展遲緩,且在社交互動上會遇到困難,這與自閉症特徵相似。不過,天使綜合症源於基因異常,而自閉症則屬環境及遺傳因子影響,因此兩者在診斷和治療方法上也不同。
天使綜合症診斷方法
天使綜合症的診斷主要依賴臨床觀察與基因檢測。由於天使綜合症早期症狀與其他發展障礙相似,醫生通常會根據嬰幼兒的發展遲緩、語言障礙、運動協調困難及典型行為特徵進行初步判斷。為了確認診斷,醫生亦會進行一系列遺傳學檢查:
染色體微陣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檢查第15號染色體是否有缺失,這是常見的天使綜合症病徵之一
甲基化分析(DNA Methylation Testing):偵測基因印記異常,能識別大部分天使綜合症患者
UBE3A基因突變分析:檢查是否有UBE3A基因的突變
單親二體(UPD)檢測:分析第15號染色體是否都來自父親 [3]
這些檢查能幫助醫生區分天使綜合症與其他相似疾病(如PWS普瑞德威利綜合症),並確認具體的致病機制。
天使綜合症會好嗎?天使綜合症治療方法
目前天使綜合症尚未有根治方法,治療主要針對控制各種天使綜合症症狀,目標是提升患者的生活質素與功能表現。治療方式包括:
癲癇控制:使用抗癲癇藥物控制發作,並根據個別反應調整藥物種類與劑量
物理治療:針對運動協調障礙這類天使綜合症病徵,進行步姿、平衡及肌力訓練,幫助改善行動能力
語言治療:雖然大部分患者語言發展有限,但可透過手勢、圖片、輔助溝通工具等方式加強溝通能力
職業治療:協助提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應對天使綜合症病徵帶來的困難
行為治療:針對過動、注意力不集中、特殊行為等問題作治療
睡眠管理:可考慮藥物或行為療法改善睡眠障礙
營養與吞嚥輔助:對餵食困難者提供飲食指導,或必要時使用胃管餵食 [4]
天使綜合症會影響壽命嗎?
根據目前醫學文獻及臨床觀察,罹患天使綜合症壽命並不會明顯縮短。大部分天使綜合症患者在出生時身體健康,心臟、腎臟、肝臟等主要器官功能與一般人無異,也不會因天使綜合症而增加罹患癌症或腫瘤的風險。
然而,部分天使綜合症患者的壽命可能會受到某些併發症影響,例如嚴重癲癇發作、癲癇猝死、吞嚥困難導致的吸入性肺炎,以及因運動協調障礙而增加的意外風險。這些天使綜合症病徵若未妥善處理,可能對健康構成威脅 [4]。
家長如何面對及預防
只要妥善照顧,絕大多數天使綜合症病患壽命接近一般人,且能健康成長。家長應及早留意孩子是否有發展遲緩、抽搐等天使綜合症病徵,及時求醫和進行基因檢測。懷孕期間可考慮染色體檢查,雖無法完全預防,但能及早發現。建議多尋求專業和支援團體(例如香港罕見疾病聯盟)協助,減輕照顧壓力。
家庭健康保障 給香港家長的安心選擇
在小朋友成長過程中,難免遇上感冒、發燒、輕微不適等令家長擔心的日常健康小問題,自然要安排就醫檢查。一連串的門診、專科諮詢往往會帶來一筆不小的費用,Blue推出WeMedi 門診保,為各家庭提供全年無限次門診保障*,包含兒科專科,孩子自出生15天起即可受保,以優惠費用享用所需醫療服務,家長能安心應對各類健康諮詢及檢查。
此外,我們亦設有WeCare 危疾保障計劃,家長可考慮為自己投保,萬一患上突發疾病時仍能減輕家庭經濟壓力,為家庭建立更全面的保障,讓另一伴可安心照顧孩子成長。
WeMedi 門診保WeCare 危疾保障計劃1- 全年無限次以優惠價享用8大門診服務* - 全港800+指定醫生任你睇,涵蓋普通科、專科、物理治療以至牙科服務等門診服務 - 可為配偶、子女及父母投保- 涵蓋癌症、心臟病發作及中風3大主要危疾 - 保障額為HK$10萬至HK$250萬
* 每個門診醫療服務類別於每日可應診1次。折扣優惠會因應個別網絡醫生及每個門診醫療服務類別而有不同。 上述產品只計劃於香港境內出售,以上產品及優惠受條款及細則約束,詳情請參閱相關產品概要及保單條款。
及早認識及識別基因罕見疾病
以上內容介紹天使綜合症的初期病徵與症狀,並說明其發病原因以及影響天使綜合症患者壽命的潛在風險。家長若能及早了解這類基因罕見疾病,不僅有助於懷孕規劃期間作出更充分的準備,也能為日後的照顧和支援提供更全面的參考依據。
聯絡Blue了解更多保險方案
Blue提供儲蓄、人壽、意外、危疾、門診醫療及藥劑等多種保險產品。如欲了解更多,歡迎直接WhatsApp +852 9559 5665查詢。
參考資料:
1. 香港天使綜合症基金會 - 關於天使綜合症 2. 科德施 - 什麼是天使綜合症 Angelman Syndrome? 3. NORD - Angelman Syndrome 4. Cleveland Clinic - Angelman Syndrome
以上資料由Blue健康達人提供,僅供參考及作教育用途,不應被視作為醫療建議、任何形式之要約或推薦購買保險產品。Blue不保證資訊的完整性和準確性,以上產品及優惠詳情請參閱相關產品文件及網頁。若你有任何醫療相關疑問,應諮詢醫生或其他醫護專業人員。對於閣下因本文刊載的任何資訊而可能招致的損失、損害賠償、訟費或其他開支及責任,Blue概不負責。
最新文章
妳有否在如廁或更換貼身衣物時,發現私密處出現異常的分泌物,或有下體痕癢,有異味?這些不適的症狀可能是確診陰道炎的警號。根據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資料統計顯示,約有14.9%的基層婦女曾被檢查出患有陰道炎,反映這類感染炎症是為常見的一種婦科疾病 [1],所以了解陰道炎的症狀、原因,以及如果被診斷出陰道炎該如何正確治療,是女性需要注意的健康課題,Blue健康達人將提供完整解答,帶妳全面了解陰道炎。
陰道炎的致病原因及症狀有哪些?
陰道炎可能由細菌、真菌或其他病原體感染引起,不同的感染型態會有不同的病症。要準確判斷屬於哪一類陰道炎,除觀察症狀外,最可靠的方法是接受相應檢查或,確認感染類型,方便進行針對性的治療。依據陰道炎致病的原因,在臨床上比較常見有3種類型:
念珠菌性陰道炎(Candida Vulvovaginitis)
主要症狀:
分泌物異常:症狀普遍為出現白色芝士狀或豆腐渣狀的分泌物,質地為濃稠、塊狀,通常沒有明顯異味。
外陰出現痕癢:外陰部出現較為嚴重的痕癢,伴隨紅腫及灼熱或刺痛感。
疼痛情形:排尿或性行為時可能出現疼痛感,嚴重時外陰部與會陰會有潰瘍發生,並附帶劇烈痛楚。
致病因素:
免疫力低下:造成這種陰道炎的原因多為免疫力低,造成陰道內的少量存在的真菌過度繁殖,引發感染。
抗生素濫用:過度濫用抗生素會抑制、破壞原本陰道內的正常細菌,導致菌叢不平衡,使真菌大量增生。
糖尿病與高糖飲食: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或高糖飲食者,罹患的機率相對而言較高,因陰道粘膜與周圍組織的糖分,會增加真菌的繁殖速度。
念珠菌感染一定要看醫生嗎?
雖然這種陰道炎症狀普遍較輕,但在3種常見的陰道炎類型中,感染率最高。美國CDC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指出:約有75%停經前的婦女會有一次或以上的感染,反覆發作的機率也高達45% [2];所以若感染這類型陰道炎,應及早就醫,並遵從醫生的指示配合治療,才能避免後續的影響或其他婦科併發症與疾病慢性化。
細菌性陰道炎(Bacterial Vaginosis)
主要症狀:
分泌物型態:陰道分泌物增加,通常為乳白色帶有腥味、質地較稀薄。
異味產生:下體出現異常魚腥味,在性行為後或月經結束後尤其明顯。
疼痛情形:這類陰道炎疼痛症狀較不明顯,患者多在排尿時偶有輕微刺痛感。
致病因素:
過度清潔:細菌性陰道炎原因多為頻繁清洗、灌洗陰道,造成陰道的酸鹼度(PH值)出現不平衡,細菌過度滋生
多重性伴侶:不當或過度的性行為可能使陰道內的菌叢被破壞,增加感染的風險。
子宮避孕器:香港專科健康平台指出,使用「子宮內避孕器」可能為增加細菌性陰道炎感染的原因之一。
滴蟲性陰道炎(Trichomoniasis)
主要症狀:
分泌物型態:典型為膿狀、黃綠稠狀,有明顯的異味、腥臭味,有時也可能出現泡沫狀的分泌物。
外陰出現痕癢:滴蟲性陰道炎常有嚴重痕癢症狀,但多在外陰部發生。
疼痛情形:經常會連同尿道感染,患者會在小便時出現不適與疼痛感;部分患者在外陰部及陰道同時出現疼痛,或在性行為後有出血情形。
致病因素:
性行為傳播:為滴蟲性陰道炎最主要的傳染原因,不安全的性行為使滴蟲透過體液傳播。
間接性傳染:滴蟲離開人體後仍可存活一段時間,可因共用洗漱用品、貼身衣物或在公共浴池、溫泉泡澡時受到感染。
母嬰傳播:受到滴蟲感染的孕婦,於生產過程中可能會經由產道感染新生兒。
為什麼私密處會一直發炎?
私密處發炎的原因除了上述提到的感染因子與傳播途徑之外,不良的生活習慣也可能是陰道發炎的原因。由於私密部位環境本身就較為潮濕、悶熱,再加上不正當的日常清潔或衛生習慣更容易致使陰道發炎,比如:
不良衛生習慣:過度清潔陰道(使用刺激性洗劑)、長期穿著不透氣長褲,或月經期間沒有正常更換衛生用品,導致陰處潮濕悶熱。
生活習慣導致免疫力低落: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營養不良、壓力過大、熬夜、抽菸等都會削弱免疫系統,使陰道內的好菌壞死,抵抗力下降,細菌或真菌就容易繁殖,造成發炎。
飲食結構不均衡:喜歡高糖飲食者,容易因為過度的糖分攝取,導致陰道及周圍因為需要排出多餘的葡萄糖,使陰部環境糖分含量提升,誘發細菌滋生。
陰道炎檢查方法
以上介紹過的3種陰道炎,雖然致病原因不同,但都可能出現「分泌物變多、異味、搔癢、灼熱感」等類似的陰道炎症狀,所以單靠症狀或是分泌物型態較難去辨別炎症的種類,需採用進階的化驗檢查輔助,才能有效對症下藥。以下為常見的3種陰道炎症之檢查方法:
念珠菌性陰道炎
在臨床症狀評估中,這類型陰道炎的分泌物為白色芝士狀。進一步的檢查則會以陰道內PH值是否低於4.5為判定準則之一,或將陰道分泌物濕片(分泌物混合生理食鹽水)與 10% 氫氧化鉀溶液簡易處理後放至顯微鏡下,觀察是否存在菌種的芽孢、菌絲或假菌絲(如檢測結果不明確則抽取分泌物進行菌種培養)。
細菌性陰道炎
除乳白色分泌物為診斷細菌性陰道炎的症狀之一外,臨床上醫生也會藉由分泌物的PH值測試、將分泌物濕片放至顯微鏡下檢查,例如以濕片觀察是否含有線索細胞(Clue cell),同時進行氨臭味測試(Whiff test),將分泌物加入氫氧化鉀確認有否出現強烈氨味來佐證。部分情況下會採用革蘭氏染色法(Gram stain)做菌叢鑑定,以確認致病菌種。
滴蟲性陰道炎
滴蟲性陰道炎診斷最常用的方式,是直接採集陰道分泌物實施顯微鏡濕片檢查,觀察是有出現滴蟲原蟲的活動痕跡,若無法明確地於濕片中確認病原,可採用核酸擴增檢測(NAATs)等分子診斷方式;部分快速篩檢會使用快速抗原檢測(RAT)或專門培養法(如培養滴蟲原蟲)來提升診斷的準確率。
陰道炎治療方式
由於陰道炎容易反覆發作,也可能連同其他婦科疾病,所以在出現症狀時應及時就醫治療,以免造成反覆感染,以下為對應上述陰道炎症狀的主要治療方式:
念珠菌性陰道炎主要治療方式:
氟康唑(Fluconazole):口服藥物,適用於感染程度嚴重、範圍大或反覆確診的患者。
克霉唑(Clotrimazole):常見的陰道塞劑,需每日放入陰道,通常療程為5至7天。亦有軟膏/乳膏裝,塗抹於外陰部,針對紓緩外陰痕癢、紅腫、灼熱。
細菌性陰道炎主要治療方式:
甲硝唑(Metronidazole):口服抗生素藥劑,通常用藥量為500mg,每日2次,需連續7天服用。
克林黴素(Clindamycin):可選口服或陰道塞劑,常用於對甲硝唑不耐的患者。作為陰道塞劑能協助維持弱酸性環境,有助於預防復發。臨床顯示有88%連續使用6個月的患者不再反覆發作。
滴蟲性陰道炎主要治療方式:
5-硝基咪唑類抗生素:甲硝唑、替硝唑(Tinidazole)、塞克硝唑(Secnidazole)都是常見的口服治療藥物。
伴侶需同時治療:因滴蟲性陰道炎是主要透過性行為傳播的疾病,為避免反覆交叉感染,需同時進行療程。
私密處如何保養?有效預防陰道炎的方法
除了藥物治療之外,為防患於未然,也需要同時配合生活習慣及飲食模式,才能有效預防陰道炎症:
穿著:保持私密處乾爽、通風,選擇較為寬鬆的衣物,避免長時間穿著緊身衣物。
衛生習慣:每日更換內褲,定期棄置舊的貼身衣物;經期時需及時更換衛生用品。
避免過度清洗: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劑或直接灌洗陰道、減少使用私處香氛清潔產品,以免破壞陰道菌叢。
安全性生活:使用安全套以防交叉傳染與其他未知的性病感染,應避免有不固定的性伴侶。
規律作息與壓力紓解:減少熬夜保持足夠睡眠,也可以增加運動量減緩生活壓力。
調整飲食習慣:多補充維他命A、C、E與蔬果等高纖維食物,有助於提升陰道黏膜健康;同時避免攝取過多糖分,減少因高糖飲食帶來的隱患。
定期婦科檢查:及早篩檢、發現陰道菌態變化或其他異常,及時預防與治療陰道炎症。
女性健康不可忽視,Blue WeMedi門診保守護妳
陰道炎易反覆發作,症狀通常包括痕癢以及紅腫、疼痛,不僅影響日常生活,也可能造成情緒困擾,甚至影響睡眠與心理健康。因此,透過了解陰道炎的原因,並採取正確的預防與治療陰道炎的方式,有效控制病情,是維護女性健康的關鍵。Blue WeMedi 門診保為妳提供穩健的保障方案,只需出示電子醫療卡,即可於全港800多個指定醫生(包含婦科)無限次以優惠價看診,守護妳的健康。
Blue「WeMedi 門診保」產品特點- 全年無限次以優惠價享用8大門診服務*- 全港800+指定醫生任你睇- 涵蓋普通科門診(連3天基本藥物)、專科門診(連4天基本藥物)等牙科之門診服務- 可為配偶、子女及父母投保
* 每個門診醫療服務類別於每日可應診1次。折扣優惠會因應個別網絡醫生及每個門診醫療服務類別而有不同。
上述產品只計劃於香港境內出售,受條款及細則約束,詳情請參閱相關產品概要及保單條款。
聯絡Blue了解更多保險方案
Blue提供儲蓄、人壽、意外、危疾、門診醫療及藥劑等多種保險產品。如欲了解更多,歡迎直接WhatsApp +852 9559 5665查詢。
參考資料: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SoCO) - 婦女生理健康與就業研究調查報告
CDC(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 Candidiasis Treatment Guidelines 念珠菌感染治療指引
Zenith Medical - 專家帶你解構念珠菌感染的原因
Urban Medical 都會醫療 - 細菌性陰道炎症狀
香港家庭健康服務(FHS) - 婦女生殖健康資訊:陰道炎
香港專科中心 - 陰道炎的症狀與治療
高美醫學健康網(Kaomei) - 陰道感染與免疫力低下的關係
台大醫院健康電子報 - 女性陰道炎的防治之道
MSD Manuals 專業版 - Bacterial Vaginosis (BV) — 診斷與處理
MSD Manuals 專業版 - Candidal Vaginitis — 念珠菌性陰道炎
Mayo Clinic 梅約診所 - Trichomoniasis — 診斷與治療
以上資料由Blue健康達人提供,僅供參考及作教育用途,不應被視作為醫療建議、任何形式之要約或推薦購買保險產品。Blue不保證資訊的完整性和準確性,以上產品及優惠詳情請參閱相關產品文件及網頁。若你有任何醫療相關疑問,應諮詢醫生或其他醫護專業人員。對於閣下因本文刊載的任何資訊而可能招致的損失、損害賠償、訟費或其他開支及責任,Blue概不負責。
早前Blue資訊團隊曾為你送上延期年金懶人包,以及如何善用扣稅三寶的扣稅攻略,在本文我們將與你探討由政府牽頭的香港年金(公共年金計劃)以及各私營終身年金計劃的比較貼士。
經常有人問到「政府年金值得買嗎?」,到底公共年金計劃有甚麼利弊?我們為你送上《香港年金懶人包2》。
香港年金計劃
於上一篇文章,我們曾提及年金為一種長年期的保險產品,可以分為兩種,分別是「延期年金」及「即期年金」:
「延期年金」可分期或一次性繳付保費,可作扣稅之用,適合在職人士投保。
「即期年金」則需要一次過繳付保費,合資格申請人需為60歲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適合退休人士。
由香港政府牽頭的香港年金計劃(公共年金計劃)就是即期年金一種。香港年金計劃又被稱為「長者年金」或「終身年金」,因為其最低投保年齡為60歲,投保人在存入一筆過保費後,可獲取年金收入直至終老。
與其他年金計劃一樣,香港年金計劃會在投保人繳付整筆保費後,會每月向投保人提供保證年金金額,將你的資金轉化成為穩定的年金收入,以安享晚年。
申請資格
60 歲或以上,並持有效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人士
最低保費金額
港幣50,000 (整付保費)
最高保費金額
港幣3,000,000(每名受保人由香港年金公司承保的年金保費總金額上限)
保證期
從保單的保費起繳日開始,直至根據保單條款所支付的累積保證每月年金金額達到已繳保費的 105%為止
身故賠償
於保證期內,若受保人不幸身故,指定受益人可以選擇一筆過或每月收取身故賠償。
香港年金計劃:終身年金計算方法
在這部份,我們會用例子來說明香港年金計劃的計算方法。
假設楊先生在60歲時參與香港年金計劃,並一筆過繳付HK$100萬作為保費,之後每個月他都可獲得HK$5,100的保證年金金額,保證期為204個月,而入息期則為終身。(正如上文所述保證期的計算方法,是根據從保單的保費起繳日開始,直至根據保單條款,楊先生所獲發的累積保證每月年金金額達到已繳保費的105%為止)。
如果你正有計劃投保公共年金,又想知道投保公共年金計劃後每月可獲得多少保證年金收入和身故賠償,可以使用政府年金計劃的「香港年金計劃計算機」了解詳情。
終身年金比較
其實除了政府公共年金外,市場上也有其他公司推出終身年金計劃,比較兩者時有甚麼事項需要注意呢?
1.「保證回報」vs「非保證回報」
在比較不同終身年金方案時,應留意年金收入有分為「保證」及「非保證」兩種,當中的非保證收入取決於承保公司的投資回報、盈利等因素。由於投保年金的主要目標是確保退休後的生活有足夠財政保障,因此穩定而踏實的保證收入比看似吸引的非保證收入更為重要,謹記非保證部份有機會為零,令你的年金收入大失預算。
2. 承保公司對「終身」的定義
另外,市場上各間保險公司對於「終身」有著不同的定義,例如某些公司的「終身」是指會派發年金收入至指定歲數(如100歲),亦有些公司是指派發年金收入至投保人離世為止,所以建議投保人要細閱保單條款,避免誤會。
3. 身故賠償
最後,你應留意不同的年金計劃中,如投保人在保證期內身故的賠償安排,例如會否繼續定期發放、抑或將未發放的年金結餘一次過給予指定受益人作為賠償。
政府年金值得買嗎?
政府公共年金計劃相對於私營終身年金計劃設有較多限制,例如投保年齡和投保額,成為公共年金計劃的主要弊處,但政府年金勝在有保證回報,反觀私營年金則有部分回報並不完全受保證。
當然,每個人的財務狀況、年齡和需求都不同,難以一概而論。但某程度上,年金也是個「鬥長命」的遊戲,壽命越長,累積得到的年金收入就越多。不論是政府公共年金抑或私營終身年金,投保人在考慮申請時,也應將個人身體狀況計算在內。
最後,再三提醒讀者,年金屬於長期保險產品,提早退保可能令投保人承擔額外收費,如想作短期投資增長財富,為退休後的生活累積儲蓄,不妨考慮銀行定存、債券、短期儲蓄保險產品等低風險投資工具,讓你的資產配置更為全面,分散風險。
賺取被動收入之選:Blue靈活儲蓄保險
不想資金被長期鎖住?提供保證回報的Blue儲蓄保險是你的選擇!最新推出的「WeSave 短期高息儲蓄保 ST1」,可選擇1年或2年保障期,助你在短時間內增值手頭上的流動資金,輕鬆達成短期儲蓄計劃。而「EasySave智易儲蓄保ES1」或「WeSave定息儲蓄保S3」更可以提早退保都不收取任何費用,屬低風險理財工具,助你靈活調動流動資金。
註釋註1:此回報率是指在保單於2年期滿時的每年保證回報率。提早退保需繳付退保費用(已繳總保費之5%)。註2:於保單有效期間,你可以隨時繳交額外保費,惟須受制於額外保費的最低要求(HK$100)及最高額外保費(3年定期保費總額減去已繳保費總額,加上提款總額(如適用)。於保單有效期間,你可以隨時透過BlueHK手機APP向Blue發送通知提取部分戶口價值,惟須受制於最低提取金額規定(HK$100)及最低戶口餘額(HK$500)。註3:此派息率是指在保單於3年期滿時的每年保證派息率,並僅適用於符合貼心獎賞及終極獎賞資格的保單。註4: 此派息率是指在保單於5年期滿時的每年保證平均派息率。註5:此回報率是指在保單於5年期滿時的每年保證回報率。提早退保費用適用於首3個保單年度。
「WeSave短期高息儲蓄保ST1」、「EasySave智易儲蓄保ES1」、「WeSave定息儲蓄保S3」及「WeSave高息儲蓄保E1」均為儲蓄保險計劃,並非銀行儲蓄產品。 以上產品及優惠均受條款及細則約束。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詳情請參閱Blue網站。
免責聲明: 本文由Blue資訊團隊撰寫,資料僅供參考之用,不能詮釋為在香港以外提供或出售或遊說購買任何保險產品。Blue並不就資料的準確性、完整性或是適合任何特定用途,作出任何明示或默示的說明、陳述或保證。不同保險公司的產品可能存在差異,投保前須了解清楚、分析和比較從而找出合適的保險產品。
資料來源:
保險業監管局 - 如何選擇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 保險業監管局 – 年金錦囊 香港年金 – 香港年金計劃 香港年金 – 香港年金計劃計算機
皮膚出現紅腫癢痛是牛皮癬嗎?成因有哪些?如果得了牛皮癬可以自癒嗎?這些問題經常可以在網路上看到,患者通常是因為發現自己出現皮膚乾癢甚至脫屑,才驚覺自己可能得到這種疾病。那麼,如果已確診牛皮癬該如何治療呢?Blue健康達人帶你了解牛皮癬的成因以及其類別,找到合適的治療方式,對症下藥。
為什麼會長牛皮癬?牛皮癬的成因與症狀
牛皮癬(Psoriasis)別稱為乾癬或是銀屑病,是一種與自體免疫功能相關的慢性皮膚病,患者會出現皮膚組織過度增生以及發炎、紅腫等徵狀。這些病灶區域通常會出現紅色、粉紅色或紫色的丘疹(Papules)或斑塊(Plaques),這些皮膚受損的範圍上會附著白色的鱗屑,且伴隨不同程度的乾燥與痕癢、疼痛。
當患者免疫系統失衡時,牛皮癬就有可能會發作。作為一種皮膚相關的慢性疾病,它不單在皮膚上會出現症狀,也有可能衍生出相關併發症。牛皮癬的成因有很多,包括遺傳、生活壓力或是日常不良習慣,根據型態與症狀可大致分類為以下幾種:
斑塊型牛皮癬(Plaque Psoriasis):
症狀:皮膚出現隆起斑塊,通常是紅色或紫色,表面附著白色鱗屑,可能伴隨程度不一的痕癢、乾燥及疼痛。
成因:這類牛皮癬患者多數具有家族病史,但也可能是因為不良生活習慣或環境因素造成免疫系統異常。
滴狀型牛皮癬(Guttate Psoriasis):
症狀:病灶細小、呈水滴形狀紅斑點,有清楚邊界並且表面覆蓋細薄鱗屑。多見於兒童或青少年。
成因:可能由上呼吸道感染(甲類鏈球菌咽喉炎)或外傷誘發,遺傳因素或是生活壓力過大造成。
逆向型牛皮癬(Inverse Ppsoriasis):
症狀:紅色、深紅色斑塊,與其他牛皮癬症狀不同,多出現於身體上的皺摺處,且表面光滑。成因:免疫系統失衡引發,或是因肥胖或摩擦令皮膚褶皺處出現局部刺激。
膿疱型牛皮癬(Pustular Psoriasis):
症狀:特徵多是皮膚紅腫發熱,且病灶處會出現膿包,伴隨發燒、畏寒情況。
成因:荷爾蒙變化(如妊娠)或是過度陽光曝曬、體內電解質水平異常等也是引發膿疱型牛皮癬的成因。
指甲牛皮癬(Nail Psoriasis):
症狀:免疫系統攻擊自身指甲,造成甲面出現凹洞、指甲變厚或是甲床上有角質物質堆積,使指甲呈現黃色或是棕色。
成因:指甲牛皮癬的成因多為自體免疫系統異常,或是因為反覆外傷、感染造成指甲病變。
牛皮癬會傳染嗎?
不少人都怕牛皮癬可能會傳染,但其實不會!由於牛皮癬的成因通常是免疫力問題、遺傳或身體內部因素,所以這種皮膚疾病不會透過觸碰或是共用物品而交叉感染。
因此,雖然被稱為牛皮「癬」,但這類皮膚乾癬與一般常見的黴菌類型皮膚病(比如:香港腳),或是病毒疣(HPV)這種會因接觸而傳染的皮膚病症不同。此外,不論牛皮癬的類型與病灶位置,都不會傳染給他人。
牛皮癬會自癒嗎?
目前醫學界認為牛皮癬無法自癒,因為牛皮癬並非短暫性皮膚炎症,患者可能在症狀紓緩期看似「痊癒」,但如果沒有持續的治療或保養,即便症狀消退,也可能在免疫系統再次失衡或是換季、壓力大時再次復發。
另外,牛皮癬為牽涉多種免疫機制的系統性疾病,目前在治療上依然存在不少困難挑戰。例如若以異常反應作為病症的治療根據,嘗試抑制免疫系統來治療牛皮癬,可能導致其他的免疫功能受到破壞,對身體造成無法預計的危害。值得注意的是,牛皮癬的成因多來自於遺傳基因或環境因素、荷爾蒙水平及作用,所以每位患者的病理與臨床反應不盡相同,增加治療的難度。
雖然對於牛皮癬自癒並沒有臨床上的共識,但是患者可以使用正確治療方式或身體護理來減輕病症發作的頻率與程度,使病症長期穩定,不會影響生活。
如何改善牛皮癬?治療方式有哪些
前面我們提到牛皮癬的成因以及症狀,不同類型的牛皮癬在病灶處出現不同的症狀,且可能受到多種因素誘發。我們在治療牛皮癬時,需要根據對應的症狀採取用藥方式,配合日常的身體護理進行治療,以下是幾種常見的治療方法:
外用藥劑:
類固醇藥膏:含有皮質類固醇成分,能減少發炎與免疫反應,常用於斑塊型牛皮癬、逆向型牛皮癬,可有效改善紅腫、搔癢等症狀。
維他命D3衍生物:通常會用在斑塊型牛皮癬治療,調節角質細胞增生,且因副作用較類固醇小,適合長期使用。 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Tacrolimus、Pimecrolimus):多用於治療逆向型牛皮癬,減少免疫反應,此款藥物較為溫和,不易造成病灶處皮膚變薄。
A酸類藥膏:有效抑制角化的細胞生長,可以用來治療較為頑固的牛皮癬或斑塊型牛皮癬,但氣味較重且容易產生刺激性。
口服藥物: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用來抑制免疫系統出現的異常或是過度反應,適合中重度斑塊型、膿疱型、紅皮型牛皮癬。但因內服藥用有部分副作用,需要配合醫生定期監測肝腎功能。
抗生素(Penicillin、Amoxicillin):可以用來治療因為感染誘發的滴狀型牛皮癬,有效殺菌、終止誘發因子,預防病情惡化。
環孢素(Cyclosporine):在臨床上,對於甲氨蝶呤、A酸等藥物不耐受的病患可選擇使用環孢素,起效更快並在短時間內控制過敏反應。不過高劑量的環孢素治療有機率導致腎臟損傷或高血壓出現,因此只適合短期服用。
A酸(Acitretin):口服A酸適用於紅皮型的與膿包型的牛皮癬治療,可以調節患者皮膚細胞的增生與代謝率,改善紅腫、脫皮及有助於膿包消腫。不過注意A酸可能會致使胎兒畸形,女性在用藥時需注意避孕。
注射治療
生物製劑(抗TNFα、IL-17、IL-23等):針對中重度斑塊型、膿疱型、紅皮型牛皮癬,能有效減緩發炎並長效控制症狀,適合對傳統藥物無效或是對口服藥物副作用較明顯者。效果較為快速且持久,但這種注射治療的藥物費用普遍較高。
局部類固醇注射:成因屬於指甲型的牛皮癬,可直接注射類固醇在指甲周圍,有效緩解甲床出現的異常。
日常身體養護
生活壓力大、作息不規律以及生活習慣也可能是牛皮癬的成因,牛皮癬的自癒機會雖然較低,但配合上述提到的治療方式與適當的身體養護可以減緩症狀,比如:
定期清潔、保養皮膚:預防乾燥、減少脫屑,維護皮膚的屏障。
避免抓癢、搔抓和外傷:防止病情惡化及繼發感染,通常會是斑塊、滴狀型牛皮癬成因等。
減少壓力與規律運動:心理因素以及壓力會誘發甚至加重牛皮癬症狀,應保持放鬆的心情配合適當運動,減輕身體壓力。
健康飲食:補充維他命以及營養,可以增強免疫力,有效降低確診機率或減少身體發炎因子,幫助減緩復發與病情惡化。
配合醫生治療:定期覆診檢查病徵,進行長期管理與對症治療。
牛皮癬的藥物治療與對應病徵
牛皮癬治療方案
藥物與方式
對應病徵
應用情境
外用藥劑
塗抹類固醇藥膏
斑塊型、逆向型、滴狀型
斑塊型、逆向型最常使用類固醇治療;維他命D3用於斑塊型;逆向型牛皮癬可使用低效類固醇或鈣調神經抑制劑
口服藥物
甲氨蝶呤、A酸、抗生素等
中重度斑塊型、膿疱型、紅皮型、滴狀型
甲氨蝶呤常用於中重度斑塊型、膿疱型、紅皮型;A酸適用於膿疱型、紅皮型;抗生素則針對滴狀型感染誘發者
注射治療
使用生物製劑(包含抗TNFα、IL-17、IL-23等)
中重度/頑固斑塊型、膿疱型、紅皮型、指甲型
多使用在對於傳統藥物出現抗藥性或較為重症患者,局部類固醇注射多用於嚴重指甲型牛皮癬
日常養護
定期覆診治療、注意患處清潔、杜絕不良生活習慣、減少壓力
所有病徵
配合醫生使用藥物與定期追蹤治療,減緩嚴重程度及復發的機率
患上牛皮癬等皮膚病怎麼辦?Blue WeMedi 門診保提供健康保障
雖然牛皮癬完全自癒的機率不高,但透過深入了解牛皮癬的成因,我們仍可以採取對應的牛皮癬治療方式。若確診牛皮癬也無需驚慌,Blue WeMedi 門診保 為你提供周全健康保障,只需出示電子醫療卡,即可全年不限次數以優惠價錢*睇皮膚科專科。門診保也涵蓋中醫、物理治療、針灸等輔助療程,讓你安心取得醫療支援,同時減輕醫藥支出。
聯絡Blue了解更多保險方案
Blue提供儲蓄、人壽、意外、危疾、門診醫療及藥劑等多種保險產品。如欲了解更多,歡迎直接WhatsApp +852 9559 5665查詢。
參考資料:
1.樂康軒 - [牛皮癬有辦法] 另類新療法| 一招醫治牛皮癬! 2. 京港學術交流 - 中大研究 | 銀屑病(牛皮癬)關節炎藥效實證,可修復受損關節骨,預防惡化 3. Eczemaless- 牛皮癬的症狀、類型、原因、診斷和治療 4. 台大醫院健康電子報 - 牛皮癬藥物治療指引 6. 聯合新聞網健康版 - 牛皮癬會不會傳染?其實和免疫系統有關 7. Apollo Hospitals - 牛皮癬 - 類型、症狀、原因和治療 8. Nature - A faulty iron hormone in the skin could be key to curing psoriasis
以上資料由Blue健康達人提供,僅供參考及作教育用途,不應被視作為醫療建議、任何形式之要約或推薦購買保險產品。Blue不保證資訊的完整性和準確性,以上產品及優惠詳情請參閱相關產品文件及網頁。若你有任何醫療相關疑問,應諮詢醫生或其他醫護專業人員。對於閣下因本文刊載的任何資訊而可能招致的損失、損害賠償、訟費或其他開支及責任,Blue概不負責。
心臟病近年有年輕化的趨勢。今天Blue資訊團隊就來探討心臟病的先兆、成因、檢查及手術費用。
常見心臟病種類
種類
簡介
冠心病
最為常見的心臟病,由於脂肪於血管內逐漸堆積,導致冠狀動脈變窄或完全阻塞不通
心肌梗塞
俗稱心臟病發作,由於冠狀動脈出現血栓、動脈狹窄及痙攣發生,進而干擾血流
心律不正
正常心跳速率為每分鐘60至100下,過快、過慢,或不規律心跳
心臟衰竭
心臟無法成功地將血液成功輸送給全身各部位,常見原因是心臟病發作和高血壓
瓣膜性心臟病
心瓣膜閉鎖不全或過於狹窄,甚或無法如常開合
先天性心臟病
胎兒在母體內發展時心臟異常所致
心臟病成因 – 高危一族要注意
心臟病的主要成因是膽固醇層在冠狀動脈內壁積累,令動脈收窄和心肌的血液供應減少,導致患者在運動時出現心絞痛,但其實冠心病也是由於個別或者多種因素綜合所致,包括吸煙、高脂飲食習慣、缺乏運動、高血壓、高膽固醇、肥胖、糖尿病、精神緊張和家族遺傳。
心臟病症狀包括甚麼?注意病發前兆
壓榨性中央胸痛
胸悶
頻繁心悸
不明原因的疼痛
呼吸急促
盜汗
暈眩
噁心嘔吐
病發時,患者會感到胸口有重量或壓力,甚或出現無法紓緩的窒息感。這種疼痛感可蔓延至肩膀、手臂、頸部、下顎或背部。當病徵發生在胃部時,可能令病人以為消化不良。而心絞痛一般在運動後出現。少數患者心臟病發時不會察覺到任何疼痛,即「靜息心臟病發作」,多見於糖尿病病人或長者。
心臟病檢查 – 常見心臟病檢查
常見心臟病檢查項目包括心電圖(可分為靜臥及運動心電圖2種 )、心臟超聲波、心臟電腦掃瞄影像診斷、冠狀動脈鈣化定量檢查、冠狀動脈造影等。一般主流心臟病檢查亦會評估有機會誘發心臟病或其他相關疾病的因素,例如糖尿病、血脂肪/膽固醇含量、血壓、肺部造影等。
心臟病檢查費用及項目
私營醫療中心及私家醫院都有提供各類心臟病檢查套餐,價錢根據不同檢查項目而定,價錢由港幣$1500 - $6000不等,以下為香港部份私家醫院及醫療中心的參考價錢:
醫院名稱
檢查項目
價錢 (港幣)
仁安醫院
知心計劃1
$3,520
港安醫院(荃灣)
「安心」心臟檢查計劃套餐
$4,190
聖德肋撒醫院
心臟檢查套餐
$4,800
港怡醫院
守護您心:心臟檢查計劃 安心套餐
$5,390
浸會醫院
心臟健康檢查計劃
$6,150
醫療中心
檢查項目
價錢 (港幣)
卓健醫療
基本心臟健康檢查套餐
$1,880
香港國際醫療中心
IMC 心肺健康篩查
$1,980
快驗保(香港)有限公司
全面心臟健康檢查計劃
$3,880
香港心臟診斷中心
血管風險評估
$4,590
心臟病治療方法 – 一定要做手術?
1. 通波仔 (冠狀動脈整形手術)
用導管把氣球插入動脈,以擴張氣球的方式壓縮阻塞動脈的脂蛋白物質,從而撐開動脈。
2. 搭橋 (冠狀動脈搭橋手術)
醫生從病人胸腔或腿部,取出血管用作血管繞道,跨過閉塞的冠狀動脈。特別適用於有多條冠狀動脈閉塞或心肌較弱的病人。
3. 溶栓治療
由醫生為病人注射藥物分解阻塞動脈的血凝塊。但由於溶栓治療會使血液稀釋,增加出血的風險,所以一般不會用於風險較高的患者。
心臟病手術費用2021
以心臟外科手術為例,公立醫院手術收費由港幣$40,000 - $80,000 不等,輪候時間有機會較長,可選擇的手術時間彈性亦較小。私立醫院心臟外科手術收費則可高達港幣$100,000 - $300,000 不等。
以仁安醫院心臟病外科手術費用為例:
手術名稱
套餐費用(港幣)(4人標準房)
心臟搭橋手術
$388,000
心瓣膜更換手術
$383,000
心臟搭橋 + 內視鏡移植靜脈取出術 (全身麻醉)
$399,000
心房/心室間隔缺損修補手術(全身麻醉) 心臟搭橋
$383,000
二尖瓣/三尖瓣成形術 (全身麻醉)
$399,000
以上是私立醫院少有的套餐價。一般私立醫院錢除了手術費用之外,還需要繳付醫生費和住院費;前者是指麻醉師費用、醫生手術費和巡房費等,而後者則是入院服務、病房收費、手術室房租、使用儀器設備及相關物料費、護理程序、診斷檢查、藥費、藥物注射費、治療及有關醫療物料費、膳食及雜項收費等。
如果單就病房來說,以浸會醫院為例,基本的標準級三至五人房病房需要港幣 $920 - $990 一晚,較舒適的半私家級二人房則由港幣$1,200 - $ 1,820一晚,膳食另行計算。若再加上其他費用,總支出必然十分可觀。
而香港的公立醫院排期輪候時間甚久。如果不想自己掏銀包承擔私家醫院高昂的醫療開支,預早購買個人危疾保險會是較穩妥的做法。
產品及優惠均受其條款及細則約束,詳情請參閱Blue網站。
資料來源:
1. 卓健醫療 - 基本心臟健康檢查 2. 港安醫院 - 心臟科診所 3. 港怡醫院 - 心臟科門診 4. 香港心臟診斷中心 - 血管風險評估 5. 聖德肋撒醫院 - 心臟檢查 6. 仁安醫院 – 健康檢查 7. 仁安醫院 - 心臟外科手術套餐收費計劃 8. 浸會醫院 - 套式計劃收費 9. 浸會醫院 - 病房分類及收費 10. 健康生活易 - 心臟檢查推介
-
WeSave短期高息儲蓄保ST1
EasySave智易儲蓄保ES1
WeSave定息儲蓄保S3
WeSave高息儲蓄保E1
計劃特點
短期高息回報
隨時隨地 靈活自主
既靈活又高息
中期賺取可觀回報
入門門檻
US$4,000起(以美元為保單單位)
每月HK$500起(以港元為保單單位)
US$4,000起(以美元為保單單位)
US$4,000起(以美元為保單單位)
繳費方式
一筆過繳付
月繳或年繳
一筆過繳付
一筆過繳付
靈活度
提早退保需繳付退保費用
可隨時儲錢拎錢(註2),甚至全單退保都零手續費
隨時退保都可取回本金及保證回報,絕不收手續費
提早退保費用適用於首3個保單年度
保障期
1年或2年
3年
5年
5年
期滿時之每年保證回報/派息率
2.81%(註1)
可達1.5%(註3)
平均1.7%(註4)
3.31%(註5)
了解更多
了解更多
了解更多
了解更多
第二次更新信息
「鼻敏感」一詞對很多人來說相信都不會陌生。當鼻感敏發作時,患者身體可能會出現連串過敏症狀,包括打噴嚏、流鼻水、鼻塞、鼻癢、喉嚨痕癢,甚至連帶眼睛及耳道都受影響,出現流眼水、眼睛痕養發紅、耳道痕養等情況,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
就以上鼻敏感症狀,我們應該如何作應對舒緩鼻敏感?Blue資訊團隊就在本文與您分享鼻敏感舒緩急救大法!
什麼是鼻敏感?
鼻敏感,醫學上稱為「過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是由於鼻腔黏膜對外界致敏原(如塵蟎、花粉、動物毛、霉菌等)產生過敏反應,引致鼻腔及相關部位出現一系列的不適症狀。這可分為兩種:
季節性鼻敏感:季節性鼻敏感通常於特定季節,如春秋花粉季出現,因短時間內接觸較多花粉等致敏原而誘發一系列急性反應,包括打噴嚏、流鼻水、鼻塞、鼻部及眼睛痕癢、紅腫和流淚,部分人士還會出現喉嚨癢、咳嗽,甚至有哮喘或濕疹等過敏症狀。
常年性鼻敏感:常年性鼻敏感則常見於長期暴露於塵蟎、寵物皮屑、黴菌等環境的人士身上,症狀一年四季反覆或持續存在,如間歇或反覆流鼻水、鼻塞、鼻癢、打噴嚏,通常於清晨剛起床或夜間更明顯,有時會合併眼部及皮膚不適。
為什麼鼻子會敏感?引致鼻敏感原因一覽
1. 接觸環境致敏原
塵蟎:香港最常見的鼻敏感致敏原,容易存在於枕頭、床褥、被鋪等室內環境。
花粉:於春秋花粉季節增多,屬季節性鼻敏感常見致敏原因。
動物毛髮與皮屑:貓、狗等寵物的毛髮和皮屑,是鼻敏感人士常見的過敏來源。
霉菌、灰塵:潮濕、通風不良的環境容易滋生霉菌,而積聚過量灰塵也同樣會引起鼻敏感過敏反應。
化學品及污染物:香水、化妝品、油漆、殺蟲劑,甚至香煙煙霧及車輛廢氣,皆可成為誘發鼻敏感的原因。
食物:雖然較少見,但某些人會對特定食物(如海鮮、酒精)過敏,從而觸發或加重鼻敏感症狀。
2. 環境變化
溫度劇烈轉變、濕度高低不定,容易刺激鼻腔血管,引起過敏反應。
3. 遺傳體質
如果父母有過敏性疾病,子女患上鼻敏感的機率也會顯著提高。
4. 精神壓力及內分泌變化
壓力過大、睡眠不足、荷爾蒙變動等,均易令免疫系統混亂,加劇鼻敏感症狀。
如何判斷鼻敏感?常見鼻敏感症狀一覽
鼻部症狀
鼻敏感最常見的症狀包括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和鼻癢。每個人的症狀嚴重程度和類型可能不同:有些患者會連續打噴嚏,並流出大量鼻水;有些則以嚴重鼻塞為主,鼻液偏黏稠,但鼻癢感較輕。
眼部與上呼吸道症狀
許多鼻敏感人士同時會有眼睛痕癢、紅腫及流眼水的困擾,嚴重時甚至會間接導致結膜炎。同時,由於鼻腔發炎,可能會影響上呼吸道,伴隨咳嗽、喉嚨痛或喉嚨癢等症狀。
延伸閱讀:【眼藥水推薦】眼藥水種類咁樣分!?揀錯隨時出事
睡眠障礙與生活影響
長期鼻塞或症狀反覆發作會嚴重影響睡眠品質,導致夜間呼吸困難、異常疲倦、精神不濟等情況。長久下來,患者可能會出現記憶力下降、專注力不足等問題,影響日常工作或學習效率。
鼻敏感併發症
如果鼻敏感沒有及時控制,鼻腔長期的發炎有機會導致一系列更嚴重的併發症,對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鼻竇炎
若鼻敏感持續未控,導致鼻腔長期發炎、腫脹,可能會阻塞鼻竇出口,引致分泌物滯留。分泌物容易引起細菌滋生,誘發鼻竇炎。鼻竇炎輕則流黃綠色鼻涕、鼻塞、面部壓痛;重則發高燒、頭痛,甚至波及眼睛、腦部出現嚴重併發症,需及早治理。
中耳炎
鼻敏感會導致鼻水倒流,進入連接鼻腔和中耳的耳咽管,促使中耳腔細菌感染及積膿,造成中耳炎。中耳炎主要表現為耳痛、聽力下降、耳內脹塞感;嚴重可能需穿刺耳膜或植入通氣管處理,有機會影響聽力發展。
氣喘及呼吸道疾病
鼻敏感與氣喘同屬過敏體質相關疾病,容易引發氣管敏感甚至氣喘發作,進一步削弱呼吸功能,引致咳嗽、氣促、胸悶等症狀。
延伸閱讀:【氣管敏感】天氣轉冷,如何保養氣管減低哮喘發作?
失去嗅覺與味覺
長期、嚴重鼻黏膜發炎會影響嗅覺神經,令部分患者出現嗅覺、味覺降低或完全消失的情況,顯著影響生活質素。
睡眠窒息症
鼻敏感引起的持續鼻塞,會令空氣流通受阻。部分重症患者更可能會在睡眠時出現呼吸暫停,即俗稱「睡眠窒息症」。此症會加重夜間缺氧、疲勞、記憶力衰退,甚至影響心血管健康。
如何區分鼻敏感、傷風和感冒?
鼻敏感、傷風和感冒三者的症狀相似,常常讓人混淆,但它們的成因與治療方式卻大不相同。以下表格整理了三者的分別,幫助你快速辨識,並根據問題尋求相應治療。
鼻敏感
傷風
感冒
成因
吸入致敏原(塵蟎、花粉、動物毛屑等)
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如鼻病毒)
多種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
常見症狀
鼻癢、打噴嚏、流清水鼻水、鼻塞、眼癢、流眼水
打噴嚏、流鼻水、咳嗽、輕微喉嚨痛、無明顯發燒
喉嚨痛、咳嗽、流鼻水、發燒、全身痠痛、頭痛
眼部癢/流淚
常見
不常見
不常見
發燒
很少
很少
常見
發病速度
突然、遇致敏原即發
症狀漸進,2-3天最明顯
症狀較快且明顯
持續時間
可反覆持續數周至數月
通常5-7天
通常一週左右
是否傳染
否
是
是
鼻敏感有可能斷尾嗎?解決方案由三個層面入手
鼻敏感是許多人的老毛病,雖然要徹底斷尾非常困難,但絕非無藥可醫。只要針對致敏原、配合標準藥物或脫敏治療,及早管理生活環境,便能長時間控制病情,甚至近乎不再發作。一個全面的鼻敏感解決方法,應包含以下三個層面:
找出致敏原
要有效控制鼻敏感,最關鍵的一步是「知己知彼」,找出個人的致敏原。透過致敏原測試,可以準確地知道自己對塵蟎、花粉、動物皮屑或霉菌等過敏。一旦鎖定目標,便能更有針對性地進行生活環境管理:例如,對塵蟎敏感者,應勤換床單、使用防蟎床套;對花粉過敏者,則在花粉季節減少外出或佩戴口罩。這些看似簡單的日常習慣,卻是控制病情最基本也最有效的方法。
藥物治療有效控制症狀
在管理環境的同時,藥物治療扮演著重要角色:
口服抗組織胺藥:抗組織胺是常見的口服鼻敏感藥成分。鼻敏感患者的免疫系統會將致敏原誤以為是有害物質,身體產生組織胺,引發一連串過敏反應。鼻敏感的症狀由身體分泌出來的組織胺引致,因此坊間的抗敏感藥很多都含有抗組織胺成分,有效減少體內的組織胺,令過敏反應得以舒緩。
類固醇鼻噴劑:部分長期鼻敏感患者會使用含有類固醇的鼻敏感噴劑,含類固醇的鼻敏感噴劑可以直達鼻腔,抑制炎症。而類固醇鼻敏感噴劑需要連續使用1-2星期才可達至最佳藥效。
通鼻塞噴劑:能迅速收縮鼻腔血管以暢通鼻塞,效果即時。通鼻塞噴劑主要成分為血管收縮劑,有減少鼻膜血管充血的效果,比類固醇鼻敏感噴劑效果更為即時。不過含血管收縮劑的通鼻塞噴劑也有副作用,長期依賴會令鼻膜腫脹情況反彈,並不建議持續使用超過5日。
日常護理與預防
即使病情得到穩定控制,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隨著生活環境或體質的改變,鼻敏感仍有復發的可能。例如,搬家到新環境、養了新寵物,都可能讓新的致敏原「入侵」。因此,建議定期進行以下日常護理與預防的工作,才能讓鼻敏感達到「斷尾」的效果:
洗鼻:洗鼻對付鼻敏感的原理很簡單,就是透過洗鼻液體沖走鼻腔內的致敏原,減少鼻敏感發病率。洗鼻用的器具簡單,只需要洗鼻器(又稱洗鼻壺)以及生理鹽水,一般都可以於藥房買到。而用作洗鼻的液體最好選用生理鹽水,因為生理鹽水性質溫和,鹽分濃度與人體體液相近,不會刺激到鼻腔黏膜。如家中沒有生理鹽水,也可以用蒸餾水或冷開水代替。但切忌使用未經煲煮的水喉水來洗鼻。含有雜質細菌的生水有機會刺激鼻腔,引起更大程度的不適。而每次用完洗鼻器後,亦要徹底清洗晾乾,避免細菌滋生。
避免接觸致敏原:定期清潔家居、保持通風、適當運用加濕器減低塵蟎與霉菌,盡量避免香味濃烈的清潔劑及刺激性食物。此外,天氣變化時,要特別留意保護鼻腔,以降低敏感誘發率。
提升免疫力:適量運動、均衡飲食和充足睡眠有助鞏固免疫系統。建議多曬太陽,並攝取富含多醣體的菇菌類及維他命C、E、鋅和硒等營養成分,有助減少發炎反應和過敏症狀。
保持鼻腔濕潤與健康管理:利用生理鹽水沖洗鼻腔,有效沖走過敏原及分泌物,減輕鼻塞和敏感發作。平日亦可透過熱水澡、熱氣蒸面等方法,舒緩鼻腔不適。
Blue「WeMedi 門診保」助你解決鼻敏感煩惱
相信以上大家已經初步了解鼻敏感原因與症狀,面對容易反覆發作又困擾日常生活的鼻敏感問題,及早尋找有效鼻敏感解決方法並求醫診斷治療,是預防病情惡化、邁向鼻敏感斷尾的關鍵。擁有一份完善的門診醫療保障,可以讓你安心處理各類鼻部相關的治療問題。Blue「WeMedi 門診保」為你提供全方位的門診服務保障,全年無限次以優惠價使用指定網絡門診醫療服務*,涵蓋普通科門診(連3天基本藥物)和專科門診(包括腸耳鼻喉專科,連4天基本藥物)、物理治療以至牙科服務等門診服務,減輕日常健康問題造成的醫療負擔。
* 每個門診醫療服務類別於每日可應診1次。折扣優惠會因應個別網絡醫生及每個門診醫療服務類別而有不同。 上述產品只計劃於香港境內出售,受條款及細則約束,詳情請參閱相關產品概要及保單條款。
免責聲明:以上所列的產品資料只供參考,不能詮釋為在香港以外提供或出售或遊說購買任何保險產品。有關產品之保障權益及條款、不保事項及主要風險詳情,請參閱Blue網站、產品概要及保單條款。
資料來源:
香港哮喘會 - 鼻敏感的病理及誘因香港過敏協會 - 鼻敏感香港過敏協會 - 鼻敏感藥種類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 - 過敏性鼻炎Metro Daily - 生理鹽水每日洗鼻 有效紓緩鼻敏感症狀Sundaykiss – 專家推介日日用鼻敏感噴劑洗鼻香港耳鼻喉頸外科中心 - 鼻敏感其實可以根治?香港港安醫院 - 過敏性鼻炎(鼻敏感)過敏病及哮喘診療中心 - 常見致敏源
股票市場持續不穩,加上外圍經濟環境以及地緣政治等不確定因素,若想以穩陣投資為方向,應選擇風險較低、回報較高的儲蓄方法?市場上的理財工具林林總總,定期存款、儲蓄保險可能是不少人的選擇,到底兩者分別在哪裡?如何選擇適合自己能力及有預期回報的儲蓄方式?
對於儲蓄保險 vs 定期的問題,Blue理財達人以資金流動性、回報、年期等因素分析這兩種儲蓄計劃,助你更了解自己的理財需要,找到合適自己的儲蓄方式。
甚麼是定期存款?
定期存款(又稱定存、定期儲蓄存款)指將一筆資金存放於銀行指定的定期存款戶口,存期可由一星期至數年不等。在存款期內,資金不可隨意提取,待到期後才能領回本金及利息。由於存款期固定,銀行一般會提供比普通儲蓄戶口更高的利率。
假設你將HK$100,000存入銀行,選擇60個月定期,年利率為3.5%。由於存款期是半年(即6個月),計算利息時要將年利率按比例折算。計算方法如下:
利息 = 本金 × 年利率 ×(存款期月數 ÷ 12)
以上例子的計算為:利息 = 100,000 × 3.5% ×(6 ÷ 12) = HK$1,750
如果將本金及利息每月複利一次,並持續滾存20年,利息計算將是:利息 = 100,000 × (1 + 0.035/12)^(12×20),最終本金將增至約HK$201,170。
另外,在開立定存戶口時,投資者可以選擇存入不同貨幣,較熱門的有港元定期、美元定期與人民幣定期存款,各有不同的定存利率。而近年興起的虛擬銀行亦已開始加入定期存款服務,虛擬銀行定期的利率可能比傳統大型銀行吸引,可以多作比較後再決定。
甚麼是儲蓄保險?
儲蓄保險顧名思義是以儲蓄為主要目的之保險計劃,可以經銀行或保險渠道銷售,是在指定時間內為資金帶來額外穩定回報的方法之一。
儲蓄保險與定期存款不同,差別在於儲蓄保險多數附帶身故保障,或結合危疾、醫療保障等成分。萬一保單持有人患病、遇到意外身故或不幸身故時仍可保障自己及家人,因此儲蓄保險比定存有多一重額外保障。由於儲蓄保險的供款期及保障組合繁多,投保前建議應先了解清楚。
儲蓄保險的回報可分為「保證回報」及「非保證回報」兩部分。保證回報是保險公司承諾在合約期內必定派發的現金價值或利息,即使市場有變化亦不會減少。非保證回報則通常以紅利或分紅形式派發,但並非固定收益,實際金額會根據保險公司投資表現及經濟環境而波動,有機會高於或低於預期。消費者在選購儲蓄保險時,應留意保證及非保證部分的比例,並審慎評估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
例子:假設投保一份具有保證回報及非保證回報的5年期儲蓄保險,每年繳付保費HK$10,000,總供款額為HK$50,000,而本金及利息將每年複利一次。這份保單可以拆解成以下部分:
保證回報率:假設選擇一款5年期、每年平均保證回報率3.5%的產品,期滿時保證總回報 = HK$50,000 × (1 + 3.5%)⁵ = HK$59,384。
非保證回報率:5年期產品的非保證回報率(包括紅利等分紅)一般預期約為2%至4%不等,但實際能否達標則視乎保險公司投資表現,保單未必能實現建議書中的預期非保證回報。假設預期非保證回報率為3%,則期滿時額外可獲非保證紅利約HK$7,900,連同保證回報的總回報為約HK$67,284。
總回報率(包括保證及非保證):上述保單的期滿總回報率為6.5%(保證3.5% + 非保證3%)。
延伸閱讀:【儲蓄保險呃人? 】比較市場上儲蓄保險計劃必讀! 免誤墮陷阱 延伸閱讀:如何投資儲蓄雙贏?了解保證回報與預期回報
比較:儲蓄保險 vs 定期存款
以上了解過定期存款及儲蓄保險兩種產品後,投資者應該如何選擇?可以首先參考以下的儲蓄保險 vs 定期存款比較表:
項目
定期存款
儲蓄保險
產品性質
純儲蓄,賺取利息
儲蓄及人壽保障(部分有危疾/醫療保障)
支援貨幣
港元、美元、人民幣、英鎊等多國貨幣
港元、美元、人民幣為主
入場門檻
傳統銀行多為HK$1萬,虛擬銀行可低至HK$1
一般數千元起
供款方式
一筆過存款;零存整付戶口可以月供、季供或年供
一筆過/月供/年供等多種選擇
儲蓄年期
短期(7日至12個月,少數銀行提供24個月定期)
中長期(1至25年,甚至終身)
回報
保證利息,年利率0.1%至4%
保證及非保證回報,長期可達3%至6%,甚至更高
流動性
提早取款需罰息或損失利息
提早退保或減額會有損失
保障
受存款保障計劃保障(每個戶口最高HK$80萬)
受保險公司監管,不受存款保障計劃保障
風險
利率波動、外幣滙率風險等
保險公司的信貸風險,非保證部分受投資表現影響等
適合對象
短期儲蓄、流動資金
長期儲蓄、財富傳承、有保障需求
應該選擇儲蓄保險還是定期存款?
以上比較過定存和儲蓄險,以下集中5個重點因素,進一步讓投資者作參考:
1. 最低資金門檻
銀行定存的最低入場門檻因銀行而異,傳統銀行多要求HK$1萬起,部分虛擬銀行則可低至HK$1,資金門檻極低,適合資金有限人士。投資者可選擇一筆過或分期存入(例如零存整付月供計劃),但需注意分期存款計劃的利率通常較低。而儲蓄保險的最低保費視乎產品設計,一般由數千元起,部分短期儲蓄保險計劃甚至可低至數百美元。
2. 本金保障與監管制度
銀行定期存款受「存款保障計劃」保障,每位存款客戶於每間銀行最高可獲HK$80萬保障,涵蓋港元、人民幣及其他主要外幣存款,為存款客戶提供多一重安全網。若銀行出現問題,存款客戶可以從「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的成員銀行供款儲備中獲得賠償,因此資金有一定保障,這點對重視資金安全的投資者尤其重要。
儲蓄保險則不受「存款保障計劃」保障,投保人需自行評估保險公司財務實力及信貸評級。然而保險公司受保監局嚴格監管,營運透明度高,投資者一般可以放心將一定部分的資產配置到儲蓄保險產品上。
3. 回報模式與實際收益
銀行定存提供明確的保證利率,回報穩定而容易計算。投資者可根據存款金額及年期,預先知道到期時可獲得的利息收益。
儲蓄保險比定期存款較複雜,分為保證與非保證回報,保證回報於投保前釐定;非保證回報則視乎保險公司投資表現,存在波動風險,實際回報或低於預期。
4. 年期選擇與資金流動性
銀行定存存款期由7日至12個月不等,部分銀行亦提供長達5年期定存,適合短期或中短期資金配置,流動性較高。但若利率其後下跌,新開立或續期之定期存款將無法獲得相同的回報水平。投資者可根據資金需求選擇合適的存款期,並於到期後靈活提取本金及利息。
儲蓄保險供款期可由1年至25年不等,保障期更可長達終身。除了一筆過繳費,儲蓄保單亦可選擇月供、年供等,供款期長短的彈性較大。不過儲蓄保險的資金鎖定期較長,流動性較低,但好處是投保期間回報不受利率波動的影響,能夠長期鎖定相同的回報率。另外,投保人要確保資金於保單期內不會有緊急需求,否則需承擔提早退保的風險,但部分產品如Blue的「WeSave定息儲蓄保S3」及「EasySave智易儲蓄保ES1」可以隨時退保而無額外收費,比定期存款及坊間大多數儲蓄保險產品更靈活。
5. 附加功能與保障範圍
銀行定存屬純儲蓄性質,無附加保障功能,適合純粹以儲蓄為目的之人士。投資者可根據自身需要選擇不同貨幣定存,但產品功能相對單一。
相比定期存款,儲蓄保險則結合儲蓄與人壽保障,部分產品更可附加危疾、醫療等保障,適合重視財富增值及保障人士。投保人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不同保障組合,為自己及家人提供多一重保障。
傳統保險產品與定期保險產品的比較
在比較定期存款與儲蓄保險以外,我們亦可以將傳統含儲蓄成分的保險產品,與目的明確的純保險產品並排考慮。
傳統保險產品普遍將儲蓄、投資、人壽、危疾、醫療等多種功能整合於同一份綜合保單,產品結構複雜、條款繁多,投保人往往難以清晰理解保障範圍及回報細節。這類綜合式產品雖然看似「一單多保」,但實際上未必能精準地切合投保人的實際需求,甚至有機會令保費上升或保障範圍重疊。
反觀定期人壽、定期危疾及純儲蓄保險產品則強調功能簡約、條款透明,讓投保人能夠根據自身需要,靈活組合不同保障。定期人壽保險專注於提供身故保障,保費較低;定期危疾保險就針對重大疾病提供一次性賠償,保障範圍及目的明確;純儲蓄保險則以儲蓄及資產增值為主,回報計算清晰。上述產品簡單易明,投保人可根據個人預算及保障重點,選擇最切合自身需要的組合,避免因產品過於複雜而產生誤解或保障不足的情況。
儲蓄與保障之間的配置
不少年輕一族會積極儲蓄,但就忽略了人壽或危疾等保險的重要。人生充滿變數,意外或疾病隨時可能發生,未預先規劃將可能間接令家人加重財務壓力。
我們應記得保險並非單純的支出,而是給家人財務安全的保障。妥善並適度地配置收入予保險及儲蓄產品,可以在不大幅影響現金流的狀態下累積財富,又為家人多添一份安心。
延伸閱讀:儲蓄要由細節著眼!從複利效應開始的日常生活慳錢心法及方法
Blue儲蓄保險產品
Blue提供不同儲蓄期的高息儲蓄保險產品:
希望以上的儲蓄保險 vs 定期存款比較,能幫助大家揀選到適合自己的儲蓄工具。Blue提供不同儲蓄期的高息儲蓄保險產品,適合不同的需要及人生規劃:「WeSave 短期高息儲蓄保 ST1」保障期為1或2年,適合追求短期回報,每年保證回報率可達2.81%(註1);若計劃中期賺取可觀回報,可以選擇「WeSave高息儲蓄保E1」,為期5年,每年保證回報率達3.31%(註2)。兩款產品都只須一筆過繳交保費即可鎖定息口,安心賺取穩定回報,助你輕鬆達成儲蓄計劃,實現資產增值。
註釋:
註1:此回報率是指在保單於2年期滿時的每年保證回報率。提早退保需繳付退保費用(已繳總保費之5%)。 註2:此回報率是指在保單於5年期滿時的每年保證回報率。提早退保費用適用於首3個保單年度。
「WeSave短期高息儲蓄保ST1」、「EasySave智易儲蓄保ES1」、「WeSave定息儲蓄保S3」及「WeSave高息儲蓄保E1」均為儲蓄保險計劃,並非銀行儲蓄產品。 以上產品及優惠均受條款及細則約束。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詳情請參閱Blue網站。
資料來源:
錢家有道 - 銀行戶口錢家有道 - 存款保障計劃 錢家有道 - 人壽保險錢家有道 - 買分紅保單要注意兩大重點 保險業監管局 - 認識人壽保險 保險業監管局 - 投資相連壽險啱唔啱你?
稅季前後,打工仔陸續收到「綠色炸彈」,開始緊張計算自己本稅季的應繳稅項金額及免稅額。Blue資訊團隊早前為你送上《扣稅三寶懶人包》,講解年金、自願醫保以及強積金自願性供款的扣稅計算方法。除了以上三寶外,捐款亦是其中一個扣稅途徑,我們將在本文與你詳述。
捐款扣稅:合資格可退稅的捐款
一般而言,捐款予志願機構或非牟利慈善團體都可以申請扣稅,但並非所有慈善團體都享有捐款稅務寬減,捐款須符合特定條件的才可扣稅,捐款金額、捐款收據等都有要注意的地方。以下是認可慈善捐款的扣稅須知:
捐款人個人捐款人(薪俸稅扣稅)業務捐款人(利得稅扣稅)捐款扣稅總額應評稅入息或利潤的 35%(因個別情況或有不同)認可捐款機構根據《稅務條例》第 88 條獲豁免繳稅,並且屬於公共性質的慈善機構或慈善信託捐贈給政府作慈善用途的款項捐款扣稅資格捐款額不少於 HK$ 100只有純粹餽贈的金錢捐贈可作稅項扣除免收的慈善團體的費用、或是為其支付的款項均不被視為合資格的扣稅捐款(例如:義賣消費、電影入場券、慈善晚會入場券、獎券、為支付墓地、祈禱等宗教儀式的款項等)捐款收據及證明捐款收據應清楚顯示免稅慈善團體成立文書顯示的全名(如為捐贈給政府作慈善用途的款項,也須持有由政府發出的收據)捐款收據上的捐款人姓名須與報稅人姓名一致有關申請捐款扣稅的證明文件(如收據、捐款紀錄的正本等),報稅人須妥善保存七年(由該次申請的課稅年度完結起計六年)填寫報稅表時不用呈交捐款收據,只有稅局抽查時或會要求報稅人呈交
捐款扣稅:如何計算捐款免稅額
捐款稅務扣減設有上限,現時的上限為評稅入息或利潤的35%。
捐款扣稅:個人薪俸稅
假設個人薪俸入息為HK$50萬,捐款稅務扣減上限則為:HK$50萬 x 35% = HK$17.5萬。就以上例子來說,如果報稅人所捐的慈善款項達至捐款稅務扣減上限(HK$17.5萬),而除基本免稅額(HK$13.2萬)外沒有其他可扣除或免稅項目的話,其應課稅入息實額計算為:
總入息(HK$50萬) - 捐款稅務扣減(HK$17.5萬)- 基本免稅額(HK$13.2萬)= HK$19.3萬
以現行稅率計算,在沒有捐款稅務扣減的情況下,以上例子中的個人須繳付稅款在寬免前為 HK$44,560;相反,如果有捐款稅務扣減,只需繳交 HK$15,020,相差 HK$29,540。
捐款扣稅:夫婦免稅額
已婚人士亦可以於報稅時申請捐款稅務寬減,其中一方可就其配偶的認可慈善捐款申請扣稅,以下為詳細例子:
假設夫婦二人的入息同樣是HK$50萬。
丈夫的捐款總額為 HK$20萬;妻子的捐款總額為 HK$2萬。
丈夫可獲扣減的認可慈善捐款為:總入息(HK$50萬) x 捐款稅務扣減的上限35% = HK$17.5萬
丈夫已捐出但因超出上限而未獲扣減的慈善捐款:HK$20萬 - HK$17.5萬 = HK$2.5萬
妻子可獲扣減的認可慈善捐款為:捐款總額(HK$2萬) + 丈夫捐出但因超出上限而未獲扣減的慈善捐款(HK$2.5萬)= HK$4.5萬
如此一來,妻子的認可慈善捐款扣減額可以增加 HK$2.5萬,也用盡了丈夫的捐款總額,已婚人士於報稅時值得留意。
認可慈善機構名單
現時只有《稅務條例》第 88 條中獲豁免繳稅、並且屬公共性質的慈善機構或慈善信託才是合資格申請捐款稅務減免的機構,當中包括環保組織、宗教及文化團體、教育服務機構、青少年及兒童服務團體、老年人服務團體、特定病症關注組織、動物保育團體、運動團體以至促進創科發展的基金等亦包括在內。
一般市民如欲申請捐款扣稅,可瀏覽以下認可慈善機構名單:https://www.ird.gov.hk/chi/pdf/s88list_emb.pdf
教會奉獻可以扣稅嗎?
宗教奉獻及捐款,例如是天主教會或基督教會的金錢奉獻、佛教寺廟或道觀的香油錢等等,只要接受捐款或奉獻的團體屬於上文提及的認可慈善機構,根據《稅務條例》第 88 條訂明的認可慈善機構名單,而捐款方式是直接金錢捐贈,金額又不少於HK$100,市民便可以要求教會或團體發出捐款收據,並且於報稅時申請扣除相關的捐款稅務。
提前儲蓄賺息為交稅做準備:Blue靈活儲蓄保險
每到交稅季節都要肉赤一次,不如提前儲起一筆錢,順便賺息幫補一下?Blue的靈活儲蓄保險是你的選擇!最新推出的「WeSave 短期高息儲蓄保 ST1」,可選擇1年或2年保障期,助你在短時間內增值手頭上的流動資金,輕鬆達成短期儲蓄計劃。而「EasySave智易儲蓄保ES1」或「WeSave定息儲蓄保S3」更可以提早退保都不收取任何費用,屬低風險理財工具,助你靈活調動流動資金。
WeSave短期高息儲蓄保ST1EasySave智易儲蓄保ES1WeSave定息儲蓄保S3WeSave高息儲蓄保E1計劃特點短期高息回報隨時隨地 靈活自主既靈活又高息中期賺取可觀回報入門門檻US$4,000起(以美元為保單單位)每月HK$500起(以港元為保單單位)US$4,000起(以美元為保單單位)US$4,000起(以美元為保單單位)繳費方式一筆過繳付月繳或年繳一筆過繳付一筆過繳付靈活度提早退保需繳付退保費用可隨時儲錢拎錢(註2),甚至全單退保都零手續費隨時退保都可取回本金及保證回報,絕不收手續費提早退保費用適用於首3個保單年度保障期1年或2年3年5年5年期滿時之每年保證回報/派息率2.81% (註1)可達1.5% (註3)平均1.7% (註4)3.31% (註5)了解更多了解更多了解更多了解更多
註1:於保單有效期間,你可以隨時繳交額外保費,惟須受制於額外保費的最低要求(HK$100)及最高額外保費(3年定期保費總額減去已繳保費總額,加上提款總額(如適用))。於保單有效期間,你可以隨時透過BlueHK手機APP向Blue發送通知提取部分戶口價值,惟須受制於最低提取金額規定(HK$100)及最低戶口餘額(HK$500)。
註2:「保證平均派息率高達2.5% p.a.」是指在保單於3年期滿時的每年保證平均派息率,並僅適用於符合貼心獎賞及終極獎賞資格的保單。
註3: 「每年保證平均派息率為2.7% p.a. 」是指在保單於 5 年期滿時的每年保證派息率。
註4:「保證回報率3.5% p.a.」是指在保單於5年期滿時的保證派息率。提早退保費用適用於首3個保單年度。
「WeSave短期高息儲蓄保ST1」、「EasySave智易儲蓄保ES1」、「WeSave定息儲蓄保S3」及「WeSave高息儲蓄保E1」均為儲蓄保險計劃,並非銀行儲蓄產品。 以上產品及優惠均受條款及細則約束。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詳情請參閱Blue網站。
資料來源:
香港政府一站通 - 認可慈善捐款 稅務局 - 估計薪俸稅稅款計算機 稅務局 - 慈善捐款及獲豁免繳稅的慈善團體 稅務局 - 屬公共性質的慈善機構及信託團體的稅務指南(2021年9月) 《税務條例》第 88 條 - 獲豁免繳税的慈善機構及慈善信託的名單(2021年12月31日) 電子版香港法例 – 第112章《税務條例》 投資會 | 錢家有道 - 報稅想慳錢?提你5個扣稅位! 政府新聞網 - 夫婦虛報申索扣除個人進修開支及認可慈善捐款罪成候判 HKET - 審計署揭慈善捐款扣稅漏洞 捐錢扣稅點計法? Greenpeace - 【報稅扣稅2021攻略】慈善捐款減稅懶人包 香港佛教聯合會 - 善業捐助 基督教週報 - 新修訂稅務指引帶來挑戰 教會應謹慎處理奉獻捐款
没有更多文章
選擇
主題標籤
健康
日期範圍








